《羊妈妈增重记》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9月上   作者:谢钧燕
[导读] 暑假里幼儿园的羊妈妈生宝宝了,当时因为羊妈妈生了宝宝没有奶,孩子们想了很多办法帮它产奶!等到开学,孩子们迫不及待地跑去看望羊妈妈和2只可爱的羊宝宝!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曹娥街道中心幼儿园  谢钧燕  312300

        暑假里幼儿园的羊妈妈生宝宝了,当时因为羊妈妈生了宝宝没有奶,孩子们想了很多办法帮它产奶!等到开学,孩子们迫不及待地跑去看望羊妈妈和2只可爱的羊宝宝! 孩子们发现羊妈妈的背凹进去了,它为什么会这么瘦呢?是喂的食物太少了吗?还是喂的食物它不喜欢吃?询问保安叔叔后得知原来是羊妈妈生完宝宝后要给宝宝喂奶,自己营养就不够了。孩子们发现羊妈妈很瘦,对帮助它补充营养、增重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二、案例描述与分析
        片段一:怎样给羊妈妈增重
        羊妈妈吃什么?有的说要给它吃青草、树叶;要给它吃有营养的食物;给它吃新鲜的食物,青菜、萝卜。还有个别孩子认为要给它吃土豆,因为他就是每天吃土豆才长这么胖的……由于大家各抒己见,我们请孩子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找找答案。通过调查与记录的方式,孩子们知道并梳理出了羊爱吃的食物分为五大类,分别是草、树叶、水果、蔬菜、牛奶。
        通过讨论、猜想羊妈妈喜欢吃的食物,唤起孩子的已有生活经验。但是孩子们的猜想都是对的吗?老师和孩子一起设计了调查表,通过询问爸爸妈妈、查找百度、查阅图书等方法进行了验证。
        在投喂过程中,孩子们发现通过调查得知的胡萝卜,羊妈妈并没有吃。联系自身生活经验,觉得可能是胡萝卜切大了、太硬等原因,尝试了切小—削薄的方法,还是不吃。有的说羊妈妈不爱吃胡萝卜,最爱吃卷心菜;有的说它最爱吃西红柿,有的提议可以做实验,比一比就知道了!孩子们准备现场实验,看看到底谁是对的!
        第一次实验:羊妈妈吃了卷心菜,比分0:1。可是有的孩子觉得不公平,因为羊妈妈离卷心菜近,所以吃了卷心菜。于是,我们展开讨论:怎样实验才公平? 有人说:要把卷心菜和西红柿放在同一块石板上才算公平。
        第二次实验:1:1平局。这一次羊妈妈两个都吃了。可是KK觉得羊妈妈都已经在吃卷心菜了,但朗朗又把羊妈妈吸引过去了。本来卷心菜可以赢的。所以,kk觉得要同时开始才公平。
        第三次实验:0:1 这一次在同一时间、同一位置放好食物,这一次卷心菜又赢了。 从比赛记录表上可以看出,卷心菜获得了最终的胜利。有了前一次的实验经验,他们又对调查表中的另外几种食物进行了验证。
        在投喂活动中,幼儿不仅了解了实验的方法,在一次次尝试后,感受到了实验的严谨与公平,而且他们通过观察、比较、统计,发现幼儿园的羊妈妈最爱吃的食物,并验证了自己的想法。                
        片段二:给羊妈妈称重
        孩子们从开学初羊妈妈的照片和现在的羊妈妈照片进行了比较,发现羊妈妈胖了,想知道它现在有多重?称一称就知道了呀!那要用什么称? 怎样给它称重呢?
        “羊妈妈有多重”是一个值得去深入探究的事情——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单位的学习,使得称重成为了一次非常好的学习契机。
        问题1:称重可以用什么方法?阳阳说我们可以用跷跷板让羊妈妈和我们比一比,就知道它有多重了。尝试后发现,跷跷板的座位羊妈妈根本坐不上去;戴妍说外婆家有带勾的秤,把羊妈妈脖子上的红绳圈勾住称一称,就知道有多重了。晨洋马上质疑这个办法会让羊妈妈透不过气的;朗朗说可以用手掂一掂,结果力气太小了,羊妈妈根本抱不起来;奔奔说家里的体重秤可以称,试了下后发现带来的体重秤太小了,羊妈妈站不上去。萌萌说我们就是用医生妈妈的秤来称体重的,那羊妈妈也可以称!大家都觉得萌萌的办法好。
        在尝试各种称重方法的过程中,发现孩子们对跷跷板引发的天平原理、杆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教师充分尊重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随即在科探区内投放了各种秤、大小不一的物品、记录纸等,给孩子们充分练习、使用称重工具的机会,他们在自发地探究称重方法,感知不同秤的使用方法以及重量单位。

       
    
        问题2:怎么称?有人说把羊妈妈抱到秤上就可以称了;有人说在秤上放上它最喜欢吃的食物,就不会逃了。第一次称重时,羊妈妈逃走了。晨洋分析体重秤上那块黑黑的晃来晃去,羊妈妈害怕了。那有什么好办法让羊妈妈安安稳稳地站在上面呢?毛毛说可以让羊妈妈坐在箱子里,这样它就不害怕了。孩子们找来了大塑料筐替代箱子。第二次称重,教师质疑:这样称出来的是羊妈妈的重量吗?天天说是塑料筐和羊妈妈的重量!那怎么办?思源提议等下再称一称塑料筐,把它的重量减掉就行了!在称重后,孩子们分别用数字记录和秤面记录两种方法进行了记录。在老师帮忙计算后,他们终于知道了羊妈妈的重量18千克!
        在羊妈妈称重的过程中,从“非标准测量工具的探索”到“非标准测量单位的发现”,到“生活中常见测量单位的了解学习”,最后到“测量方法的应用”,教师始终坚持满足幼儿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的学习方式和特点,以问题情境推进,一步一步拓展、提升原有的经验。

       

        三、回顾与反思
        (一)生活是最好的老师
        在探索羊有多重的过程中,幼儿使用了多种称重的方法,他们先是根据自己的经验,选用了掂一掂、跷跷板、用杆称、体重秤等方法,经过不断地尝试、实践,最后决定用体重秤,并通过称重得出“羊的体重18千克”的结论。通过探索,幼儿学会了如何选择合适的称重工具、如何称出羊的净重,另外给羊妈妈送食物也是如此,孩子们在保障每天给羊妈妈送食物中发现需要有个日期安排表,从而认识了日历,知道一周有7天,其中有2天是休息天,孩子们因此还排出了双休喂养计划,他们用数学的方法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并从中体验到了乐趣。这些更让我感受到课程来源于幼儿的生活,而且是最真实的生活,因为在真实的生活中幼儿才会有更多的发现、思考和兴趣。
        (二)相信孩子是有能力的学习者
        《指南》中提出,每个儿童从一出生就是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和沟通者。而这个项目活动之所以如此丰富,得益于孩子们每天的发现,正是他们的思考、调查、发现,推动着我们的活动不断前进。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所做的只是跟随孩子、引导孩子,提供帮助、给予支持,让他们的经验不断拓展、提升。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