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朱明 山东烟台 264005
摘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我国在校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该课程涵盖了思想教育、道德培养和法律知识普及等内容.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如何利用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来改进传统的教育方式为我们提出了新的问题.在教育领域内,收集、分析和评估学生的各项数据,并把结果加以反馈以便了解和促进学生们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而利用人工智能的方法,比如数据和文本挖掘技巧,是不可或缺的.基于此,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个学期的学习中除了课堂教学之外我们开展了实践教学,整理了四个方面的数据:在线测试、课堂展示(包括PPT展示和实践报告两部分)、课堂表现和期末作业,它们所占的百分比依次为20%、20%(10%+10%)、10%和50%.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对每一位学生都能给出一个相对公平合理的成绩和评价.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数据,实践教学.
1 背景简介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说:“植物的形成在于栽培,人的形成在于教育.”康德说:“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一个人,人是教育的产物”[1].可见教育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开设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法律知识普及.目前国际形式复杂多变,大学生虽然已届成年但是思想上极不成熟,对复杂形势缺乏分辨能力;另一方面,近些年高校发生的一些恶劣事件说明大部分大学生法律知识薄弱,遇事缺乏理性的处理方式,所有这些都说明开设该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如何比较有效的讲解该课程,特别是如何合理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是任课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同时随着高科技的进步,现代大学生易于接受高科技手段带来的各项便利.因此,我们可以借助这些便利来促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传授和评价工作.近些年来,许多高校教师都在关注高科技手段和课堂教学的融合,读者可参考文献[2-11]来了解各方面的情况.
在教育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将了解到的情况用在课程设计中,给每一位学生个体的建议和指导,甚至在学期伊始给出各个班级独特的建议.因此,许多研究人员想方设法利用教育数据挖掘技巧来估计学生的学习状况.他们搜集和分析了大量的数据,例如,学生简历、家庭状况和成绩数据等有利于在学期初给出合理的班级建议,学生使用电子产品的程度、他们发表在学校BBS上的言论和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都可以反应他们关注学习的程度并且可以预估他们的成绩.另外,学生对于教师所提问题给出的答案也可以反应出他们对课程的关注程度从而影响最后的成绩.
每一项数据都存在自身的优缺点.近些年来,在线测试变得越来越普及,这是因为一方面它方便快捷有效,另一方面还可以提供大量学生的数据.但是,依据这些数据来诠释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他们在课堂上遇到的问题是不容易的,他们发表在学校BBS上的言论虽然可以反应出学生们所遇到的问题,但是在BBS上发表问题的学生比例不高从而无法全面了解大多数学生的状况.
因此,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传授过程中,我们增加了实践教学环节. 我们需要学生提供四个方面的数据:在线测试、课堂展示(包括PPT展示和实践报告两部分)、期末作业和课堂表现.每个学期末,我们会综合这四项指标得到每位学生的期末成绩,它们分别占有的成绩比例是20%、20%(10%+10%)、10%和50%.经过几年的实施,我们发现实践教学的确对学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这些数据也确实比较全面的反应了学生的学习状况,我们依据这些数据给出的最终评价也比较客观,从而达到了我们的教育目的.下面,我将具体描述我们的实践教学方法.
2 实践教学方法概述
在实践教学中,我们主要通过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
在线测试部分: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紧密围绕学生需求,我们积极开发《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的在线课程建设,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发挥学生主动性的、线上线下深层次的教学方法改革,提升实践教学魅力.我们主要依托清华在线教育综合平台,单元学习包括七章,每章下面都建设有单元导学、课后学习情况调查、课后作业、题库、视频观看(“超星平台”中央财经大学基础课视频)几个板块.疫情期间,这项环节发挥了较大作用,教师精心制作,全程跟踪,学生积极参与,认真学习,达到了预期效果.多数学生在线学习时长达五六千分钟,问答、跟帖、讨论区留言浩如烟海,每章的在线测试成绩普遍良好,弥补了不能课堂面授带来的缺憾.
在线网络教学方便、快捷,有许多优势.①教学场所优势.教师可以选择办公室等网络畅通的任何安静场所授课,而学生学习场所的选择更灵活,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选择教室、图书馆、宿舍甚至运动场.②教学设备优势.一般来讲,许多大学教学楼的多媒体设施由于使用人数较多,设备缺乏维护,经常会出现死机或者播放器不能正常工作等问题.而教师本人的电脑配置比较高,学生的电脑或者手机的功能比较齐全,因此教师更倾向于使用个人的设备授课,学生更倾向于使用个人电脑或者手机听课.③教学课件优势.在线网络教学要求教师提前做好课件,课件内容围绕教学大纲展开.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需要在设计课件的过程中穿插实例、图表、音效等,这些是课堂教学无法实现的.④教学管理优势.教师可以设置学生按时打卡来管理学生的上线和下线,可以适时的安排小测验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这样不仅提高学生的出勤率而且可以督促学生专心学习.
课堂展示部分:后期的课堂展示部分由各小组推举代表完成,我们多年的实践证明学生特别喜欢这个环节,这是因为现代大学生的自主意识大大增强,他们特别积极展示自我,从而课堂气氛一直处于高潮状态.与此同时,老师在学生PPT展示过程中加以指导和修改,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加深了师生间交流.学生作为年青一代有新颖的视角和想法,教师阅历丰富又可以把经验和好的理念传授给莘莘学子,双方教学相长,相得益彰.
此环节存在的问题是课堂展示仅仅适合小课堂教学,而且考验教师的课堂把控能力.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其高中电脑教学差别较大,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有些PPT制作略显粗糙,教师要耗费大量时间去加以修正,甚至回过头去给他们补习一些基础知识,显得有些拖沓.另外学生因为与社会接触不多,社会阅历较浅,很难把所学知识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很多理解过于肤浅,多是就事论事不注意挖掘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对课堂中所学理论不能活学活用,仅仅是简单记忆和表述.甚至有些学生受社会不良思潮影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正确,出现一些错误的观点,这些都要耗费很多时间精力去帮助他们改正,以免在课堂上出现较为尴尬局面,造成一些不利影响.
课堂表现:互动式教学是“自主·学习·分享”模式的主要特点.互动式教学指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通过提问、案例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形成良性的教学互动.该模式提倡学生主动走上讲台,鼓励学生深入阐释对问题的理解及对策建议,分享成功的方案路径.我们通过多种形式的互动式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思维,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思政课教师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内容的分享和展示,一方面掌握学生对所选问题的理解程度,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另一方面能够经由学生的讲解和发言,厘清他们思想中所暗藏的其他层面的新问题,从而更清晰、更准确地找出学生对知识理解的短板所在,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着重分析,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期末作业:探索高校思政课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机制是提升思政课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思政课应以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和协同科学研究为目标,深化“自主·学习·分享”的实践教学模式,力争教学质量更好地得到改进.为贯彻这一思想,我们精心安排了期末作业这一环节.
期末作业设计之初由于缺乏经验,还是按照传统出题模式,题目类型为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判断分析,案例分析和简答论述.这样做看似很规范实际效果却差强人意,很多学生考前突击复习下即可过关,甚至在开卷考试前提下不怎么复习也可及格,对教学资源的浪费很严重,而且对一些认真上课学习的学生来说也显失公平.有了这些经验教训,我们调整思路改变出题模式,题型以事例(案例)分析为主,以社会热点问题出发,结合当代大学生自身特点和授课重点,题目中注入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的理解和反思,注重考核学生的分析思辨能力、课堂理解能力,甚至可以体现学生的课堂关注度和考勤状况.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为提高,主观能动性亦有提升,课堂考勤得以改善,浑水摸鱼的越来越少.虽然对于学生的教学考核不应单纯只由一次期末考试成绩来决定,但是只要我们针对课程本身以及学生们在在线测试、课堂展示中的具体表现以论文或者题目解答等这种期末作业的方式来进行考核还是能够比较全面的反应学生们的实际学习状况.
3. 结束语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我国大学生必修的课程,如何提高大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以及如何合理的评价他们的成绩是该课程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针对大学生对于现代科技的易接受性,借助于数据分析手段,我们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能比较全面的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过去几年中,我们一直贯彻这种教学模式,实践证明这是一个极为有效的方法,教师和学生从中也获益满满.
参考文献:
[1] 吴华钿,林天卫. 教育学教程 [M].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王小梅. 网络教育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与影响 [J]. 教育现代化,2018.
[3]张慧芳.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7(7):7-7.
[4]张红彬.停课不停学背景下网络教学的利弊与对策[J].进展,2020(3):79-80.
[5]唐翠翠.网络教学平台教学方法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20(3):77-78.
[6] 肖本新.高校思政教育如何实现“供求平衡”[J].人民论坛,2018(1):116-117.
[7] 白楠,邹有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堂”教学法初探[J].教育现代化,2017,4(16):171-173
[8] 李梁.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研究[D].上海大学,2017.
[9]胡垂立.网络教学资源优化分配仿真研究[J].计算机仿真, 2017,34(2):234-237.
[10] 贡海福,范守信.基于教学管理视角的高校网络教学平台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18(9):57-59.
[11]金云波.移动学习背景下网络精品课程建设之思考[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7,37(6):64-68.
The course of 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basic law in the era of big data
Zhu Ming
Institute of Marxism, Yan Tai University, Yan Tai 264005
Abstract: The course of 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basic law is a required course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s in China. It covers ideological education, moral cultivation and basic law knowledge education. In the era of big data, a new problem for us is how to utilize the conveniences brought b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ess to improve the traditional way of education.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to collect, analyze and assesse all kinds of data from students and to understand their learning from these data is very important. In order to achieve this goal, to use the method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uch as data and text mining techniques, seem to be indispensable. Considering of this, in the course of 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basic law we carry out the practice teaching besides of classroom teaching. We collect data from four aspects: online test, class show (including PPT 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report), class performance and final exercise and. The scores of these four aspects are 20%, 20%(10%+10%), 10% and 50%, respectively. Through these data, we can give reasonable scores to students and evaluate them properly.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basic law,big data,practice teaching.
作者简介:朱明,烟台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法学专业硕士;本文系山东省本科教改重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