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发挥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9月上   作者:周清
[导读] 图书馆作为一个社会服务机构,其构成并不复杂,主要由文献信息资源、场馆、技术设施和人员等几部分构成。

西南民族大学  周清  610041

摘要:图书馆作为一个社会服务机构,其构成并不复杂,主要由文献信息资源、场馆、技术设施和人员等几部分构成。其中文献信息资源是核心资源,图书馆的本质是基于文献信息资源的服务,无论是传统图书馆还是数字图书馆,其服务都是直接或间接依托文献信息资源开展的,离开了文献信息资源,就失去了图书馆的基本特点,不能称其为图书馆了。而场馆、技术和人员都是因服务于文献资源的存储、开发和使用而存在。高校图书馆应该围绕它的构成要素来定位其职能,即基于文献信息资源的收藏保存中心,在此基础上融合技术和人力资源拓展的信息服务中心,信息素养和综合素质教育中心,主要基于空间资源的学习和交流中心。通过这些职能,可以有效地满足高校教学科研对文献信息资源的需求、满足读者对学习和交流场所的需求,以及培养读者的信息素养能力和提高读者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对策
        一、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发挥的对策
        (一)科研辅助方面
        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应坚持“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的采购原则,计算机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师生专业背景使得他们更趋于对数字资源的利用,因此,要合理分配纸质图书、电子图书的比例。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订阅号、朋友圈、小程序等自带优势,开发资源推介模式,开展“微服务”,无微不至,引领风尚,针对学生读者、教师读者特点推送主题鲜明的精选资源,重视读者层次区别化;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搭建互动平台,鼓励读者与馆员之间进行互动,使图书馆馆员随时感知用户需求。
        (二)进行引导
        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初衷就是针对学生进行更好的引导,所以基于这个实际目标,图书馆可根据学生专业特色、年级层级,结合微信平台开展立体式的导读培训活动。针对新生,将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的二维码嵌入到入取通知书中。入学后,图书馆需要与学校相关部门配合,将“新生第一课”引入到图书馆,以“PPT+视频+实地参观+手机答题授权”的方式对图书馆的概况、借阅规则、馆藏资源、检索系统使用等进行培训。同样,借助于二维码的功能,将检索小技巧、找书小技巧等内容制作嵌入二维码中,在新生实际操作中通过扫一扫来解决日后的疑难问题,此种方式让学生不断参与其中,在寓教于乐中不断学以致用。而对于在校生,图书馆一方面需要结合自身的教学职能和定位优势,另一方面也要准确切入学生的兴趣点,基于当代高校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定期开展职业规划、文献检索、素质教育等讲座活动,所举办的活动与教学管理部门进行协商,使得学生能够通过活动来获取相应的学分,还可以增设相关的图书志愿者,让学生和学生之间定期交流,从志愿者出发打开学生对于馆藏资源的学习兴趣,进而帮助图书馆更好地引导学生走向图书馆教育的良性循环。
        (三)强效定位
        图书馆需要积极引入先进的理念来完善教辅教学职能发挥,不断地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经验用于协调图书馆的发展,充分挖掘图书馆的信息教育资源,平衡图书馆与馆员、读者之间的关系,高效发挥图书馆教育职能。在创新图书馆管理方法与图书馆业务管理技术的同时,图书馆要主动发现读者真实需求,围绕读者需求,以读者为中心,实现图书馆的自动化信息处理,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搭建并实现图书馆进行教辅教学的能力。同时,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中知识信息的聚集地,肩负着重要的信息职能和教育职能。随着数字时代的不断迅猛发展,高等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也随之变化,同样,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方式也需要适时而变。民办高校定位清晰,教学方式灵活多样这就要求图书馆要改变被动角色,主动嵌入一线课堂。



        (四)学习与交流中心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图书馆空间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空间的舒适性、艺术性,不仅具备良好的人文环境,而且能提供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服务,成为他们学习、阅读和社交的好去处。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高波对我国“双一流”建设大学的42所高校图书馆开展了空间服务调查,发现当前54.7%的大学图书馆均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空间再造,将“空间”作为图书馆重要资源开展“空间服务”是图书馆的重要职能所在。从20世纪90年代起,好多高校图书馆纷纷兴建新馆,改造旧馆,开展新空间、新服务。
        信息共享空间是图书馆开展空间服务的创新成果之一,是基于物理空间开展的到馆服务,是图书馆在新的技术环境下,为了满足读者的多元需求,为读者提供的便捷的、一站式的支持学习、阅读、学术交流、休闲和社交等多种功能的服务空间。信息共享空间既可以是建设新馆时直接对空间进行规划布局,也可以是改造旧馆,重新划分的多功能空间。不论是哪一种,遵循的原则是不变的:就是整合和优化图书馆的技术、环境、空间、文献信息资源和人力等资源优势,无缝地融入为用户提供的服务当中,打造一个能导学、助学、促学的多功能服务空间。一般提供个人安静的学习区,小组讨论区,文化和艺术展览区,休闲餐饮区、3D打印区、多媒体视听区等。如内蒙古工业大学图书馆从2014年起,不断地进行着空间改造:增加了支持团体讨论学习的小包间,配置了长方形大桌子,为使用笔记本电脑提供了USB电源插口;可供休闲阅读的餐饮区,同时提供饮料、点心和读物;传统阅览室设置了支持个人学习的电脑工作区;阅览室外中厅的公共空间配置了桌椅,增设了个人学习区,和适用于休闲、交流、阅读的各式的小圆桌座椅和沙发;对窗户和照明也进行了改造,增加了空气流通性,提高了照明度。信息共性空间更凸显人性化的服务功能,为读者构建了一个集成多种资源和服务的学习环境,在这里读者可以广泛而便利地获取各种学习资源,满足自身阅读、学习和学术交流或一般性社交需求。“越来越多的图书馆有图书馆员和信息专家为读者提供写作、技术使用和研究服务,并且为读者的社交活动提供如咖啡馆、酒廊等场所,实体图书馆成为信息中心、交流中心和休闲娱乐中心的综合体。”
        图书馆的职能研究是学界的一个永恒话题,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的有机体,随着生产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图书馆也在不断地重新审视与定位其职能发展方向。文章从文献收集与保存、信息服务、信息素养和综合素质教育、学习与交流中心四个方面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在新技术环境下的职能定位。其中,对文献收集与保存职能,提出了文献收藏与保存的范畴和类型;对信息服务职能,提出开展参考咨询、馆际共享和优化信息资源导航平台等服务手段;对信息素养和综合素质教育职能,提出加强对全体馆员的信息素养教育、嵌入其他专业学科的教学当中和通过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人文环境和阅读推广等活动提升用户的信息素养能力和综合素质;对学习和交流职能,提出通过打造信息共享空间为每一位到馆读者提供多功能服务空间,满足读者个性化的学习和交流等需求。博尔赫斯曾说:“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图书馆就是读者无偿享受知识资源、提升个人能力的人间天堂。
参考文献
[1] 张莉.内蒙古高校图书馆特色文献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研究[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7,15(2):145-148.
[2] 山花.加强蒙古学特色文献资源建设的对策研究——以内蒙古大学图书馆为例[J].科技创新导报,2014,(12):197-199.
[3] 马继刚,姜晓,张宸.高校图书馆职能与作用的再认识[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3,(3):2-5.
[4] 朱为群.新时代高校图书馆的学术功能定位探析[J].图书馆杂志,2020,(6):50-55.
[5] 魏海燕.信息素养的“研习实践”教育方式与大学图书馆基础服务的变革——香港城市大学图书馆特别顾问景祥祜教授访谈与启示[J].图书馆杂志,2020,(2):34-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