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钢铁冶金专业教学改革 孙杨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9月上   作者:孙杨
[导读] 钢铁冶金专业课程的特点是“量大面广”, 教学内容几乎涉及到冶金、化工、机械、电子等各个领域。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皖西经济技术学校  孙杨  237400

摘要:钢铁冶金专业课程的特点是“量大面广”, 教学内容几乎涉及到冶金、化工、机械、电子等各个领域。虽然其内容要求不深, 但知识面广, 信息量大, 所以从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教学改革, 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形势要求。
        关键词:中职院校;钢铁冶金专业;教学改革;
        中等职业教育是一种以能力为本位, 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中职学生求学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明确地达到一个岗位的目标, 胜任一个岗位的需要。在当前职业学校中, 相当一部分学校都以创办密集型劳动人才的模式办职业技术教育, 其教学模式和结构还不适应密集型劳动人才的培养需求。特别对于钢铁冶金专业课程, 由于近10几年钢铁冶金技术更新速度快, 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的应用性、实践性、创新性及知识更新都跟不上新技术的发展和变化, 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仅能使学生完成低层次的教育, 缺乏适应就业岗位更新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由此看来, 深化职业技术教育中的钢铁冶金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鉴于以上所述实际情况, 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改革, 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一、创建双师型教师队伍, 打造过硬教师团队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 是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提升教师自我能力素质和教学经验, 提高教学质量;重点培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另外还和企业建立了多个职教师资培训基地, 拓展校企合作的内容和形式, 建立起教师到企业实践的稳定渠道, 做好教师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方法、新技术”轮训工作。
        二、以就业为导向, 构建“学做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教育部早在2004年就曾指出:中等职业学校要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以就业为导向确定办学目标, 找准学校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中的位置, 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 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 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为了很好地贯彻这一精神, 的钢铁冶金专业主要在钢铁冶金基本操作技能、冶金设备维护能力等方面安排教学内容, 包括专业课程及实训环节, 制定针对培养职业关键能力的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改革方案, 邀请企业参与学生培养全过程, 将职业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挂钩, 开展岗位培训。鼓励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合作, 开发科学技术含量高的实践性教材, 不断增加优质核心课程和精品课程数量, 以满足课程改革的需要。



        三、整合教学内容, 改革课堂教学的组织结构
        钢铁冶金专业课程教材内容一般比较抽象, 理论性强, 专业术语、名词概念较多, 与学生过去所学的知识联系不大, 学生理解领会教材感到十分困难。因此对于教材必须做出适当的处理。
        1. 针对现在的中职学生文化素质低, 理解能力弱以及中职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操作性工作的客观实际, 在组织教学时, 理论要求应适当降低, 要避繁就简;多讲宏观的东西, 少涉及微观的分析;要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计算尽量少做。例如在进行炼铁原料的教学时, 应以讲清炼铁原料中铁矿石、焦炭、熔剂的作用、质量要求, 而对质量检测的原理, 操作内容要略讲, 甚至不讲。
        2. 要注意在教学中应“以钢铁冶金原理为基础、以钢铁冶金工艺为重点。”钢铁冶金原理是炼钢炼铁工艺的基础, 因此, 在学习时, 钢铁冶金必须从物理化学的学习开始, 建立冶金的基本概念, 掌握基本的理论和基础的分析方法。但也要清楚, 对于中职生要以冶金工艺, 特别是以新工艺为教学重点, 随着钢铁冶金的发展, 炼铁高炉趋于大型化发展, 随之要求高炉附属设备不断改进, 比如采用皮带运输上料、无料钟炉顶、炉前机械化和设置炉前除尘、外燃式热风护等先进设备和新的测试仪器以及电子计算机, 大大改善了工人的劳动条件, 为钢铁冶炼更加合理化和自动化以及新技术开发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为使学生所学不与时代相脱节, 就要重视冶炼新工艺新技能的教学。在教学中, 可以重点选择几个典型的新旧技术对比教学;如小高炉应用料车上料, 大高炉应用皮带上料等。
        四、优化教学手段, 创设新型课堂
        1. 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性强、信息量大、易于接受等特点, 已广泛应用于教学之中。鼓励教师重新组织、整合课程的教学内容开发多媒体教学课件, 使学生更容易地从课堂中形象生动地获取专业知识。目前钢铁冶金专业课程中使用多媒体课件上课的课时数占总课时的比例达32%。
        2. 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方便的优点, 注重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 积极开展网络教学, 开设虚拟课堂。如建立了一个老师与学生公用的公共电子信箱, 可以利用网络课程平台中的教案、课件、通信线路方面的照片等教学资源进行自学, 同时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自我测试和与任课教师进行交流。再如, 以班级为单位建立QQ群, 在上面可进行有关钢铁冶金技术方面的交流、讨论, 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由于网络平台的开放性和信息量大等特点, 学生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也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学质量也有了明显提高。
        五、加强校企合作, 改善实验教学条件
        与企业深入合作之前, 本专业已与广钢股份等集团下属分公司合作, 建立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并帮助企业培训技术人员。在此基础上, 要继续与大型企业深入合作, 创建以企业提供设备, 学校提供师资的新型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达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并能适时再现工作过程, 再通过与企业签订相关合约, 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创造良好条件。另外, 利用学校的人才资源帮助企业培训从业人员, 支持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何传超.多媒体在高职院校《冶金物理化学》教学中的运用.2007.
[2]张家芸.冶金物理化学 (第二版) .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