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9月上   作者: 刘春景
[导读]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快速的掌握课堂教学的重难点,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丰良中学  刘春景  514341

摘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快速的掌握课堂教学的重难点,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研究得出了五方面的方法,使得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改变,做题的准确率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新课标提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但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忘记自己是教学的“主导”者。作为新世纪教师的我们,如何以学生的学习规律为依据,参照教纲,以教材为本,使自己的教与学生的学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需求及教育规律,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是教学改革中的重要课题,也是当务之急。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最迫切的问题,就是在最短的时间里掌握好物理知识的重难点,把老师布置的课堂作业按量,按质的完成。经过探究发现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明确目标、备好课、突出重点
        教学目标是上好一节课的基本。教学目标的制定是我们教学活动的灵魂。明确教育目标有利于教师有节奏,有步骤的进行教学,并且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形成。所以在备课过程中要对教材有正确的、全面的把握和理解。如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对压强这一节是非常重要的一课,这是为将来学习液体和气体压强打下基础的,所以在备课过程中要重点讲解它的公式和意义,通过引进生活中的例子,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兴奋度来讲解。比如问农民叔叔,阿姨们在割稻谷时,遇到沼泽地的时候怎么过沼泽地的?很多的学生就会说在沼泽地的表面铺上稻草或木板。哪是什么原因呢?带着这个问题引入新课,从而引导学生学习探究、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教师是教材的理解者、研究者也是最终的实践者。在备课过程,既要遵守教学大纲,也要通过自己的见解,结合生活中的实际,谈出创意,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吸引力,否则学生会学得索然无味。为了把课讲得丰富有趣,我利用课余时间阅览物理学报,也经常上网学习有关物理科目的发展动向,及时补习,吸收现实生活中的素材,更新储存知识。同时为了上好课,使得抽象的内容直观化,经常要引入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的课件,比如物态的变化,水结冰,霜的形成,冰雕,干冰的利用等等的视频或照片。
        每节课都要有重难点,重难点不要求多,只要求能够掌握,最好一节课就一个重难点,学生比较容易掌握,特别是概念的时候更要如此。讲到重难点时,老师要善于用抑扬顿挫的语言引起学生的听觉注意;还可以运用板书,利用不同的彩色粉笔书写或重难点下画曲线,进行强调;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大声的朗读,可谓是“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比如在教学阿基米德原理时,让学生多读多背效果还是不错的。
        二、选择教法、善用教具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能够掌握好知识点,教师有必要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在做实验时,可以采用探究法,尝试不同的条件得出不同的结论。在讲授声现象时可以采用直观教学的方法,让学生通过亲身操作,亲身体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时上某个知识点往往不只是使用一个教法也可以同时使用多个教法,只要能够提起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注意力,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我们都要采纳。



        当今的世界,由于多媒体技术的强大和其多样性的功能,使它进入了几乎人类从事的每个领域。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在教师设计好教案后,坚持启发式教学,利用录音机、手机,投影仪等微教媒体,辅以实物、图片、表情、幽默故事、身体语言等创设情境,把学生引导到学习物理的乐趣中去。
        三、转变教师的观念、角色,精讲精练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师的观念也要随着改变。不要再把老师当作是学生的“司令”,在讲课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的形式教学已不适应现在教育的要求。教师应转变自己的身份观念,把自己和学生融成一片把学生当成求知的好朋友。当学生把老师当成朋友时,学生会有很多的学习物理上的问题与你交流,就会不耻下问。学生遇到的困难就会得到及时解决,学生也获得了成功感,提高了兴趣,进一步提高了教学效率。
        我们要提高教学效率,并不是让学生做题海战术,整天埋头苦干,而是要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开心。这就要求我们要精选例题和练习题特别是经典的试题要列举出来。在讲解例题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板书书写,也可以学生跟着老师进行书写过程,这样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比如在有关浮力的计算时老师要特别的强调公式:F浮=G排=ρ液ɡv排。v排=V浸,还有就是图形结合的问题,特别是V-t图像,s-t图像,要讲明其图形的含义。这样学生对于问题的解决也就简单明了了。
        四、按要求做好实验,培养操作、探究能力
        物理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我们的初中物理最根本教学方法是观察和实验。上实验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比如在做水的沸腾实验时,开始时让学生自己组合好实验器材。有的学生忘记正确的操作顺序,导致酒精灯没有空间放,从而重新调整位置。通过操作会发现,组装实验器件的顺序应从下至上,而不采用从上而下装的原因。在没有做实验时很多学生就下结论水的沸点是100℃.而实际在学校实验室观察到只有99.6℃.从而推翻了猜测,从而引导学生要重视实验,要有客观实事求的精神。逐步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独立完成实验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比如测物体的密度的实验时,布置了一道如何测出大头针密度的实验题?发现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中测出若干枚(n)大头针的质量m,然后把这些大头针通过镊子夹到盛有适量水的量筒里,从而得出这些大头针的体积△L,从而得出大头针的密度p=m/n△L.学生们积极参与,使得问题得以解决,从而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五.注重教学反思,及时纠正
        有时课堂上老师表演的再精彩,学生的课堂气氛再强烈也没有用,课后一做就错,一考就倒的现象也时常会发生,说明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及时反馈教学效果,及时纠正错误。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课堂练习,课后同步训练,单元测练,月考,做好分析,查缺补漏,加强基础训练,不断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点的要求,对于题目的难度,也不断地进行提升。
        总之通过这次的课题研究有效提高了物理教学的效率。学生学习物理的害怕心理得到了疏导,学生对物理老师们再也不会看一个躲一个了,而是围着老师在打转,有什么物理问题总是追根问底,学生学习物理的氛围比较浓烈,学习物理的兴趣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物理科成了学生们喜爱的科目之一。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