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对线条艺术兴趣的方法一二三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9月上   作者:李雨桐
[导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知、研究、接近、获得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

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第十七小学校  李雨桐  132000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知、研究、接近、获得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因为喜欢去学习,而不是被逼迫,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征。当人具备主观能动性的时候,甚至可以做事事半功倍。在教学活动中不难发现,学生普遍对美术抱有兴趣,特别喜欢上美术课。
关键词:兴趣激发; 线条艺术;教法运用
        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其实有许许多多,在此简单概括成三种方法,每种方法都列举了例子。我期望在美术课上使用下面的三种方法,来召唤学生对线条的热情,可以激发学生对线条艺术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线条造型水平。那么,美术里的线条究竟是什么呢?
        一、线条的广泛存在
        小学生高年级学生虽然有了几年的美术基础,但是绘画表达能力差强人意,好像有话说不出。想法很多、也很好,就是无法表现出来,这种情况特别常见。就本次课题研究的研究对象来说,他们的常规需要画稿的作品,若想塑造形象符合自身的意思表达则需要一个清晰明了的画稿。
        线条无处不在。眉是线条,唇是线条。光是线条,水波是线条。字是线条,几何是线条。可能有的校服上也有白色或彩色的线条随着同学们的动作随时变化。涂色也是点线面的过程。例子举不胜举。为什么?因为点线面的超强构成概括能力,因为点线面是构成平面形态的基本要素。点线面三者又可以因为参照不同而相互转变,因此这次课题围绕的中心——线条也是存于万千事物中的。
        二、线条相关的故事
        比如“曹衣出水”“吴带当风”。刚上课,就把这两个词、八个字放在黑板上。语言引导,我们这是美术课改成语文课要学成语了么?其实是指中国画历史中两位有名的画家,北齐画家曹仲达和唐代画家吴道子。在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中形容两位人物画高人的线条绘画风格,他们描绘衣褶的用线风格有“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之说。具体怎么回事呢?
        吴带当风,是说唐代画家吴道子的人物画里,能看见地上有风,人物的衣袖、带子仿佛被风吹起。他的作品多是宗教画,画里神仙要么飘飘然从天儿降,要么神仙自带强烈气场,这些都是通过线条表达出来的。
        吴带当风相对的是曹衣出水。这里面的曹是指北齐画家曹仲达,他创造了一种典型中国古代人物衣服褶皱的画法。曹仲达的人物画的人物服装,衣服皱纹多用细笔勾勒,如薄纱披在身,如刚从水中捞出,因此命名。
        不论是人物还是动物,线条寥寥几笔,形象夸张逼真,简洁易懂。
        可能会有人说这不就是简笔画么?我不会反驳。因为它的确线条简单,甚至比许多所谓简笔画的笔画都少,再加上简单的色彩,他的画深受儿童喜爱。
        后印象派大师梵高的伟大、影响力已不必多说。独特的笔触,独特的颜色吸引着每一位欣赏者。每一笔的笔触都是一个线条,有长有短,有粗有细。梵高有许多自画像,每一幅自画像里用看似简单的线条笔触,汇聚成为一张感性却无表情的脸,表达着他的执拗,记录着他的存在。
        在每一个艺术故事里,线条故事都是重要的或主要的,这是线条表现张力的一种概括,也是绘画技术的经典。


原来线条还有如此的魅力,不仅塑造形象,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抒发情感,感染他人,还甚至开启了全新的绘画风格和绘画审美。
        三、线条游戏
        第一个游戏。每人一块大线条,或长或短,或宽或窄。和小组成员随意发挥创作,商量好后班级里展示说明,把黑板擦干净当做画纸,具体内容随着同学们的迥异组合依次呈现。
        第二个游戏。在漫画里面,可以说是线条大全。不仅塑造魅力十足的形象,还表达情感氛围,引人入胜。大多数学生喜欢漫画,因为它们夸张有趣、天马行空。可以试着定下一个主体不变,例如人物或动物,建筑或花卉不变,但是用不同的线条来表示不同的情绪或者场景。好比同样的影视画面,但是换了个背景音乐,表达的意思就全变了。
        这两个游戏都是由其他同学评价,教师不指导、不评价。教师只是需要在适当的时候引导学生。即使是对美术不喜欢的同学也会抬起头来,聚精会神的听老师的游戏规则,进而渐渐开始尝试线条游戏,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真正的实现把课堂交给学生,实现在玩中学。在做中学生的培养、提高学生线条造型水平的时候老师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兼顾培养学生兴趣
        重心放在学习兴趣与自信心的培养和绘画技巧的培养上。在日常课程中不仅要重视绘画技巧,还要经常在课堂教学中主动添加学生感兴趣的因素,结合生活实际、结合实事,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与热情,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切忌顾此失彼。在练习线条绘画的同时,也要兼顾培养兴趣,绘画技巧为辅。在网课中通过图片、视频,故事趣味性的讲解,同时减少对学生美术作品的约束,展示评价以鼓励为主,注重提高美术课的吸引力。
        二、开阔思维,注重参与
        不能因对绘画技巧的追求而丧失了美的天性。有人说技能性的东西年龄大点,多练就会,反而是创造性的东西,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丢失了。通过网络课程多看不同画家的作品,看一些不同主题的作品,见识不同的风格开拓眼界,培养创造力,锻炼思维,丰富学生认识。学生既在美术课程中进行对前人的学习模仿,又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还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变强,为学生未来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展示学生作品的时候,没有参与创作的学生自然游离在外。这时需要老师需要提醒,提高学生参与度。美是没有固定标准的,多鼓励学生自我展示,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思考。最后的帮助学生升华,引导学生进行更深一层次的思考。
        三、鼓励学生,增加学生自信心
        美没有统一绝对的标准,因此美术课更要注重因材施教,学生尽情发挥个性化,杜绝整齐划一。善用鼓励。为了使学生敢于创新,每时每刻都要不断地积极反馈每位学生的“闪光点”,给了学生更大的艺术创作的欲望和追求的动力!不论如何与众不同都要给予肯定,并鼓励学生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平时不经意的老师语言、动作、表情,都会被学生放在心里,影响着学生。
        结束语:欲学生喜欢美术课,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索取吸收。线条艺术教学正是从线条入手,有点入面,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美术兴趣的教法运用的案例。经过不断的教学实践与完善,我坚信这种教法运用一定会大放异彩的。
参考文献:
[1]赵勇. 论中国美术作品中线条的艺术之韵[J]. 美术大观, 2009
[2]严谧莞. 浅析线条在视觉艺术中的重要性[J]. 散文百家·国学教育, 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