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志愿服务管理的研究与思考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9月上   作者:阴佳悦
[导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增长迅速,志愿服务组织也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但国内对于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尤其是缺乏系统管理。

黑龙江大学   阴佳悦  哈尔滨  150080

摘 要:志愿服务是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增长迅速,志愿服务组织也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但国内对于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尤其是缺乏系统管理。十九大报告中也指出要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文章基于国家提出的“引入专业力量参与学生管理服务,建立学校社会工作站、设立社会工作岗位,推进学校社会工作发展”观点,通过对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志愿服务管理的可行性分析,探究促进志愿服务长效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志愿者管理  社会工作  大学生志愿者  发展模式
        一、引言
        志愿服务是一种潜移默化的道德教育手段之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科技水平不断进步,国民素质教育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我国推行的《志愿服务条例》中对志愿者的概念定义从原有的“时间、精力”基础上,增加了“知识、技能”两个要素,将志愿者定义为:以自己的“时间、知识、技能、体力”等从事志愿服务的自然人、再次突出了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活动需要专门知识和技能。这恰恰反映了现在志愿者及志愿服务组织欠缺专业力量和管理体系的支撑。与此同时,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重提社会工作,并要求大力发展社会工作。因此,将在社会工作的专业能力和志愿者的奉献精神相结合,可以加快推动志愿者队伍实现高质量发展。
        国家鼓励和支持志愿服务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发挥志愿服务的社会教育功能,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社会的发展对志愿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学校将志愿服务与德育教育相结合,能够让大学生了解、认识并融入志愿服务活动中,有利于提高大学生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积极性。而且大学生能够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和志愿服务活动相匹配,可以提高志愿活动的质量和水平,从而促进我国志愿服务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西方社会工作的产生和发展与志愿者活动紧密相关。为提高志愿服务水平,早在20世纪初美国学校便开设与志愿服务相关课程。同时,中学生或大学生要想顺利毕业必须有丰富的义工经验。在西方国家,志愿者已经在社会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朝着实现组织化、规范化的方向不断发展,逐渐形成较为稳定的志愿服务体制。在国内,对志愿者服务事业发展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尤其是缺乏专业技能及系统管理。有学者对志愿服务与社会工作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并指出社会工作有助于促进志愿服务专业化发展。通过社工机构对志愿者进行招募、培训从而形成“双工联动”服务,能够增强志愿者的积极性,为服务对象提供专业化服务,因此,可以把学校作为载体,将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相结合,通过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管理,促进志愿服务长效发展。
        (一)志愿服务组织存在的问题
        当前志愿服务组织存在着些许不足。其一,不清楚服务对象的需求。如果志愿服务脱离服务对象的实际需求,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不做实事,将结果看作比过程更加重要,为满足自己私心,拍照作秀。这显然与真正的志愿精神相勃,还会有损志愿者的社会形象。其二,在现存的志愿服务组织中,绝大部分的志愿者队伍的活动以“不需要对志愿者的知识水平以及专业技能有所限制”的类型为主,导致服务内容贫乏、类型单一,导致志愿者形象固化。志愿服务团队临时招募志愿者,便会存在志愿者数量众多,热情高涨,但服务水平不够,有心无力的情况。其三,国内普遍存在“需要志愿者时就临时招募,活动结束志愿者就离开”的情况。志愿者服务管理不规范,这样的体制降低了志愿活动的效率。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保证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由于志愿者组织独立性不够强、志愿者素质参差不齐以及没有考虑志愿者的积极性等问题,会阻碍志愿活服务的可持续性。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志愿组织很难得到长效有序的发展。
        (二)学校志愿服务组织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志愿服务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主流意识和价值观念上相契合,二者共同为构建和谐社会而服务。但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没有对大学生志愿服务起到导向作用时,就无法调动社会成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不能更好地树立良好的社会精神风貌。其次,社会志愿服务组织缺乏创新意识。
        随着志愿服务活动的长期展开,随意化的志愿服务难以使大学生志愿者在参与服务过程中收获满足感,从而在内心排斥志愿服务活动。长此以往,不仅不能与时俱进的发挥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作用,更不能推动学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高质量和长效发展。学校志愿服务组织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志愿服务的形式和内容,杜绝志愿服务的形式化,才能够吸引更多学生参与。
        (三)大学生志愿者的个人因素
         大学生志愿者在社会志愿服务组织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许多大学生志愿者能够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得到锻炼,进而树立正确价值观念,充实自己的生活。因此,参与志愿服务的大学生自身要对志愿服务活动有所了解,摆正自身的价值观念,才能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高质量完成志愿服务活动。许多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认识不够充分,仅停留在做活动的层面,带着好奇或完成任务的心态参与其中,就会导致部分大学生志愿者对志愿服务活动敷衍塞责。也有小部分的大学生有急功近利的思想,参加志愿服务仅为了增加学分、获得评优资格或扩充人脉,这种错位的价值观会使服务水平下降,影响志愿服务活动的持续性。
        三、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志愿者管理
        (一)介入可行性分析
        随着社会工作事业和志愿服务领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社工”。在国内大部分人眼中,社会工作者就相当于志愿者,但社工不是义工,两者存在着理念、专业手法以及制度规范上的差别。社会工作者是指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残障康复、优医疗卫生、青少年服务、司法矫治等社会服务机构中,从事专门性社会服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通常简称“社工苏州大学出版社:, 社会工作具备一套完整的价值观和伦理体系,能够指引社工作出何种行动的前提。当然,在技巧知识方面,志愿者也在不断进步,但社工运用的深度比志愿者高很多。总的来说,社工是专业助人,志愿者是非专业助人,同时志愿者秉持“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理念,而社会工作者则是“助人自助”的价值观。但两者都是同样倡导和践行爱心服务。当前,志愿者的无偿性和非强制性使志愿组织的管理变得及其困难。同时,当前社会中志愿服务机构存在许多的不足。而处于转型期的中国越来越需要社会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解决办法,通过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志愿者管理,不仅能够提高志愿服务水平,同时也会使社会工作增加理论联系实际的相关经验,提高社会对社会工作的专业认知。



        (二)介入可操作过程
        学校志愿服务组织在大学生志愿者管理上存在“志愿服务效率低”、“志愿者流动性大”、“志愿者责任心不强”等一系列问题,导致很多重要或大型活动不愿意随意招募志愿者来参加。对于志愿者的吸引和挽留仅仅停留在宣传和招募的层面还远远不够,要从志愿者队伍与志愿者双方的深层次需求出发,找到双方的契合点。具体来说就是找“正确”的人,放在“正确”的队伍当中。找到合适的志愿者及维持管理团队建设需要社会工作的介入。社会工作成立志愿者管理服务,成立志愿服务管理组织进而细化志愿者管理中的每一环节。
        1.组织建设
        首先,志愿服务管理组织要“找正确的人”,即要先明确“什么类型的志愿服务需要什么样的志愿者”。社会工作机构可以在学校设立专门的志愿者服务管理组织,将服务类型大致分为日常服务、专业服务、大型服务、应急服务和倡导服务五个方向,再细化服务内容。其次,需明确自身对志愿者的需求,要清楚志愿者类型。如专业服务中的支教项目需要负责教授课程的老师来负责专业技能;在大型服务中比如国际会议需要志愿者掌握第二外语;在应急服务中遇到地震救灾需要志愿者掌握心理疏导的专业技能等等。社会工作机构可以将学校大学生志愿者按不同定位进行分工并通过专业技能对大学生志愿者进行相关培训,更好的提升志愿服务的效率。
        2.选拔招募
        职场上,面试官对于应聘者的选拔是从自身角度考虑问题,比如:“我们需要什么人”、“是否能胜任我们的工作”、“是否有责任心”等。但志愿者的招募征集不同于求职,由于志愿者的无偿性和自愿性,需要社会工作机构帮助学校志愿服务管理组织需要弄清楚“志愿者要什么”,以及“志愿服务可以提供给志愿者什么”,才能更好地满足志愿者的需求,使志愿者可以长期稳定参与服务。通过志愿者的需求与能力和志愿者服务管理组织的能力和需求相匹配,既能提高效率,又能使志愿服务活动得到多方满意,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志愿者能够为志愿服务组织贡献专业技能、资源及时间,希望通过志愿服务满足自身的需要;同样地,志愿服务组织对志愿者有需求,也可以提供给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和能力提升的机会。志愿者能够为志愿服务组织贡献专业技能、资源及时间,希望通过志愿服务满足自身的需要;同样地,志愿服务组织对志愿者有需求,也可以提供给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和能力提升的机会,社工可根据志愿者与志愿服务类型进行双向匹配,将志愿者的需求、能力与志愿服务的需求、能力相比较。此时,社会工作介入后,已经完成了:找“正确”的人并将其放在“正确”的队伍当中,那么接下来要考虑的是如何介入不同的服务当中,社会工作介入志愿者管理并不等同于社工在每个服务领域都起到主导作用,因此,要细化不同领域之间,社工与志愿者之间的关系。
        3.介入服务
        针对不同的服务类型,志愿服务管理组织可以借助社工进行不同的协助方式。志愿者与社工并不存在上下级管理,两者在不同领域相互配合协作共同提高志愿服务效率,促进志愿服务活动发展。学校志愿服务管理组织将服务类型与志愿者的意愿和能力相匹配后,也要有社工通过专业技能对志愿者进行相关培训,如:重大灾难后如何为灾民进行心理疏导;社区服务中针对青少年、老年等不同服务对象如何展开正确的服务内容;以及社工根据志愿者和服务对象的特点进行服务配对,帮助双方建立信任关系等。社会工作在介入大学生志愿服务管理过程中除了提供专业知识技能外,也负责监督服务对象与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的感受和情况。在志愿者遇到问题时,有责任及时反馈并解决问题。这样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志愿服务管理组织也会起到监督的作用。其次,要考虑的是运行以及管理。志愿服务活动具有长期性,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4.管理制度
        从志愿者的需求层面来看,参考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志愿者动机进行分层:将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不同人群类型的志愿者的动机需求也会有所区别,要理解和把握志愿者在每个阶段的需求动机,社会工作可以帮助学校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激励制度,来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同时,制定相应的志愿者管理措施也十分重要。社会工作组织可以帮助学校建立志愿服务管理组织管理、运行的“时间银行”,将所有同学的志愿服务活动登记并收录到至“时间银行”。“时间银行”是指志愿者将参与公益服务的时间存进“时间银行”,当自己遭遇困难时就可以从中支取“被服务时间

        志愿者也有需要他人帮助动机与需求,他们期望能将自己的服务时间转化为可以获得帮助的时间,建立时间银行可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和长效机制。时间银行的运作方式很简单,志愿者管理团队负责日常管理和协调任务。凡是愿意添加时间银行的人只需在网络上进行登记,建立个人账户后,便由时间银行管理员安排联络中的存储、支出、剩余的服务累计时长进行明细,便于管理。
        5.反馈评估
        社会工作介入学校志愿服务管理组织不仅要对服务对象进行回访,也要对志愿者进行反馈。并对服务内容和服务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双方对志愿服务内容满意度高,不仅让服务对象得到帮助,也让大学生志愿者在志愿服务过程中有所收获。社会工作介入志愿者管理后,要在服务开展前对其进行评估,明确服务对象存在的问题后提供相对应的志愿服务,避免志愿服务的浪费。同时要重视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过程中的感受与需求。对于专业性或长期的志愿服务需要有反馈评估。进行一般性志愿服务的终期评估以及长期性志愿服务的中期评估,并且对志愿者以及服务对象进行最终关于志愿服务的回访。
        四、结论
        志愿者在提供服务时注重奉献精神,而社会工作倡导的核心价值理念是“助人自助”是对志愿精神的有力补充和发展。将社会工作价值理念以及专业的服务技巧和方法应用在学校具体的志愿服务管理中,把大学生志愿者和志愿服务资源进行整合,不断增强志愿者和管理人员的专业性和服务能力,便于提高服务效率、避免资源浪费。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志愿服务管理正是将“满天星”聚成“一团火”,让奉献爱心成为专业力量,引领社会道德风尚。
参考文献:
[1] 毛立红. 中国志愿服务法制化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志愿服务研究学术文库, 201303.238.
[2] 黄思敏. “双工联动”政策下社工介入社区志愿服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7.
[3] 张明,汪萍,朱爱华. 社会工作概论[M].苏州大学出版社:, 201707.282.
[4] 孟志敏. 志愿组织风险管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
[5] 凌瑾.以时间银行引领志愿服务新模式——由英国时间银行说开去[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5(10):77-79。
作者简介:阴佳悦(1997-),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哈尔滨市南岗区黑龙江大学社会学专业2019级 研究生 研究方向:社会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