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部中学 雍小洋 四川 南充 637300
摘要:在初中数学课堂上,为了提高学生运算能力,教师可以提醒学生注意数学题干中的细节,注意单位以及各种量之间的关系。学生是需要鼓励的,想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教师也要进行适当的鼓励,树立学生们运算正确的信心,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运算能力;运算习惯
对学生运算能力的训练体现着数学教师对学生基础学科能力的要求,应贯穿于初中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在运算教学中需兼顾具有普遍性的基础运算能力训练及具有特殊性的基础运算知识讲解,使学生熟练掌握运算技巧和知识,并通过科学训练巩固学习成果,做到快速计算、正确计算。
1培养良好习惯
习惯对一个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好的习惯可以带来好的影响,坏的习惯也能产生不良的影响。所以,在学习方面,学生也应该努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校,老师往往喜欢那些成绩好的同学,学生也比较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老师可以借此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老师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纠正学生的不良态度,并时刻督促,逐渐树立正确的观点。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每天做题的好习惯。例如,老师可以设计一个活动,将活动时长设置成一个月,让学生参加,每天都给学生布置一些作业,让学生去完成,坚持一个月的获得奖励。学生在完成活动时逐渐地养成了每天做题的好习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做题能力也能够得到提高。
2培养学科兴趣
教师帮助学生提升他们的运算能力,可以从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入手。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可以利用趣味性的实际问题来导入数学知识,帮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来。
例如,在进行教授"正数和负数"这一部分内容时,上课之初我通过设置情境来导入问题,利用多媒体出示一张工资卡中存取钱的记录图片。接着我会请学生充分观察这张照片,并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学生被生动有趣,贴近生活实际的数学实例所吸引,立刻进行了火热的讨论。学生小a积极发言:我发现加300就表示存入了300元,减200就表示取出了200元。学生小a回答完毕后,我及时做出鼓励:小a回答的非常正确,这节课我要带领大家学习的就是正数和负数。这种贴近生活实际的数学实例,不仅可以勾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问题,拓宽他们的数学思维。
3规范运算步骤,减少粗心失误
在数学运算中粗心不是运算失败的主要因素,但绝对是最致命的最普遍的因素。许多学生在考试后的卷面分析过程中都会有这种感觉:这道题明明很简单,就是因为计算产生了失误导致扣分。在这些丢分题中大部分是因为粗心引起的失误。在传统数学课堂上,教师通常采用体罚的形式惩罚学生的粗心失误,希望学生能够在练习和考试中谨记保持状态,避免粗心。但是体罚并不能解决问题,教师应当从根源上分析粗心的原因。从教学经验中可以得知,学生产生"粗心"的失误通常是因为不良的计算习惯,例如在打草稿时潦草混乱,匆忙中忘了某个步骤;或者在誊写计算结果时因为匆忙产生错误。因此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这些"粗心"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练习过程中规范运算步骤和书写,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踏实完成运算细节,不要因为追求速度而忽视了运算准确率。
例如,在《整式的加减》一节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书写详细的解题步骤,通过对解题步骤的书写学生能够进一步明确解题思路和方法,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减少粗心引起的失误。在"一元一次方程的计算"知识点中,教师也可以加入对学生演算步骤和解题思路的考察,通过考察了解学生的在解题过程中的思路和方法上的错误,纠正学生的不良解题习惯。
4提高运算能力需要把握学生知识的出错点和练习的针对性
练习是考查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重要机会。只有学生自己亲自实践和操作,才能真正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查漏补缺,从而达到知识的内化过程。并且在出现错误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点,与学生一起探明错误的真正原因,让学生不仅学会做题,而且能及时纠错,避免犯同类的错误,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题,同学之间相互分享自己的方法,合作交流学习,使学生能够开拓思路,尝试不同的解题思路,感受运算的奇妙,寻求合理简洁的方法进行解题。对于练习的设置要有梯度,题量适当,具有层次性,既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又锻炼学生迎难而上的勇气,使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5加强学生运算习惯培养
在素质教育改革及新课程改革背景环境下,要对教改形势带来的冲击及影响做好把握,对学生运算习惯进行有效地培养。在提升初中生数学运算能力时,要把握学生运算习惯,使运算教学开展更具针对性,从而对学生运算能力进行针对性的培养。例如一些学生在数学运算时,粗心大意,导致数学运算错误;还有一些学生在审题过程中,没有对题意进行有效把握;此外,一些学生缺乏检查及反省的习惯,导致数学运算错误率较高。针对于上述这些情况,在培养初中生数学运算能力时,注重培养初中生良好的运算习惯,使初中生对数学运算问题予以重视,并在运算过程中,能够认真审题,对算法、算理进行有效地应用,从而提升数学运算的正确率,进一步培养初中生数学运算能力。
6善于总结,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
温故而知新,引申到计算能力的提升上面就是要引导学生学会回头看。很多错误是学生自己专属的,即使经验丰富的教师也很难将每个学生的错误铭记于心。因此要引导学生学会自己总结,提升自身的计算能力。
例如,我们在教学分式计算的时候就可以用这样的方式。通常情况下本节课的重难点是异分母的计算,这对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给学生讲解之后要求学生最好将典型题目记录在自己的纠错本上,然后记得回头看,反复复习的过程中就可以记住这种解题技巧,遇到类似的题目就可以很快找到解题的方法。教师要注意的是,如果班级大部分学生都有共性的问题就可以过段时间给学生出类似题型让学生解决。纠错本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但是由于初中生缺乏一定的自觉性,教师可以就一些很重要的解题方法给学生分类,学生逐渐熟练就可以顺利解题。
结束语
总的来说,学生运算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教师要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再通过不断的坚持训练,才能提高运算水平,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在教学中,教师要回归教材,重视数学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明确提升运算能力的重要性,在答题过程中还要注意规范运算。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交流,合作,讨论,互相学习的良好习惯,让其通过思维碰撞促进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贾永宁.初中生数学运算能力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究[J].华夏教师,2020(19):26-27.
[2]代小兵.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2):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