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江县长赤镇小学 孙正芳 四川 巴中 635600
摘要:良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联想和想象,使学生自然进入新课学习之中。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广泛学习借鉴优秀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课堂导入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从而为学生学好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导入;温故知新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之中,老师仅是将语文看作是一门普通的教学科目进行按部就班的教学设计,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教学之中并未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作为现代化的小学语文老师,必须要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尤其是新课导入环节,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在课初就全身心地参与到新知的学习及探索中,跟着老师的教学步伐去学习与思考,不断解决学习中的疑惑,更好地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1通过谈话导入
谈话导入法,常常会出现在各个课程的课堂上,往往也可以直接收获到较高的导入效果,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接受的难度比较低。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谈话导入,调动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可以通过谈话的内容而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语文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这种导入方法虽然比较常见,没有很强烈的感情色彩,但是往往能引人入胜,将会有着令人意想不到的导入效果。教师在谈话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所谈的内容必须紧扣重点语文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一步一步的将语文知识展示在学生的眼前,学生也才能更加仔细的品读和理解语文知识。
比如,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的时候,首先,教师可以采用谈话导入,用彩色粉笔板书汉字:"找",请学生来认字,并且对学生说:"想一想,在生活中这个字是怎样用的呢?"有的学生可能就会想到:"找人。"其他学生可能就會举手说:"找东西。"其次,教师可以再用多媒体设施出示小蝌蚪的画面,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样子的?这些小蝌蚪要找什么呢?并且写下板书:小蝌蚪、妈妈。这时候,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朗读一遍课文,并且在课文中画出这两个词语,由此引入本节课要学习的重点内容。最后,教师就可以在刚刚的基础之上展开接下来的讲解。通过这样谈话导入的语文教学,逐步引导学生进入到语文学习状态中,学生也就可以渐入佳境。
2多媒体视频,音频和图片导入
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普及和应用是一线课堂教学的一场革命,它改变了以前的课堂单一的口头书面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在各种多媒体演示中对知识进行综合性吸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利用歌曲,视频,动画,照片等资源作为课堂导入的内容,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还有效调动了课堂气氛,为教学效率的提升提供了保障。例如,在二年级的《望庐山瀑布》课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各种瀑布视频作为导入,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瀑布自然景观的威严和壮丽,并渴望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情感。这种视听结合的古诗教学能够使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更容易,更深刻。在这种背景下,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能力,以便为学生提供更加高效的指导,能够灵活地运用多媒体引导学生的学习,为实现教学活动的目标提供支持与保障。
3温故知新,复习导入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识,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这种方法过渡自然,既加深了学生对旧知识的理解和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又将学生已有的思维基础提升到了更高的层次。教师在运用这种方法时需要注意,首先要确保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是有联系的,学生能够找到并掌握这种联系,其次復习时间不可过长,3分钟左右即可,最后在复习导入时要遵循教师引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复习时可以与练习相结合,激发学生的求胜欲,提高学习兴趣。
以《测量物质的密度》一课的教学为例,结合这一节课需要运用上一节课有关"密度"知识的运用这一特点,在上课开始时我引导学生回顾关于密度的概念和公式,将学生分为四个大组,每一组派一个代表到黑板上默写,剩下的人默写并同桌互判,以此激发学生的求胜欲,同时检测了上节课的学习效果。在确认大部分同学对密度的公式都掌握后,我出示一个边长为1cm的正方体要求四个小组之间互相比拼进行计算,在同学们得出正确答案之后,进一步询问:"如果是一个形状不规则的物体该怎样计算密度?",以此导入新课。
4图片导入法
传统意义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只是以讲授式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将知识灌输式的传授给学生,这不仅不能很好地使学生理解吸收本堂课的相关知识,还使学生始终认为教师是一个高高在上的角色,而不敢与老师进行融洽的沟通。而新课改要求,教师应该发挥学生在课堂当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人。因此,教师需要改善自己的教学方式,可以通过图片的方式来进行导入,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让学生直观的去理解本堂课的内容,进而增强本堂课的课堂效率。并且利用图片,视频等的方式进行导入,还可以让学生了解课本以外的相关知识,增强学生的知识面,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进行很好的导入之后,教师转为引导者的角色,将学生引入到本堂课的主要内容当中,使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发展。
5情境诱导
5.1画面呈现。小学生对色彩斑澜的画面特别感兴趣,如果同时出现一段文字和一幅图画,首先吸引住学生眼光的肯定是图画,因为图画内容大都能一目了然。如《丑小鸭》这个童话故事导入时,教师一边出示图片,一边讲述:"当温暖的春天到来时,鸭妈妈的孩子也相继出世了,孩子们究竟长得怎么样呢?"学生的目光一下就聚焦在大屏幕上了。然后观察余下来的图画,说说图意,这样便有声有色地引出了题目。此时,学生对整个童话故事已基本了解,接下来的讲课便顺理成章了。
5.2角色扮演。语文是一门情感很强的学科,如果想求得语言训练与情感熏陶的融合,必须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如临其境,角色扮演是一种选择。如导入《雪地里的小画家》时,教师假如扬起一阵泡沫雪花,接着,头戴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头饰的四位学生相继走进教室,并作自我介绍:"我是小鸡,我画竹叶",然后齐说:"我们都是雪地里的小画家。"这样的导入别开生面,顿时点燃了学生心底的兴趣之火。
结语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良好地引入新课技巧的目的是为了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从而通过合理安排新课程的方式,让学生有效提高语文思维能力,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通过一定的技巧,让学生能够通过新课程的导入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从而使他们学习语文知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林英.浅谈小学语文新课导入技巧[J].学周刊,2010(12):48.
[2]胡艳.浅谈小学语文新课导入技巧[J].好家长,2017(3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