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视角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提问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9月上   作者:尔古约布
[导读] 小学数学教师要合理的分析现今的提问方式,灵活的运用提问方式,结合不同教材内容,制定不同的提问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

四川省会东县溜姑乡中心校  尔古约布  四川 凉山  615206

摘要:小学数学教师要合理的分析现今的提问方式,灵活的运用提问方式,结合不同教材内容,制定不同的提问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体,将被动式的教学方式转化为主动式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小学课堂;教学策略;课堂提问
        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深入贯彻,各级教师都展开了积极地课堂改革,数学课程也不例外。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能够从学生出发,办出有意义、有内容、有趣味的教学,因此教师要积极转变传统教学中"教"大于"学"的情况,提高学生们的课堂学习参与度,这样才能增强学习效率,而提问式课堂概念的提出正好贴合了新时代下的教学要求。本文将从小学四年级的课堂教学出发,通过举例来分析小学数学与探究式教学相结合的实际价值。
        1注意问题提出的难度,打开数学课堂的思维
        课堂中提出问题主要意图在于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学习注意力,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保证数学课堂能够高效而有意义的进行。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当要保证提出的问题能够启发学生思考,结合学生当下的知识储备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保证题目的难度不超过学生的思考能力。对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有限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采用由浅入深的提问方式带动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思考,让学生从简单到难的进行问题推理和知识总结,从而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随着教师采用由浅入深的提问方式,学生也渐渐学会了在难题上进行同样的解决方式,从而达到学生的数学思考思维得到提高。同时,思考能力是因人而异的。不同的学生思考能力和思维方式又有着不同的差别。对此,教师必须要能够考虑到不同学生的特点对课堂提问的形式进行多样化的创新和教学策略,尽可能的在课前准备好不同的多层次的问题,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从而能够更好的把握课堂的进行的节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中跟上教师的课堂进度。
        2在情境式提问中加深学生的理解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被发挥的淋漓尽致,但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抽象思维仍然处于萌芽时期,对于很多抽象的数学理论知识无法深入的了解和掌握。近年来国家倡导创设"快乐课堂",真正意义上做到"寓教于乐",教师在这样的背景环境下,可以利用情境创设法来设计课堂提问环节,不仅能够点燃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还能够带领学生在情境问题的引导下不断的拓展思维,探索数学知识的奥秘。例如在学习《克、千克、吨》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用日常生活中超市的购物称重环节来创设出相关的情境提问环节,可以从引导学生回忆商品标签开始,让学生带着浓厚的探究欲望来进行学习,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放大标签的细节,引导学生讨论标签中各个数字的含义,在不断释疑的过程中引入教材中相关的知识点,在轻松有趣的课堂提问中加深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点的印象,保证教学课堂的高质高效。



        3在探究式提问中强化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
        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很多抽象且逻辑性极强的理论知识,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设计时可以将探究式提问融入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问题内涵,不断的拓展学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图形的平移、旋转与轴对称》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出生活中不同的场景,比如摩天轮、旋转木木、汽车、大风车等图片,然后让学生尝试着来将这些现象进行分类并阐述原因,让学生带着问题对教材知识点进行深入的探究,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来强化相关知识点在学生脑海中的概念与内涵,充分展现有效性提问的高效性。
        4正确把握提问频率
        提问是一节课上应该存在的一部分,但是要掌握适度原则。不能过度的提问,很多教师认为增进师生互动就是增进提问次数。提问次数越多,就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事实上,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过多次的提问会导致学生的注意力变得涣散,课堂秩序变得杂乱无章。教师要想让提问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价值,就要将提问的方式和次数进行科学的规划。设置问题要紧扣教学主题,要具有逻辑性和顺序性,上一个问题是推动下一个知识点展开的开端,通过这样带有顺序性的提问方式,使小学数学课堂变得更加有序,符合学生的思考规律,加深学生的记忆力。
        例如,教师在讲解四则混合运算时,可以先让学生思考一道题中同时存加减法和乘除法,是先算乘除法,还是先算加减法,让学生去带着这样的问题,探索四则混合运算。很多学生会说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接着教师再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入四则混合运算的练习题,带领学生进行习题练习。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拓宽学生的学习,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最终让学生学会四则混合运算这一知识点,达到其应有的教学目的。
        5灵活把握提问难度,使教学更富启发
        通过提问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智参与情况,更可以按照层次梯度的提问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很多教师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都带有一定的随意性,所以对于课堂教学的推进效果并不明显。这就需要教师在问题难度方面灵活把握,才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具启发性,学生的学习参与心理才能被有效调动。
        教师对学生设计提问及分析问题答案时,不要只着眼于对或不对这种单一层面,而是要将提问的广度逐步拓宽。结合一些开放性提问,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对比分析与发散。如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提出问题:两个三角形一定能拼成四边形吗?再加上哪些限制条件才能成立。面对这个问题时,不仅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还要动手进行有效的拼接和尝试,从而形成一些发散性思维。如两个一样的三角形能够拼成四边形,两个有一条边长相等的三角形能够拼成四边形。这样学生不仅更好地理解了三角形与四边形的性质,还能够对一些概念进行有效的区分和对比,使思维由浅入深。
        结语
        总之,数学是一门严谨连贯的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提问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与启发。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善于思考,巧妙结合教材内容设置更多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好地锻炼,通过问题指引学生积极探究,促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得到提高,并且使得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优化提升。
参考文献
[1]任晓莹 ,刘璐 ,陈平 . 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有效提问的价值、问题与策略 [J]. 教育观察 ,2021,10(07):129-131.
[2]赵硕春 . 巧设问题 ,构建多元化小学数学课堂 [J]. 农家参谋 ,2020(13):2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