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地图的运用 肖江汇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9月上   作者:肖江汇
[导读] 地图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理教学的基础,也是地理教学的主要工具。

四川省南部县楠木镇中心场小学  肖江汇  四川南充  637300

摘要:地图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理教学的基础,也是地理教学的主要工具。在整个的地理教学过程中,用好用活地图,能够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的突出特点是图文结合,因此,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可以说地图在地理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字:初中地理;地图;运用策略
        在地图学习的过程中,地图是必不可少的。地图作为地理信息传递的载体,内容丰富。通过几年的地理教学,我深刻地感受到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可以说地图在地理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将看似零散的地理事物归纳在相应的地图中,将知识组织起来,能够清晰地展现地理知识的规律性,容易被学生接受和掌握。我同意一句话,“一堂没有地图的课不能称为合格的地理课”,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常见的教学方法。因此,地图的合理使用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那么,合理使用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有多重要呢?如何让学生掌握看图能力?接下来,我将谈谈我的看法:
        1、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地理是一门必修课。地理学科的一个重要的、鲜明的特点特点是图文并茂,地图所起到的作用,是语言和文字所无法表达的。利用地图教学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与兴趣,并且使整个课堂氛围变得活跃起来,利用地图可以提高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如讲课时利用地图进行分析对比,让学生综合分析而读出规律,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再次利用地图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如在讲“地球的运动”时,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运动场景,能在一定的程度上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如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的实际情况,以及对于现代交通运输的掌握情况,总结出各种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区别,从而让学生们理解并且学会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学习地理,一定要把阅读课文同地图和书本内的插图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加深对地理内容的认知和理解。
        2、如何更好的运用地图进行课堂教学
        2.1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地图
        不同的年级应该有不同的方式来更好地看地图。七年级学生刚接触地理课程,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理解能力较差。教师应该教学生耐心、仔细、循序渐进地看地图。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学年的地理课程,对这门课程有了自己的了解。学生的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得到了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学生作为主体的特点,让学生从地图上总结规律。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要面对的是中考,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以中考的考试要求为主线,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掌握中考的特点,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例如,我在讲《世界的语言与宗教》一节,引导学生看《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图,告诉学生通过学习我们要了解和掌握的是世界主要语言的种类及范围,然后指导学生从图例中获取信息,了解不同的颜色代表的语言,学生根据图示总结出各种语言所处的范围。这种手段使得枯燥乏味的课堂气氛变得活跃,学生们热情的讨论,很快就总结得出了世界的语言的种类以及分布情况。



        2.2 合理运用地图突出课程特点
        初中地理学的内容简单来说就是研究自然与人文的空间分布:地理学的地域特征和社会特征都反映了所有要素的综合特征。就整体地理环境的地理分异而言,它反映了一种变化的空间分布和时间联系。要寻求这种内在联系和时空分布规律,就必须借助地图。直观的构成形式可以反映地理事物在各个方向上相互联系的丰富内涵和潜在特征。
        例如,当我谈到“中国领土与行政区划”章,如果我只是用语言来解释中国的地理位置,描述中国的形状,有多少省级行政区域,省级行政区域位于临海,等等,学生根本没有概念,而且觉得很无聊。此时,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中国行政区划地图,轻松地总结出中国的地理位置,找到四点等。可以进一步指导
        2.3 利用课本插图、地图册、教学课件辅助课堂教学
        巴朗斯基说:“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并且应该说它永远是更经济更容易理解的语言。地图使人容易了解许多在正文里往往必须用许多篇幅来描述,但完全得不到充分效果的东西。”强化地图教学,利用图标进行地理教学,需要从很多方面下手。
        学会使用课本插图既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工具,又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依据。目录提示着全书的要领和前后的联系,要经常翻阅,以便对全书内容心中有数。精读课文、常看深思,抓住要点,记下问题,要特别重视插图和表格,领会图表所说明的问题。学会使用地图册,它能将我们不能亲眼见到的广大地理环境变得一目了然。地图又是学习地理的工具,通过分析地图,可以认识地理特征、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径,要学会读、用各种地图,首先要记住最基本的地图。对于中国地理而言,首先要记住中国的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的分布情况。
        2.4 将不同类型的地理进行联合叠加以解决问题
        地理各体系之间、各区域之间、各要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地图知识覆盖面广,信息量丰富,这种逻辑性联系在地图上可充分加以联系和延续。因此,以地图来展示自然条件的特点,可以使学生经历由浅入深的逻辑思维过程,避免了抽象复杂,让学生对地理从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并能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我在讲《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时,可引导学生从分析地图信息而得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首先,让学生从中国的地形图中找到黄土高原的位置:位于太行山以西、秦岭以北、古长城以南;再结合中国的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说出黄土高原降水较少,植被覆盖率低;再引导学生联系这里人为破坏较为严重的现象,所以水土流失严重。这样的设计方式,可以让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以地图为基础,边读图边理解,增强思维的活跃性,让难懂的知识点变得容易理解和消化,并达到了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探究学习的方式,来巩固和掌握知识的目的。
        运用地图教学知识地理课堂的一部分,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要以更新的教学手段为重点,借助各种媒体和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体验、充分感受。在教学过程中会用、用好地图,还需要不断的探索,我将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努力探索和总结。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