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初中物理概念教学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9月上   作者:范友虎
[导读]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物理概念是学生了解和熟悉物理知识的源头,也是学生掌握和运用物理知识的基础。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教学效率
        四川省南部县王家中学  范友虎  四川 南充  637300

摘 要: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物理概念是学生了解和熟悉物理知识的源头,也是学生掌握和运用物理知识的基础。所以,初中物理教师的概念教学自然成为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也只有将概念教学的效率得到有效提高,才能把更加深入地进行物理学科教学成为可能。
关键词:初中物理;概念教学;教学效率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究物理课程标准,深入挖掘教材信息,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点,针对物理概念教学的特点,处理好教学中各个学生容易出错的环节,为学生切实营造一个良好的物理概念学习氛围,进而为后面深层次的物理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一、创设合适的情境
        由于物理学科的特殊性质,很多物理概念在进行解释和阐述时都具有高度抽象的特点。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都通过正面进行直接的概念讲解,很容易导致学生无法理解甚至误解。众所周知,物理是来源于现实世界的学科,所有的物理概念、现象和规律都是以现实世界为原型进行概括和总结。因此,教师应当把抽象度较高的概念通过创设学生触手可及的合适情境,让他们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理解中掌握物理概念,进而为深入学习相关的物理知识打下坚实基础。
        教师在引入“密度”的概念时,就可以拿一大块塑料泡沫和一个秤砣进行对比,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体积比秤砣大了好几倍的一块泡沫却比对方的重量还要轻?在这样的情境下,教师适时引入有关密度的概念,可以让学生对密度拥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这增加了概念教学的生动与具体化,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运用恰当的比较
        有的物理概念可能在表述或文字上十分相近,从而很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这些概念混淆,导致“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不良效果。单说“重力”和“压力”,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学习这两个概念的时候将其混淆。其中有的学生认为压力和重力的大小都是相等的,甚至有的学生直接把压力和重力画上等号,而这种混淆会让学生在深入学习相应的物理知识时发生重大偏差。所以,在进行相应的概念教学时,物理教师应当把相近或相似的概念通过对比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比较发现不同概念间不尽相同之处,从而使他们更加有效地掌握这些概念,增强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三、结合生活的实践
        再抽象的物理概念归根结底都是对具体生活实践进行的总结和归纳。抓住概念中关键字眼进行学习,例如“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竖直向上的力叫重力,这个概念中“地球的吸引”“竖直向下”就是关键字眼,值得反复回味和理解。物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事实,在物理概念教学时,将概念重新引回最初形成概念的具体生活实践中,并通过生活实践活动的有效结合与联系实现概念的引入。这不仅可以使学生对物理概念进行有效的感性认识,还可以充分体现物理的价值,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热情和兴趣。
        比如,在讲解“压强”的概念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思考书包的背带为什么都做得很宽,图钉为什么一头大一头小,滑雪板为什么做得那么平、那么宽等问题。


这些问题都是和生活实践有着密切联系的,也是学生耳熟能详的现象。所以学生可以借助这些直观问题获得对物理概念的大量感性材料。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将这些问题的答案进行归纳总结,将其上升为学生的理性认识,从而形成最终的概念,这种结合生活的概念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程度,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对于学生将物理理论和生活进行有机的联系也有积极影响。
        四、引入概念要生动直观
        物理概念是对物理现象本质的抽象概括。因此我们在引入物理概念时要根据学生认知结构特点和概念本质,采取灵活多样,简单易学的教学方法。我在物理教学中一般采用下述方法:
        从学生生活中亲身经历的事例进行引入;从学生感兴趣的一些物理实验现象引入;利用学生熟知的知识进行引入;用类比法引入概念;通过问题讨论引入概念等。
        在介绍概念时,要注意掌握一些技巧:一定要选择一些能突出与概念相关的本质特征的典型而全面的例子,以减少非本质特征对学生理解概念的干扰。在介绍时,所选择的旧知识要与新知识有实质性的联系,否则容易形成模糊或错误的概念,导致认知结构上的不正确联系。引入的问题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五、概念的建立要准确、简洁
        在建立概念的过程中,如果教师讲得简洁、准确,学生能够接受,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的话学生不易遗忘。反之,如果学生在第一次学习某概念时,教师讲解繁琐复杂,学生理解起来模糊不清,这将会影响学生理解概念,甚至影响后面的记忆和应用,进而影响学习兴趣。概念是用最简洁精准的文字表达,是经过反复实验验证与推敲得来的。例如,在讲解力的作用力的概念表述: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简短的几个字就可以说明力的本质。可以从语法角度去分析“力是作用”,力是什么作用呢?由“物体对物体的”几个字精确地揭示出力的物质性。有人会说有两个“物体”不就是重复吗?其实这里面的两个物体,是说明了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要至少有两个物体才能产生力的作用。
        六、加强练习,巩固运用概念
        在学习概念之初,学生对概念的把握模糊不清,不深刻,往往会与已经学过的类似旧概念混淆。老师会给学生提供概念设计题进行练习,以强化和深化概念。例如,在学习了“摩擦力”和“弹力”的概念后,老师可以问这样一个问题:物体相互接触时总是有弹力吗?当两个物体之间有摩擦时,一定有弹簧力吗?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吗?然后,用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进行了分析,使学生深刻理解了弹力产生的条件:“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挤压产生弹性变形产生弹力”。当两个物体相对于或倾向于相对于它们之间的弹簧运动时,就会发生摩擦。摩擦力可以是动力,例如,我们熟悉的传送带传送货物、人行走等。在反复练习中,可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巩固记忆,又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性,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物理概念教学中要注重物理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尽量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的方式去接近科学家们在其研究过程中形成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验亲身经历并领会物理学家的实际创造过程和得出这些物理概念及规律中所运用的研究方法,力求在概念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傅祝伦.物理概念教学要把握三个“度”[J].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2011(7).
[2]徐卫兵.用“微元思想”突破概念难点教学[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