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导学视域下的小学语文长课文的有效教学策略探究——以《金色的鱼钩》教学为例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9月上   作者: 关晶晶
[导读] 长课文、难课文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当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教学资源作用。

广州市番禺区罗家桥虹小学  关晶晶  511450

摘要:长课文、难课文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当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教学资源作用。从目标导学视角出发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指导为主导,坚持落实达成目标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导向,抓住语文要素,通过目标导学、问题研学、练习促学、评价强学四个方面探究优化长课文、难课文的有效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对长课文、难课文的阅读及学习能力,进一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发展及提升长课文、难课文文本的教育价值。
关键词:目标导学;语文要素;长课文;教学策略
        针对日前教育各界对“长文、难文”的思考,从目标导学视角出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坚持落实达成目标为教学活动为基本导向的有效教学策略。本文以《金色的鱼钩》教学为例,阐述以目标导学为出发点,主抓语文要素,通过目标导学、问题研学、练习促学、评价强学四个方面探究优化长课文、难课文有效的教学策略,通过长文短教、难文浅教凸显长课文、难课文的文本教育价值。
        一、目标导学,激发学生探究
        目标导学是紧扣住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的要求,在教学活动中设立明确、精准、细化的学习目标,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指导为主导,辅之以小组合作、个体学习等形式,关注单元目标、人文主题、语文要素。
        《金色的鱼钩》是统编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也是一篇小说,课文篇幅较长。文章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的任务,尽心尽力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颂扬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尽职尽责、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2]
        为此,整合年段目标,这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读课文,遇到难懂的词语先跳读,再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在此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根据故事情节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从外貌、神态、言行等具体细节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小组交流合作,学习细节描写中表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围绕着目标有序地开设教学实施,利于激发、培养学生自主、积极探究的能力。
        二、问题研学,激醒学生感悟
        长课文、难课文有效教学策略的探究,离不开“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新样态,研学案是长文短教、难文浅教的捷径。
        在问题设计时不能背离单元导读。《金色的鱼钩》是一篇略读课文,不可忽视导读部分——“老班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是从他的哪些言行中看出来的?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在导读内容的基础上,借助更多教育资源导读内容进行开发问题衔接,通过问题研学帮助学生有效提升阅读能力,激醒学生感悟能力。
        问题研学主要有两个实施路径——研学案及课堂有效提问。


首先《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可设计总综合性学案结合如:知识储备:查阅相关资料(课外文本及纪录片视频等);理清脉络:概况特殊日子;文章从哪些画面刻画老班长的人物形象?你最感动的是哪个画面?选择自己最感动的场景,有感情地朗读亦或是小组合作演一演;结合插图,感悟人物的“外表与内心”,完成老班长与小红军对应的表格内容等。其次开展有效提问,如:金色是什么意思?为什么长满了红绣却还会闪烁金光?这是否矛盾?再如:请画出表现“我”的神态、动作和语言的句子,想象一下当时作者的心情;如果你是作者,当时的你会怎么做怎么想?
        三、练习促学,激活学生运用
        练习是课堂有效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长课文、难课文教学中重要实践环节。
        合作练习朗读,促进学生感悟人物形象。《金色的鱼钩》中老班长的人物形象鲜明,但是红军长征历程距离现在学生有一定的距离,学生生活体验感不强,所以以读促悟在长课文中显得格外重要。捕捉重点段落、重点语句及重点词语开展多形式朗读。
        合作练习写法,促进学生运用描写方法。《金色的鱼钩》语言学习的价值较高,细节化的言行、神态、心理活动等来展现典型人物的思想性格。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运用人物描写方法完成一个人物片段介绍,注重描写与人物品质之间的内在联系,利于单元语文要素达成;还可利用课题“金色的鱼钩”这一象征写法来尝试拟定作文课题,深入理解课题“金色的鱼钩”的深刻意义。
        四、评价拨学,激励学生提升
        在教学中,老师结合《阳光学业评价》练习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测评来检查目标的达成度。《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属于略读课文,没有课后练习题,那如何评价学习达成度呢?应充分利用《阳光学业评价》,如对应这一课编排的的阅读理解部分《魂驻小红桥》第二小题概括从哪三个方面描写主人公“英子”什么样的优秀品质;第四小题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把本节的阅读方法进行运用,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强化方法的运用,结合《阳光与评价》的“阅读理解”加强学习的运用能力,注重在练习中反过来点拨学生学习,利用评价促进教学。
        长课文教师难教,学生也难学,是不少语文教师心头的难言之痛。根据课文特点与学生认知水平和知识能力,教师自身对文本的认真解读和准确把握,在充分解读、吃透教科书的基础上,结合语文要素,以目标导学为基本方向,抓准目标,设计侧重点不同的学案,加之以练习巩固促学,最后注重评价反馈再次点拨学生达成目标,进而实现长文短教,既让教师教得轻松,又让学生学得快乐,实现长文短教,注重学生“一课一得”,学有所得。
参考文献:
[1]祝响响.长文短教 提炼“干货”——论“部编本”语文教材低段长课文的教学策略[J].新课程研究,2017:62.
[2]吴素明.从《金色的鱼钩》试论课堂有效提问的艺术性.[J].小学教学参考,2013: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