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张红敏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9月上   作者:张红敏
[导读] 在新课改内容制定与实际实行过程中,学生的内在培养成为当前教育工作重点关注的对象之一。

丛台区曙光小学  张红敏  056002

摘要:在新课改内容制定与实际实行过程中,学生的内在培养成为当前教育工作重点关注的对象之一。本文从合唱教学的基本理念、教学目标与教学现状等方面展开研究与论述,旨在通过相关研究成果改善当前的教学工作的实施质量。
关键词:合唱;小学音乐;教学
        一、引言
        音乐学科在小学阶段设置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音乐艺术审美和音乐学习兴趣等方面,基于当前学生素养教育理念的发展情况,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工作需要在不同环节上,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至学科实践活动中,使其能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活动的形式,不断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与演唱方面的技巧。
        二、现阶段合唱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观念方面
        在以往的小学音乐教学工作的实施过程中,其教学模式主要通过教师示范,学生跟随教师进行演唱。该过程对于学生的主动性调动效果较差、教学模式较为单一,没有使学生通过相关实践活动进行音乐唱法、表演技巧等方面的学习。从原因上看,较大一部分原因源自于教学观念的影响,受到以往教学观念的影响,音乐学科在小学阶段的学科教育工作中被认定为副课,部分学校在学生的教学工作安排与教学目标制定上较为模糊,同时,一部分教师没有重视合唱教学所起到的培养效用,音乐课的教学工作主要采取鉴赏的形式模式进行,学生受到的有效指导较为有限。
        (二)课堂教学方面
        课堂教学是目前小学音乐开展教学工作的主要环节,通过该环节对学生进行基础性音乐理论与演唱技巧的教学,需要引起重视的是,该环节较为以来氛围的营造,通过活跃、具有趣味性的氛围引导,能够更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帮助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部分教师在该环节的教学工作实施过程中,由于方法应用不当、缺乏学生兴趣爱好了解以及忽视教学氛围引导的重要性,使得课堂教学的工作展开较为死板、缺乏活跃的氛围,学生对教学工作的配合性较差。
        (三)兴趣培养方面
        “兴趣”作为教育领域强调且重视的内在因素,通过该方面的培养,能够较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与相关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合唱教学需要学生之间形成一定默契或者向心力,同时在掌握一定唱法技巧上,才能较大程度上顺利完成一场演出。整个过程需要学生较高的参与性与相互配合,部分教师在实践活动的开展环节上,通过灌输“任务”、“工作”等观念,使学生认为合唱活动仅仅是一项需要完成的作业,从而难以引起学习与活动参与上的兴趣和主动性。
        三、相关教学优化思路与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合唱教学观念
        良好的观念能够对行为具有正确的引导性,在合唱教学工作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当前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上,建立起正确的教学观念,能够针对学生的成长需求与素质培养等方面进行教学内容上的制定,确保学生能够在当前教学工作实施过程中受到较好启发与教学。合唱教学在活动的实践方式上,较为重视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与基本的唱法技巧掌握。


教师需要在当前的教学观念上进行转变,在进行基本的技巧教学基础上,需要重视学生的音乐素养教育以及团队观念教育,使其能够在小学阶段打下良好的音乐学习基础以及正确的学习观念。比如在《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的合唱教学上,教师以结合视频的方式,丰富课堂教学的整体氛围,确保学生能够在该氛围下形成具备较高的参与度,从而为教师的教学工作展开提供较好的帮助。如在《我是小小音乐家》、《白鸽》等单元歌曲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可引入生活情境,使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或者生活观察所得等,结合音乐旋律表达的轻快感进行合唱技巧学习。[1]
        (二)加大课堂教学阶段的建设力度
        在课堂教学环节的工作实施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基于观念与技巧方面的教学目标,并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建立相应的教学主题与内容;其次,教师需要通过分层教学的方法应用,使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能够得到较好引导与教育;最后,需要加强教学设施的有效应用。
        在观念与技巧方面,教师首先需要进行气息方面的技巧指导,同时通过一小段乐曲演唱的形式进行示范,另外还可通过趣味发声练习的方式,使学生在进行合唱实践的过程中做好相关方面的准备。为此,教师在互动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可通过歌唱技巧研究的情境引入,使学生能够从当前的情境中与教师进行互动。互动情境引入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通过情境与兴趣的引导,使学生能够较好回应教师的教学工作,以形成较好的互动模式。比如,在《小号手之歌》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图片、短片等方式,使学生结合多媒体所展现的画面结合歌词进行理解,教师则基于多媒体画面与歌曲旋律、歌词等,使学生能够从当前的课堂学习过程中进行联想,并基于联想的内容进行课堂上的相互交流。[2]
        (三)基于差异性开展分层合唱指导
        在演唱教学方面,部分学生存在音乐调性认识不清并具有唱歌跑调等现象,而部分学生则对音乐演唱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对于此种教学情况,教师需要采用分层教学的形式,对于不同学生主体单位进行针对性教学,使其能够具备基础合唱能力。比如在《爱唱歌的小杜鹃》的合唱教学工作中,教师可通过划分乐曲的形式,使学生逐层进行练习,待学生能够将其不同乐曲部分进行串联后,教师再依次开展下一环节的教学工作。如先引导学生进行短句的演唱练习,随后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自主进行下一段演唱,教师在从其进行纠正。又如在歌曲合唱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通过轮唱与二声部合唱的形式进行练习,鼓励学生之间进行共同演唱,同时在相应的指导上,选用中外优秀歌曲,一方面帮助学生可以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另一方面通过使其积累一定数量的歌曲,能够根据歌曲内容的主题与基本调式进行声情并茂演唱。
        在教学设施的应用方面,由于当前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教师在合唱的教学过程中,可通过视频演示的方法,使学生通过观摩进行演唱方面的认识,比如在《卖报歌》的合唱教学上,教师以结合视频的方式,丰富课堂教学的整体氛围,确保学生能够在该氛围下形成具备较高的参与度,从而为教师的教学工作展开提供较好的帮助。
        结语:综上,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工作中,除了基本的音乐常识教育以外,还应在相关唱法指导的基础上,使学生理解合唱过程中的团队协作重要性,由此一方面确保学生能够获得较好的音乐常识教育,另一方面能够通过合唱实践的方式,使其建立起良好的团队观念。
参考文献:
[1]陈晶.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存在的音准问题及对策[J].教师,2017
[2]樊凡.解析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北方音乐,2017:173.
作者简介:姓名:张红敏 性别:女 民族:汉族 出生年月:1982.01 籍贯:河北省广平县 学历:本科 职称:小学一级 研究方向:小学音乐课中的合唱教学. 工作单位:丛台区曙光小学 .省市:河北省邯郸市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