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唇裂为代表的宫内矫治初探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9月上   作者:孙亮 杨帅 陈硕 张迪
[导读] 在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中带有出生缺陷的患儿较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中有明显增加。高发的八大出生缺陷主要为:无脑儿、脑积水、开放性脊柱裂、脑髓膜膨出、唇裂、腭裂、先天性心脏病和唐氏综合征。

华北理工大学冀唐学院  孙亮 杨帅  陈硕  张迪  河北唐山  063000

摘要:在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中带有出生缺陷的患儿较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中有明显增加。高发的八大出生缺陷主要为:无脑儿、脑积水、开放性脊柱裂、脑髓膜膨出、唇裂、腭裂、先天性心脏病和唐氏综合征。除染色体异常、遗传代谢性疾病等内部因素外,高龄备孕、环境污染、不良生活习惯等也是造成新生儿出生缺陷的主要外部因素。出生缺陷患儿除自然流产、终止妊娠、产时手术、儿童期手术、青年期手术、成人手术和终身治疗外,子宫内手术治疗成为治疗出生缺陷的又一有效途径。
关键词:出生缺陷 宫内矫治 唇裂
        1.唇裂的发生机制
        在以唇裂为代表的出生缺陷临床调查中,父母中的一方患唇裂其子女患唇裂的概率为40%,父母双方均为唇裂其子女患唇裂的概率高达71%。除遗传代谢因素外,在第七次人口普查中,20岁以下及30岁以上低龄产妇和高龄产妇人数比例均有明显的增加,其生育带有唇裂缺陷的患儿也较适龄孕妇高约2.75%和3.97%。在对于带有出生缺陷的患儿进行孕期回访调查中得知,11.4%的孕妇有抗生素的服用史,19%的孕妇曾被动或主动吸烟,12.4%的孕妇曾有过酗酒或醉酒史,14.3%的孕妇有野生动物接触史,另有营养不良、病毒感染、内分泌等影响因素。
        在孕前期,胚胎发育的第四周额鼻突分化为中鼻突和侧鼻突;第五周分化为上颌突、下颌突、侧鼻突和中鼻突;胚胎发育至第六周,球状突发生融合产生人中,上唇和下唇也在这一时期开始形成;在胚胎发育至第七周时,受一系列因素的影响面突的融合发生异常,导致唇裂的产生。
        2.唇裂的临床表现
        唇裂,俗称“兔唇”,是胎儿在发育过程中面部结构未完全融合的结果,根据唇裂的发生位置不同,可分为上唇裂、下唇裂、大口畸形、小口畸形等。在发生位置上也表现为唇裂单侧唇裂、双侧唇裂、正中裂等。根据裂隙的大小,唇裂又可分为隐性唇裂、一度唇裂、二度唇裂和三度唇裂。根据伴随症状又可分为唇裂、腭裂、颌裂等临床症状。
        在临床检验方面,在孕期的11-14周可通过nt检查进行初步排畸,22-26周可通过四维彩超进行唇裂方面的发育畸形的胎儿期检查,随着孕周的增加,超声更容易准确诊断,也可通过胎儿镜进行辅助检查进而确定唇裂的发生,同时可进行羊水检查,以明确胎儿是否患有其它可能导致出生缺陷的遗传性综合征。
        3.唇裂的宫内矫治术初探
        常见的唇裂修复大多实施于患儿的幼儿期,一般健康情况良好,无明显贫血,无上呼吸道感染,局部及周围组织无感染均可行手术治疗。


手术的过程大多为,将唇裂部分的皮肤割开,并对下层皮瓣进行缝合,并对割开后的皮肤进行修复。唇裂修复术需要口腔内科、口腔外科、口腔修复科、正畸科等多学科综合参与。在术后一二天,患儿大多会出现疼痛不适等现象,需用药物控制。在此期间,进食还应尽量减少,并需要静脉输液以维持体液平衡。
        而在术后恢复过程中,由于外界温度、湿度、紫外线照射强度、缝合方式、拆线时间等情况,以及患儿自身唇裂发生位置,伤口活动度、伤口血运情况、自身营养状况等因素的影响,虽然能够通过手术对唇裂部分进行修复,但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90%的患儿术后会在面部出现明显的瘢痕。有的患儿甚至在喂养、牙齿、听力、语言和心理方面出现问题,如有愈合不良或发音不清仍需要二次手术。
        在对于宫内矫治术的动物实验阶段,在实验小鼠的孕前期,通过药物对于实验小鼠进行唇裂的干预制造人工唇裂。在实验的中期通过子宫颈等医学辅助手段对唇裂小鼠进行宫内矫治术治疗,并与出生后进行治疗患鼠做实验对照,宫内矫治患鼠唇部均无明显裂隙,出生后无瘢痕的产生。在实验维度的考察方面,母鼠子宫内温度、湿度相对稳定;紫外线照射较小;患鼠在宫内通过脐带进行营养传输,唇部活动度较小更有利于伤口的愈合;就血运情况而言,在宫内进行治疗其血运情况较出生后有明显的加快,更有利于伤口的愈合。
        在母鼠的术后护理阶段,为更好地实现与人类孕期的实验对照,在孕初期对实验小鼠进行减胎处理,进而确保每一只实验胎鼠均有充足的血运和营养供应。50只实验小鼠中7只出现了先兆流产或早产的症状,5只实验小鼠出现了胚胎停止发育或发育迟缓等症状,4只实验母鼠出现了术后躁动不安等情况。在出生的实验小鼠方面,出生的34只胎鼠,仅2只有明显的唇部瘢痕,5只胎鼠出现了发育迟缓等症状,1只胎鼠出现了乳汁吮吸功能异常。
        4.结论
        宫内矫治手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医疗方法虽然对唇裂等出生缺陷的治疗提供了新技术、新手段。但在实验动物的相关研究中仍出现了明显的不足和疲软,先兆流产等不良反应和胎鼠发育迟缓等后遗症情况等仍是制约手术发展的瓶颈因素。但在出生幼鼠的唇部瘢痕方面,宫内矫治对于大多数胎鼠的瘢痕和功能恢复在一定程度上仍有辅助作用。
        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宫内矫治的最主要目的就是将早期发现有遗传病的遗传缺陷儿及各种先天性畸形患儿适时进行胎儿的宫内治疗,对无法矫治者进行及时终止妊娠,以减少缺陷儿的出生。随着科技与医学的发展,我们应该相信宫内矫治会越来越多的应用在胎儿治疗上,进而获得传统出生后再进行手术无法得到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 叶蓁蓁,马继东. 胎儿畸形的宫内治疗及其进展[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24(1):10-12.
[2] 张吉红,孙江莲,张玉琼,等. 胎儿唇裂与唇腭裂产前超声诊断研究[J]. 中国实用医药,2019,14(36):46-48.
[3] 陈海燕. 胎儿畸形的B超产前诊断价值[J]. 健康之友,2021(9):1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