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如何构建小学德育生活化的教学模式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9月下   作者:黄娜
[导读] 在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思想”的引导下,我国小学德育教学活动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酉州小学  黄娜  409800

摘要:在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思想”的引导下,我国小学德育教学活动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教师要通过科学的课堂设计开展德育教学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到生活中的德育存在形态,让学生真实感受到德育带来的生活化震憾,为小学生营造一个温馨、和谐、民主的德育环境,进而充分践行陶行知先生“生活即学校”的教学思想,为学生打造一条联系生活与德育的道路,帮助小学生充分提升德育素养。
关键词: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策略
        引言
        在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德育问题一直活跃在人们的视野,随着德育生活化观念被人们认同后,人们逐渐地探索新的德育教育模式。从小学以往的德育教育来看,向来侧重德育知识的传输,却忽视了学生德育能力的锻炼。所以,为了提升德育教育的效果,更需要教师将德育内容与生活元素进行有效的结合,在实践体验中培养学生的德育能力。
        一、优化德育环境,教学方式生活化
        德育教育向来是小学阶段教学中的重点内容,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对于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有了更多的要求。从以往的小学德育教育来看,主要是将德育知识直接的讲解给学生,并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来选择教学方式,这既不能使得学生有效地理解德育知识,更不能实现德育教育效果的提升。因此,在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中,教师则需要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实现教学方式生活化,以此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德育环境,帮助学生实现德育效果的有效提升。首先,教学方式生活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才能够将德育教育与生活实际联系到一起,以此来增强德育教育的效果。所以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合理的设计教学情境,并通过生活实例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比如,对于一年级学生的德育教育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如物品归位、衣服整理等内容,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书包整理”竞赛活动,学生需要在教师规定的时间内将自己书包中的物品整理好,以此来锻炼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其次,德育环境生活化。在学校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还需要将校园环境的建设重视起来,比如在学校的墙壁上粘贴关于德育方面的名人名言,鼓励学生朗读德育小故事等方式,以此来增加校园德育教育范围,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学生。



        二、培养生活化行为,促进德育落实
        对于小学生来说,德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通过正确的教学引导和指导,帮助学生形成德育思维;运用生活化行为,培养学生的德育意识,让学生在德育教学环境中,落实德育思想、培养德育认知,从而全面增强学生的德育核心竞争力。教师要通过培养学生的生活化行为来落实德育,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行为表现和行为体验,树立德育思维意识,落实德育内涵。例如,在实际生活中,教师可以通过约束小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开展具体的德育教学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良好习惯的养成,可以促进自己体验成功、感受快乐。比如,在学习结束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合理摆放自己的学习用品,使小学生养成善于归纳、整理的良好习惯;在游戏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游戏活动总结,促使学生培养善于反思的意识,对游戏活动的目标和认知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另外,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还要注重引用手法开展教学,通过向小学生介绍当代先进人物的英雄事迹,培养小学生的德育思维能力,促使小学生充分感受到德育的内涵和作用,让小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时代楷模的典型事件,进而形成良好的德育思维,促进小学生德育的贯彻落实。
        三、学校积极组织生活化德育活动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思维深度和学习积极性容易受到限制,学生很难长时间专心于枯燥的理论知识学习,连续的德育课堂教学很难一直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可能会压抑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在小学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学校和教师要尽量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并自行探索德育知识,进而更好地实现课堂有效化教学。对于德育课程的教学而言,在课堂的理论学习过程上,学生可以通过合作交流和辩论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德育知识的理解,通过听取别人的思路来交换不同的观点,从而开拓思维,实现共同进步。而在生活化的实践课堂中,学生可以通过真实立体的德育学习环境进行实践活动,提高对课堂德育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和指导,让学生从自己的行动中理解德育知识,这样可以在持续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提高其德育意识的建立,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课外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大大提升了德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为全面提升学生的德育知识并内化为具体的行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有效提升。
        结束语
        总而言之,校园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场所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对于小学的德育教育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对教学理念及模式进行创新,将德育教育回归生活,在生活实践中锻炼学生的思想品质。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德育教育的实施,在教材中发掘德育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来激活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在体验中实现品德修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吉晓娟.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0(08):154-155.
[2]赖允燮.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J].科普童话,2019(14):159.
[3]李智萍.浅谈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J].新课程导学,2018(15):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