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9月下   作者:刘昌建
[导读] 历史是高中阶段一门重要的课程,而且是一门包含着丰富的世界、国家文化形成与精神内涵的学科,有效的教学有助于学生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发展。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第一中学校  刘昌建  654200

摘要:历史是高中阶段一门重要的课程,而且是一门包含着丰富的世界、国家文化形成与精神内涵的学科,有效的教学有助于学生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发展。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应善于根据历史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从而为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核心素养背景下 高中历史教学 思考
        引言
        历史是高中教育阶段中的基础学科,对学生的成长及发展有非常关键的影响。教师需要着眼于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以及人生三观为依据,关注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的真实收获。将现代化的育人理念以及创造性的教学策略融为一体,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大胆想象,确保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更多的学习能动性,真正实现个人的良性成长。
        一、教学目标要紧扣核心素养
        第一,保证教学目标的完整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历史教学目标应突破传统的偏重知识的传授和理解,以整体观念和全局观念为指导,将历史知识与能力结合起来,注重学习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情感和历史价值观。第二,教学目标具有层次性。中学历史教学目标应以历史核心素养为指导,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自身知识储备,科学划分层次,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第三,教学目标具有阶段性。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具有阶段性和连贯性,教师应关注学生在不同学段的发展,并将此作为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第四,要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操作性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方法的科学选择和对教材教具的合理使用,以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二、抓住学科核心,发掘学科资源,帮助学生探索自我
        抓住学科内核,是高中历史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培育历史核心素养的立足点。历史是关于“人”与“事”的学科,其中,“人”是十分关键的存在。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一次又一次地作出了影响历史发展的选择。教师应当发掘历史教学中的人物资源,引导学生辩证看待历史人物,从历史人物的言行中反观自己、探索自己,加深对自我的了解和认识。例如,“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这一课介绍了我国军阀割据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意识觉醒,支持国内实业、积极开展反帝爱国斗争;与此同时,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拉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教师可以向学生深入讲解陈独秀的人生经历,通过展示陈独秀提出“民主”“科学”口号的过程以及与封建礼教不懈斗争的事迹,引导学生思考:人为什么要学习先进的思想文化?我们可以为社会做些什么?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遇到挫折应该如何正确应对?在提问和探寻答案的过程中,学生渐渐学会客观看待历史,对史料作出正确的历史解释,既培育了历史核心素养,又受到生涯教育的熏陶。



        三、丰富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
        历史解释能力对学生能否站在历史的角度运用史实观、历史价值观分析与评价历史问题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例如,在教学“辛亥革命”这一课时,一开始笔者先用情境展示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了一些关于“辛亥革命”的短片,让学生通过短片感受辛亥革命发生的背景、时间等;然后播放一段关于“辛亥革命”的史料,在学生观看了这部分史料之后,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史料进行回答,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最后,继续用多媒体呈现一份历史资料,让学生根据所呈现的内容进行短剧表演,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辛亥革命形成清晰的分析与了解,以促进学生历史解释能力的提高。这样的多元化教学手段,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知识,还能深化学生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效率,从而促进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的发展。
        四、指导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学生的自主探究,教师需要确保学生在主动探究和学习的过程之中逐步提升个人的核心素养,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历史核心价值观以及时空观念,鼓励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自主学习的全过程,在身临其境感知的过程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实现自身历史成绩的综合提升。教师只需要将课堂归还给学生,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实践的机会,确保学生能够产生由内而外的学习动机。
        五、通过案例评价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评价历史案例是教学的关键环节,它有助于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史实,培养学生的历史价值观和家国情怀。例如,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古希腊民主制、古罗马的罗马法体系制度都曾经创造过辉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评价世界各国不同文明制度并存的现象及不同文明的差异。学生通过比较三种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人文背景、经济背景,得出结论:多种文明并存是历史的必然,各国的文明没有优劣之分,它是当地政治、经济、地貌、人文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更应该保持一种开放、合作、交流的态度。通过对古代政治制度的对比讨论,学生既培养了民族情结,又提高了国际意识。
        结束语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不容忽略,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明确目前的教育教学大纲。关注对教育教学策略的改进以及创新,设置明确的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自主实践和大胆创新。以此来更好地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以及发展。
参考文献:
[1]高秀凤.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思考[J].科幻画报,2020(10):43.
[2]于雪梅.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J].高考,2020(28):91-92.
[3]陆璐.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7):2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