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价值观对文化自信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9月下   作者:韩志勇
[导读] 阅读作为能力要求进入语文高考要求范畴,阅读能力要求进入了高中课程标准,阅读更多地进入了高中课堂。

云南省曲靖市第二中学  韩志勇  655000

        阅读作为能力要求进入语文高考要求范畴,阅读能力要求进入了高中课程标准,阅读更多地进入了高中课堂。高中阶段是形成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阅读对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重要影响。高中阶段阅读,作为高考拿分的技能,是不够的,更要为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文化自信,涂上厚重的底色!
        阅读价值观在高中的现状
        阅读价值观是价值观在阅读行为方面的体现,指人对阅读对象、阅读行为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高中阶段,学生是否进行课外阅读,读什么书,以什么方式阅读,目前不少学校处于放任自流。阅读的价值自不必多言。现实中老师们关注的是阅读的教学价值,关心的是试卷中阅读题的分数。阅读价值观?提之甚少,甚至知之甚少。
        阅读价值观的形成原因。人的阅读价值观,是由他所处的一定时代文化传统、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社会心理等环境下,通过家庭和学校教育、社会舆论、利益机制的调整,以及各种社会约束机制,进而形成的。同时与读者的阅读实践活动的形势和经历息息相关。[1]高中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和所具备的文化思想水准,决定了他们了解世界、接触社会、把握外部环境的能力有所缺欠。如果他们的阅读是放任自流的,同样决定了他们的阅读价值观是有所缺欠的。
        阅读价值观存在的困惑。事实上,阅读价值观存在的困惑是现代社会生活中价值观领域存在困惑在文化领域的一种反应。读者的价值观念受到侵蚀,阅读就会出现偏差。[2]
        我所在学校,有一项“爱心赠书”活动,倡导高三学子在毕业前夕“世界读书日”那天,向学校图书馆捐赠一本图书,一是培养感恩,二是一届一届地延续阅读的传统。我在登记捐赠图书时,惊奇地发现有一个班的学生捐赠了二十八本《呼兰河传》!问班长后知道,他们是一个理科实验,同学们除了教材、教辅、高考习题集外,课外书寥寥无几,为了上阅读课,人手买一本《呼兰河传》。
        课堂之外还有阅读吗?主要是网络阅读,少数同学到图书馆借阅。阅读什么题材和内容的书?看流行什么,排行榜上是什么,就读什么。这就是高中生阅读的一种现状,纯粹为了应付考试,功利性阅读盛行。此外,有的学生觉得网络上的书好看。随着网络阅读的流行,一些网络平台为了流量,粗俗不堪、充满暴力甚至色情的文字和漫画,违背传统道德文化的不良信息充斥网络,造就了庸俗化阅读。另一方面,图书出版受经济因素影响,“快书”大量面世,使急功近利的“浅阅读”大行其道,造成现代人知识修养方面的营养不良与营养失调,高中学生也不能避免在外,已对素质教育的发展形成阻碍之势。
        阅读在当下的价值和意义。在《中国阅读——全民阅读蓝皮书》的序言中有:“文明传承和民族兴亡的历史表明,国民阅读力和阅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民族的基本素质、创造能力和发展潜力”。哪怕当今时代信息媒介高度发达,阅读对我们的文化思想和精神世界永远不会失去意义。
        在学校,老师除了引导和指点,同时也要规范学生的阅读行为;社会上,各界人士、社会名流大力提倡阅读,并身体力行。
        一方面,个体在阅读行为中的领悟能力有差异。以我为例,资质鲁钝,小学时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连环画,吸引我的是故事情节。中学时读文本,联想到的只是小时候看过的画面,由于没有老师指点和引导,就没有更多的领悟和收获,提升不大。


虽然如此,我从小时候起开始看小说,一生中都在阅读,阅读让我感到身心畅快,对生活充满希望。更不用说,纵观古今中外,有哪一位名人名家不酷爱读书?他们的成功很大的部分是从阅读中获得了助力。
        另一方面,功利性、庸俗化阅读价值观会使人丧失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正义,污染社会风气和人文环境,进而对社会现代化进程发展造成巨大的文化阻碍。
        高中阶段阅读价值观的培养路径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会议要求,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树人必先立德。青少年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为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至关重要。中国阅读研究会副会长甘其勋认为:“阅读应该具有求知、立德、开智、审美的多重功能”,这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十分吻合。
        语文阅读课中融入中华文化认同的阅读篇目和材料。中国作为文明古国,早有“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民谚,也有对有志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鼓励。古老的文明,灿烂的文化,光辉的历史,前人的智慧,只有通过系统的阅读才能一代代得以延续下去。
        政治、历史的课外作业、假期作业中融入中华文化自信的阅读要求。金一南将军在他的《为什么是中国》这本书中回顾了海南战役的历史抉择时感慨:正因为韩先楚的积极主战,强烈主战,反复求战,琼州海峡才没有被美军隔断,广东广西地区才没有被美蒋军袭扰。金一南将军不止一次的呼吁:我们中国人一定要更自信,更有血性![3]
        现实中,有部分人鼓吹国外的美好,抨击各种历史事件,根源在于他们对历史认识还不够,对自己的文化没有自信心!通过读金一南将军的《为什么是中国》和《苦难辉煌》,为自己,为家人,为孩子增加一些自信心,也增加一些民族底蕴。见证祖国崛起强大,是我辈的荣耀,知晓和传承历史,更是我辈的责任。
        教师引导学生从阅读中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班主任是和学生接触最多的老师,是对学生影响巨大的人,对青少年价值观形成和确立具有重要影响。班会课上频繁说教,不见得会对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有益处。我会让学生读一本书,讨论书中的人或事。我也会把我读的书和读书的感悟与同学们分享。
        随着我们国家在这次抗击“新冠病毒”疫情中取得巨大的成功,随着我们国家的“新冠病毒”疫苗在世界各国被认可,走向世界各国,我国人民,空前的团结,空前的凝聚,空前的爱国。英国知名社会学家马丁·阿尔布劳是西方率先提出“全球化”概念的学者之一,是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英国社会学会荣誉副主席,近日在接受《参考消息》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在于它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复兴,改变了整个民族的精神面貌和状态。在这一百年里,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从曾经遭受的耻辱中发展崛起,创造了积极、乐观和团结的局面。
        作为炎黄子孙,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让我们自信,艰苦奋斗的精神让我们重新崛起,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凝聚力让我们团结。在如今国富民强的和平年代里,文化和舆论是一片没有硝烟的战场,你不占领高地敌人就会去占领,我辈要坚守住这片高地。年轻人一定要了解祖国的历史和现实,才能更好的珍惜眼下,爱自己,爱中国。
参考文献:
[1]张怀涛. 阅读的多重价值[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3(6):99-103.
[2]李景源,孙伟平. 价值观和价值导向论要[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07(4):46-51.
[3]金一南. 为什么是中国[B].北京联合出版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