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研究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9月下   作者:柴常飞 王波 王慧
[导读] 大学生在成长成才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扰和考验,如果自身不能正确应对,容易滋生心理健康问题,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呈现出新的特点和复杂性。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柴常飞  王波  王慧  河北省承德市  067000

【摘  要】大学生在成长成才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扰和考验,如果自身不能正确应对,容易滋生心理健康问题,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呈现出新的特点和复杂性。辅导员肩负立德树人的使命,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与引导工作是其职责所在。本文首先结合调查数据分析了当前大学生面临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其次阐述了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现状,最后探究了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及方法。
【关键词】互联网+;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
        《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指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帮助他们处理好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求职择业、人格发展等方面的困惑。同时在纲要中特别指出辅导员要在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中发挥积极作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互联网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如网络成瘾、网络安全等负面影响,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埋下了隐患。因此,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暴露出的新的复杂的心理健康问题给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本研究对7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回收680份问卷,有效问卷666份。通过调查结果分析,在校大学生面临学业压力、择业交友、社交障碍、自卑压抑等不同层面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大学生普遍受到紧张压抑的负面情绪的困扰
        在接受调查的666名同学当中,有42.34%的同学经常出现郁闷的心理,有55.86%的同学经常出现焦虑的情绪,有21.47%的同学感觉生活节奏太快,经常出现紧张压抑的情绪,甚至有11.62%的同学表明偶尔会有轻生的念头。结合不同年级学生所面临的任务来看,大一新生处在适应新环境新的学习方式、捋顺各种关系的过渡时期,在这个过程中会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一旦处理不好就会引发焦虑紧张的心理状态,大二学生由于课业繁重,而大多数学生不能很好的做好学习计划并按部就班的执行,不能处理好学习、工作、娱乐之间的关系,大三面临实习、自我定位和职业定向,大四面临就业和考研。每个年级学生都有其需要承担的使命和任务,需要其积极应对处理,对其心理素质提出了必要的考验。
        (二)大学生面临学习与就业的双重压力
        在调查中,当被问到目前最大的苦恼是什么,同学们的选择排在第一位和第二位的分别是学习压力大和就业压力大,分别高达60.51%和51.5%。具体来看,大二学生对学习压力更加敏感,同时已经开始关注考虑就业问题,大三学生一方面肩负着沉重的学习任务,另一方面他们开始为就业问题焦灼,忙着考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这反过来又增加了他们的学习负担。而大四同学主要是面临实实在在的就业考验。
        (三)抗压抗挫折能力不足及自卑心理困扰
        当被问到是否产生过轻生念头时,有2.25%的学生表示经常有轻生念头,有11.62%的学生表示偶尔有轻生的念头,当被问到造成大学生轻生的主要原因时,有77.48%的学生认同是由于学习压力大造成大学生轻生,紧随其后的是害怕毕业找不到工作。这些数据表明学生整体的抗压能力、抵御困难和挫折的能力差。而家庭氛围不和谐以及家庭经济困难难以满足学生物质上的追求、加之学生虚荣心攀比心作祟是导致部分学生自卑的主要原因。
        (四)人际关系及恋爱困扰
        从调查来看,人际关系失败及失恋是导致大学生轻生的另外两个重要诱因,有一部分学生缺乏人际沟通技巧和能力,有一部分学生抵触与人沟通常独来独往,还有一部分学生渴望交朋友但害怕被拒绝和受伤害,另外有部分学生过度依赖网络社交而限制了其线下社交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恋爱方面,学生存在相关知识技巧匮乏、择偶对象标准不明确、内心渴望又羞于表露等问题的困扰。



        (五)网络诈骗、信息泄露导致的心理健康问题
        调查显示,大学生每天用于上网的时间普遍在3-6小时甚至更长,而近四分之三的学生表示上网主要用于娱乐而非学习,学生防范意识薄弱,信息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有部分学生存在网络刷单、网络贷款等网络风险行为、QQ被盗、被冒名顶替好友骗钱等情况也时有发生,这些行为对学生的价值观、心理都造成一定的冲击,影响学生心理健康。
        二、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义和现状分析
        辅导员身兼立德树人的使命和培育学生成长成才的重任,是学生在大学生活中陪伴他们时间最长,对他们最了解的老师,对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先天优势并义不容辞,辅导员对于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置具有重要意义。从现状来看,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缺乏专业性,又缺少专门的培训和指导,目前主要是通过主题班会、个别谈心谈话等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通过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工作应对大学生的学习压力与就业压力。
        大学生普遍缺乏职业规划的意识与知识,不能将学习与职业去向建立有效链接,从而导致学习目标缺失,学习动力不足,有的学生虽然制定了学习目标和计划,却往往缺乏执行力,自控力不强,一边喊着学习压力太大一边又花费大把的时间上网娱乐。这就需要辅导员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并传授实用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树立合理的学习目标和职业目标,并注重对学生执行情况的监督和反馈。另外要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特点、优劣势,做好自我定位,明确就业方向,加强对学生简历、笔试、面试的培训指导,做好就业政策及就业信息解读、招聘信息的搜集与宣传推广工作。
        (二)鼓励学生参加学生组织并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大学生除了完成学习的主要任务,也要注重发展社交能力,锻炼良好的沟通组织协调能力,而学生组织可以为其提供良好的舞台,学生在学生组织当中承担一定的工作职责,为了有效完成工作任务就必须与人沟通、快速学习,从而使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办事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另一方面辅导员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可以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给他们放松减压,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在愉快温暖的氛围中促进人际沟通交流。
        (三)加强学生心理素质建设,提高学生的抗击打能力。
        大学生渴望成才,对自我期待较高,追求完美,但心智尚未发展成熟,自我调节能力不足,当遇到挫折或自己的“完美形象”被识破时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或走向极端。作为高校辅导员,首要任务是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自我调适、自我疏导等心理健康知识和方法;其次要提高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鼓励他们理智积极地应对困难问题,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第三,要培养学生悦纳自我的能力,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客观地评价自我。
        (四)创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丰富工作方式和内容。
        高校辅导员要紧跟时代步伐,重视开辟网络思想阵地,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内容,比如,利用QQ空间、朋友圈、抖音等社交平台以学生们喜欢的方式宣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及时传播主流价值观和健康向上的文化资源,让大学生受益。
        (五)加强自身的理论实践研究,提高专业化水平。
        高校辅导员应积极主动学习,掌握系统的心理学理论知识,考取专业资格证书并用于指导实践,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并注重反思和总结,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切实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柳忠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2]杨敏.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J].教育教学论坛,2014(33):253-254.
[3]王言.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析[J].科教导刊(中旬刊),2020(08):169-170.
【作者简介】柴常飞(1989.01-),女,汉族,河北省唐山市,硕士研究生,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王波(1990.12-),女,汉族,黑龙江省黑河市,硕士研究生,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王慧(1989.07-),女,满族,河北承德,河北民族师范学院老师,硕士,研究方向:学科教学(思政)。
【基金或者课题项目】2019年度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项目编号:SZ2019Y15,项目名称“互联网+背景下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研究”项目资助;2019年度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项目编号:SZ2019Y16 ,项目名称“辅导员视角下民族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究——以河北民族师范学院为例”项目资助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