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 周开敏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9月下   作者:周开敏
[导读] 在当前要求的全民践行全方位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育部对于学生各学科的拓展深化教学提出了新课程改革的最新要求。

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第十六小学  周开敏  563000

摘要:在当前要求的全民践行全方位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育部对于学生各学科的拓展深化教学提出了新课程改革的最新要求。对于小学语文学科教育的全新要求,是提升小学学生的阅读以及写作等语言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注重对于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引导,让学生做到热爱阅读,热爱写作,养成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在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实行的进程中,习作在语文考试测验中占有很大比重的一部分,习作的教育教学对于学生不论是分数上的提升还是语文能力的培养都有很大的意义和价值。习作的重要性对于语文教育来说不言而喻,习作教学对于小学教师来说是一个教学的重难点内容,对于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方式策略的探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兴趣;培养策略
        引言
        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水平相对来说还不够成熟,在学习难度较大的习作写作时,往往无从下手,倘若长久得不到改善,那么学生在以后的写作过程中就会出现厌烦抵触的情绪,也没有更多的兴趣、耐心、精力去练习写作。
        一、师生沟通,合理化分配小组
        采用分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就是在习作教学时提前将学生进行分组,在进行分组之前,老师要在日常生活中对班级里的每位同学进行观察,并且充分地了解其知识水平和能力,以及学习兴趣、态度及课堂表现等多方面进行考察。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能够对班级里的每位学生的综合特点有一个比较充分的认知,并以此作为依据对学生进行学习小组的划分。在小组的人员分配上保持4到6人的人数,多了或者少了都不利于合作学习的展开,同时还要遵循“组内求异,组间求同”的原则进行划分。总的来说就是每个小组内要存在差异性,使组内的学生之间能够互补,而组与组之间的实力要均等,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平等,从而形成取长补短的学习方式,老师在分组完毕之后还要注意对于学生合理意见的采纳。
        比如,在进行《原来幸福那么简单》的习作教学时,老师在进行分组时就可以采取以上的分组方式,尽量让每个小组内都具备写作能力比较强的学生,也要具备写作能力不是很强的学生,这样的分组可以形成组内差异,只有这样学生之间才能够展开积极的讨论,每个学生发表的意见不同,不同思维的互相碰撞,就能够碰撞出精彩的“火花”,也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二、组织组内实践活动,提高综合素质
        在开展小学习作教学的过程中,老师通过分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能够加强教学活动的实践性。老师可以采用将学生分组的形式,采取合作编排剧本,然后再让学生将剧本进行演绎,由此就可以让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在组内实践活动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表演能力,增强自己的情绪感知力。



        比如,在进行以“感恩”为主题的习作教学时,老师就可以让学生自行分组进行剧本的编写,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将剧本写出来,然后组内成员角色扮演进行剧本的演绎,从而能够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利用表演所创造出来的环境来帮助学生产生感恩的情绪,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感恩,学会感恩父母、老师和朋友。在进行写作教学的过程中,老师的参与和指导是合作学习能够顺利开展的保障,因此,在小组合作产生分歧时,老师要扮演仲裁官的角色,在小组没有研究思路的时候,老师要充当引路人的角色。
        三、运用小组合作探究教学,营造良好习作学习氛围
        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法是新课程标准改革之后所提出的创新型教学方法,已经在小学习作教学中获得广泛运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所谓的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法,就是指教师首先根据习作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设置学习任务,同时注重学习任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发展特点。然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合理地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让学生建立在小组的基础上对学习任务进行合作探究,进而完成学习任务。运用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法进行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良好习作学习氛围,还能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习作教学活动过程中,不仅如此,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法的运用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探究能力,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好、更加全面的发展。而在小学习作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法,实际上为每一个小组成员分配不同的写作任务,然后将所有写作任务结合在一起,最终组成一篇完整的文章,所有成员针对这篇完整文章进行优化修改,进而完成学习任务。
        四、结合生活实际教学,积累小学生的写作素材
        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写作教学活动时,应尽量根据小学生的日常生活设计教学内容,平时注重引导小学生学会主动观察生活中的场景,并试图从中了解一些生命现象或内涵真相,从而达到不断拓展小学生写作素材库的教学目的。具体来说,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组织研学、夏令营等有益活动,引导学生走近生活,从生活中寻找可利用的写作材料,引导学生记录和描述一些日常生活中没有注意到的趣事或情景,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拓展小学生写作思维深度。一方面,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鼓励他们积极探索生命和自然的奥秘。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以周记、日记、旅行笔记等任务的形式记录自己的日常生活感受,并在写作课上与其他学生分享和交流。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在课余时间组织一些习作比赛,赞扬学生的优秀写作作品,而且在学校公告栏上面进行张贴与展示,供其他学生学习,充分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更多的小学生写出优秀的习作,进而达到全面提高小学生语文写作教学质量水平的目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习作写作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语文成绩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的培养。因此,为了更好地确保学生在习作学习过程中有效提升和发展自身能力与素质,对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进行探索研究就尤其重要。
参考文献:
[1]王丹婷.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研究[J].吉林教育,2020(30):74-75.
[2]陈秀岩.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探讨[J].新课程(小学),2019(11):167.
[3]秦安丽.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8(43):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