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高等艺术职业教育的有机衔接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9月下   作者:魏港
[导读]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重视、近几年,中等艺术职业教育可谓是得天独后,走过了一个极盛的发展时期。办学规模空前扩大,办学效益显著提高。

洛阳职业技术学院  魏港  河南 洛阳  471000

摘要: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重视、近几年,中等艺术职业教育可谓是得天独后,走过了一个极盛的发展时期。办学规模空前扩大,办学效益显著提高。而目前,由于种种原因,风光不再,学校处镜也必将越来越艰难,不少有识之士主张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大力发展高职教育,不少中等艺校已升格为高等艺术职业学院,但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际探求都还只处于初级阶段,那么,在举办高职教育的过程中,要不要进行中、高等艺术职业教育的衔接,如何衔接怎样衔接才能节约教育资源,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这是摆在我们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中、高  艺术  教育  衔接
        近几年,中等艺术职业教育可谓是得天独后,走过了一个极盛的发展时期。办学规模空前扩大,办学效益显著提高。令其他门类中等职业学校羡慕不已,而目前,由于种种原因,风光不再,学校处镜也必将越来越艰难,不少有识之士主张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大力发展高职教育,不少中等艺校已升格为高等艺术职业学院,中、高等教育并存,为艺术教育在新时期发展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但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际探求都还只处于初级阶段,那么,在举办高职教育的过程中,要不要进行中、高等艺术职业教育的衔接,如何衔接怎样衔接才能节约教育资源,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这是摆在我们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中、高等艺术教育衔接的理论依据与具体衔接策略做些探讨。
        一、中、高等艺术职业教育衔接的理论依据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认识不足,准备不周,教育目标不够明确,课程设置不太合理,师资配备与培训还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在某些教学环节上衔接不够,教学质量不太稳定,有的充分教育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究其原因,主要是中、高等艺术教育的衔接不佳,显然,要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办学效益,就必须下真功夫,花大力气,搞好中、高等艺术教育之间的衔接。而衔接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心理学依据——人的认识发展规律和动作技能形成规律
        从认识发展规律来看,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学习可分为认识,情感和动作技能三方面内容的学习。现代认识研究已经揭示出认识学习呈等级性、积累性的规律,即已经掌握的低级知识和智力、技能是学习高级知识的智力、技能的先决条件,或者说,过去学过的简单知识和技能是学习新的复杂知识和技能的先决条件。
        高等艺术职业教育是职业艺术教育的高层次,它是高等科学文化和高等专业理论、高级技能的综合教育。根据“准备性原则”,可以说,中等技能的综合教育是高等职教必须的学习准备,高等职教是中等职教的延续和提升。缺乏中职为基础的高职是不完整的高职,充其量也只能是高等的文化理论、中等的专业技能;而缺乏高职牵拉的中职,是“断头”的中职,缺乏吸引力。从动作技能形成规律看,动作技能是一种习惯的能为,体现在迅速、精确流畅和娴熟的身体连续之中,甚至达到自动化的动作体系。专业技能作为动作技能的一种,它的形成过程亦很复杂,涉及诸多因素,包括原有的能力、知识和经验,职业实习和实践,长期的反复进行的工作反思等等。
        从这两种技能的形成过程来看,这两种技能水平的不同阶段,所掌握的内容和水平是不同的,必须有教育的不同层次、阶段来完成。否则,就会带来教育层次的错位。因此,中、高等艺术教育的前后阶段和教育层次的恰当衔接,在中职的基础上构建,高等艺术新体系是动作技能形成规律的客观要求。
        1、经济学依据——效益最大化原则
        艺术教育也必须讲究经济效益,而教育的经济效益、是指教育投入为社会和个人 所带来的直接的间接的收益。学校就要考虑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接受更可能多的受教育者,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提高办学效益,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更大的收益。教育的需方,即学生也要求效益自最大化,即一定的教育投资,争取学到尽可能多的有用知识和技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最佳的知识能力结构,既能够满足当前就业需要,又能满足继续升学受教育的需要。
       而目前,我国中、高等艺术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上,虽有明确的层次,但在实际培养过程中,却并没有明显的差别,有些专业的课程结构和学科门类设置雷同,教材选用和教学内容交迭重复、理论深度没有明显的前后递进和有效衔接,这无疑就造成了教育投入的浪费和教育效益低下。这就必然影响教育自身的发展。


显然,搞好中、高等艺术职业教育的衔接,是学校教育讲究经济效益的必然要求。
        2、现代教育学依据——终身教育理念
社会发展持续加快,科技发展突飞猛进,职业流动加快,使每个人都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问题,那种只接受一次性教育受用终身的时代已经从历史舞台上隐退,21世纪全社会的经济和文化的全面发展,都要求一个受教育的公民尽可能地发挥他们的潜力,需要有一种深思熟虑的设计和机构来支持人们经常不断的学习和训练自己的自然动力。因此,一个国家以终身教育目标作为所有教育子系统的方向,便是面对当今时代的挑战所做出的最恰当的应答,艺术职业教育势必也要按照终身教育的目标构建初、中、高级相互衔接贯穿人一生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
        目前,受普通高校扩招等因素的影响,职教生源萎缩,发展普遍不景气,与理应迅速发展的趋势相背离。艺术职业教育也是如此,究其原因有许多,但是主要的原因来自本身。第一,中等艺术教育基本上是终结性教育,缺乏应有的高等职教来满足人们的日益增长的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第二,艺术职教体系中,中等层次过于集中庞大,结构不够合理,阻碍其功能的发挥,这一现状必将有很大的改观。
        二、搞好中、高等艺术职业教育衔接的具体策略
        这里只谈三个方面的衔接问题。
        第一,培养目标的衔接。实现中、高等艺术教育顺利衔接,首先需要进行培养目标的定位,只有目标明确了,才能做好衔接工作。高职艺术教育与中职艺术教育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上既有一致性,又有着层次上的差别,中职教育强调的是有一技之长,其核心是强调培养实用型、高级技能型人才,而高职的目标定位应该表现出高层次性,强调培养应用性,高级技能人才,要比中职教育有更深更广的专业理论,更新更高的专业技术水平,以及广泛的适应性,特别是要有更强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第二,、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衔接。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当前、中、高职艺术学校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的衔接出现了较大的困难。主要原因是中职教学管理处于条块分割的状态,管理权限的分散使得所属学校在课程设置标准上形成很大分歧,同一专业不同学校采用不同的课程教材,甚至同一学校不同专业的课程也采用不同教材。由于无法对中职教育逐一分析,因此在教学安排和教学实施上发生诸多问题。一是课程设置和教学重复。某些专业基础知识的教学安排对于来自中等艺术职业学校学生来说,是一种低层次的重复,二是中职艺术学生难以适应高职教学。与普通高中毕业生相比,中职毕业生由于文化知识基础薄弱,在增加专业理论的深度和广度时困难重重。
       要解决上述问题,首先是构建模块化课程,要在宽基础,活模块的原则指导下、从培养目标入手分析专业内容并以此为依据确定所需要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采取逆向思维的方法进行剖析,分解成多个模块。按照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艺术职业教育的不同培养目标,分别选取其中某些模块进行课程组合,来确定中专艺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其次,实行学分制,学分制的优点在于人才培养和类型上的多样化,突破了过去学年制统一教学计划,可以根据不同类型人才的结构和能力要求,设计合理而又有相对弹性的指导性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行学分制,中职毕业生在高职阶段可结合自己的发展免修与中职重复的课程。
        再次,加强中专层次的文化基础教育,高等艺术职业教育对高中生源和中职生源难以统一教学计划的主要原因,就是中职毕业生的文化知识基础差,长期以来中职艺术教育对学生潜力开发不够,只重视与本专业就业有直接关系的课程,而忽视基础文化知识学习,只有解决这个问题才能很好地进行中、高职衔接。
        第三,师资的衔接。目前,我国大部分艺术高职院校是由符合条件的中专改制而成建成的,师资队伍的层次和结构普遍不能达到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一部分教师从学校到学校,理论水平较高,而实践经验不足,另一部分学历底,高层次教师少,学校缺乏硕士、博士高学历的教师,因此,中高职衔接迫切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可以采取派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派出去 ,就是把一些青年教师派送到文艺院团进行实践演出,多上舞台提高技术水平,请进来,则把文艺院团高技术水平的专家请到学校讲课,加强教师艺术眼界及新信息的了解。只有切实提高了师资队伍的素质,才能确保教学质量,才能更顺利的完成中、高等艺术职业教育的衔接。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