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9月下   作者:李素环
[导读]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传承大国,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传承下来了许多音乐、语言、舞蹈、传说、工艺、乐器、建筑、美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始兴县文化馆   李素环  广东韶关 512500

摘要: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传承大国,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传承下来了许多音乐、语言、舞蹈、传说、工艺、乐器、建筑、美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但随着国家脚步的不断前行,一部分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却正面临着失传的风险,因此本文对当前国家文物志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展开了分析,进而以此为基础,讨论其解决对策与优化措施。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发展现状;优化途径
        引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世代相传且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表现形式以及象征,因此其不光我国传统文化的缩影,同时更是劳动人民在长期实践当中积累下来的宝贵智慧结晶,因此传承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国家发展来说具有现实意义。但就目前的工作成果来看,相关部门的保护工作并不彻底,一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依旧面临着失传风险,因此值得人们对此进行深刻反思。
        一、非遗物质文化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非遗文化普查工作缺乏效率
        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面临的最大障碍便是如何在其失传之前及时进行发掘并保护起来。因此就需要大量工作人员深入到民间进行详细的走访调查工作,并秉持着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去细心发掘与探究。然而,近年来实施民间走访调查的工作人员多以一些年轻的大学毕业生为主,虽然年轻的工作者使得文化普查工作焕发了崭新的活力,然而由于其思维方式与文化态度不同,因此在与一些年龄较大的普查对象进行交流时会存在一定障碍,因此便导致实际工作效率并不明显[1]。
        (二)非遗文化传承困难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性质较为特殊,对其开展保护工作最好的方式便是对其进行继承与学习。然而在当前阶段,由于现代生产技术与文化观念的冲击,导致许多非遗文化遗产都面临着无人继承的尴尬处境,如此一来便使得其中许多珍贵资料还没能被人们发掘便已经失去消散在历史长河之中,从而造成我国文化资源的巨大损失。
       (三)非遗文化保护工作资金短缺
        非遗文化的保护不仅要耗费大量时间成本与人力成本进行民间走访,同时还需要专业的设备与仪器对其进行记录与保护。如此一来,实际展开非遗保护工作需要的各项资金成本变不由显得捉襟见肘,同时也缺乏专业人才的技术支持与设备支持,因此导致工作进展缓慢。
        二、非遗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相关对策
        (一)创新工作普查形式
        首先,人力是开展任何工作的主要动力。对于当前一部分年轻工作者来说,其虽然工作经验尚不充足,但是所掌握的先进技术与理念却正是非遗保护工作所急需的。


因此在实践工作过程中,老一辈的普查工作人员需要积极分享自身的工作经验,同时在与普查对象展开交流之前,需要帮助年轻工作者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使其熟练掌握各种沟通技巧与方式,以确保能够在谈话中获取关键信息[2]。
        其次,普查工作需要注重工作开展方式的创新,除了通过实地调查走访以外,还应当积极对群众展开思想教育工作,使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式与范围形成正确认识,如此一来便能够为文化部门的工作形成良好的补充作用,积极将自己家乡的一些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汇报给相关部门,使得工作人员能够对其进行及时察觉并保护。为此基层工作部门可以结合时下人们的信息浏览特征,采用短视频宣传短片的形式在各大社交平台普及非遗文化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同时设置一定的奖励机制,对于主动提供信息者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从而发挥出群众力量共同收集隐藏在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加强非遗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建设
        近年来,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为非遗文化的传承工作提供了全新契机,由于数字化技术已经全面普及到了群众生活的各个角落之中,因此以往非遗文化面临的失传风险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以山东剪纸工艺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例,为了避免这一珍贵民间工艺失传,因此工作人员寻找到当地多位民间艺术传承人,通过数字化影像资料来将剪纸的工艺与流程记录了下来,并且对于一些珍贵图案还专门配有相应的文字说明与实物图样。通过这样的形式,不仅使得这一技艺得到了妥善保存,并且也可以通过网络渠道来面向社会更多群体进行展示,从而有效避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失传风险[3]。在此基础上,工作人员还需要积极利用好地方文献材料来搜集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将一些已经失传的文化资源及时上交给国家专业部门,以便于其能够根据文字材料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复原工作。因此地方基层文化单位需要成立专门档案用于收集并整理地方非遗信息,从而能够及时向国家申报并吸引专业研究团队的介入。
       (三)积极展开非遗文化活动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项重要的精神物质财富,因此工作人员可以利用一些特色文化资源,来大力开发当地的旅游产业或文化产业,以此吸引来更多的社会资金进行文化保护工作,从而有效缓解以往资金不足而造成的工作限制[4]。例如地方单位可以通过博物馆间进行合作的方式,开办大型非物质文化资源展会,将当地的一些特色文化资源在展会中呈现出来,如此在提高地方人民保护意识的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吸引来外界目光的关注,从而有利于征集专项资金用于开展文化保护工作。
        结语:
        综上所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旨在弘扬并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因此为了能够顺利实现这一目标,非遗保护工作人员除了要加强自身队伍建设之外,更为关键的一点是要发动全社会力量来共同对其进行建设。
参考文献:
[1]代晨强,王铭. 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晋商关系研究[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21,42(5):45-52.
[2]罗辉. 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中的原貌保护与发展思考 ——以日本、韩国为例[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1,38(3):12-15.
[3]蒲小玲,粟金涛. 新时代大湘西地区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2021,11(11):191-193.
[4]林继富. 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扶贫实践路径研究——基于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视角[J].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39(1):149-1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