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服务下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的建设路径探究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9月下   作者:王桂香
[导读]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新媒体技术也随之呈现出迅猛发展的趋势,以“互联网+”为显著代表的新媒体以操作便捷、吸引力强、形式新颖等特点,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和关注,在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的建设中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与运用。

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服务中心  王桂香  261041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新媒体技术也随之呈现出迅猛发展的趋势,以“互联网+”为显著代表的新媒体以操作便捷、吸引力强、形式新颖等特点,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和关注,在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的建设中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与运用。同时我国5G网络建设开始面临新机遇和新挑战,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也发生了巨大改变。在“万物皆互联网”的时代下,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建设也应该响应5G时代的号召,不断进行文化形式多样、文化内涵含量高的活动品牌创造,提高群众文化活动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
关键词:文化服务  群众文化  品牌建设
        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创新发展为5G时代的到来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为创新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活动找到了切入点。特别是目前微薄、微信、抖音、快手以及B站等新媒体媒介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不仅可以为群众搭建数字化的文化活动,也可以充分把握新媒体的发展方向,提高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的建设效率与质量。
        一、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的内涵
        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由当地文化主管部门引导,广大群众自愿参与,是一个地方长期以来形成的观众参与度高、群众喜闻乐见、知名度高的文化载体,由于长期的参与实践,形成了政府、社会团体、群众的良性互动,具有强烈的品牌效应和社会效应。这种在社会范围内开展的群众文化活动,属于一种无形的且具有良好的社会意义的活动,其品牌价值大多表现在社会效益上,无法形成直接的经济效益。为此,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应该更多注重文化活动的群众性和地域性,让群众积极参与其中,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把群众的喜好放在突出的位置。除此之外,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建设还应该有一定的针对性,将群众文化活动的范围控制在规定的区域实施,从而使建设的品牌更加具有品牌效应。群众文化活动是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建设的基础,这就需要该品牌建设要关注长效机制,让社会广泛的认可这个群众文化品牌,从而帮助其良好地发展下去,凸显品牌的价值[1]。
       二、公共文化服务与群众文化活动的关系
       公共文化服务范围广泛,以满足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为目标,包括提供公共文化设施、文化活动及其他服务等。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的建设只是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一种有效途径,对于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高水平化具有重要意义。一般而言,群众文化活动主要是在公园、广场等公共场合开展,它的开展可以调动各种社会力量,提高各地政府公共文化设施的使用效率,由此可见,公共文化服务与群众文化活动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它能够满足社会群众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基本需求,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建设走向良性发展[2]。



        三、公共文化服务下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的建设路径
        (一)因地制宜,维持地域特色
        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文化特点,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的建设更是千人千面、各具特色,各个地域应该坚持自己的文化特色,维持当地的文化,并且从中提取精华,将当地的自然地理特点融入到活动品牌之中,让当地的品牌建设与其他的品牌建设更加区分。同时,由于各个地区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所形成的群众文化也不同。例如,在地势较高地区的人形成了特有的高原文化,当地人的生活习惯受高原文化的影响,且历史发展也变得与高原文化相对一致[3]。
        (二)以人为本,尊重群众主体地位
        群众文化是目前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下的产物,也是社会大众乐于接受的新鲜事物,它在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的同时也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事业的发展。因此,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广大人民群众对自身的文化需求也在不断提高,这就要求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下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建设也应该将群众放在首要的位置,通过让群众参与活动、群众提供谋划、群众竞争以及演出等方式调动群众的参与度,让群众在品牌建设中尽情地展现自我,真正确保群众文化不受损害。接着,让群众形成正确品牌的观念,主动积极融入到公共文化服务下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建设之中,从而提高群众文化活动的品牌建设水平和质量[4]。
        (三)多元化传播,满足不同群体需求
       群众文化活动品牌还应创新多种传播渠道,将各类短视频、微博以及文字同步放在新媒体宣传平台上,其也可以利用微博、知乎等网络平台进行品牌传播,兼顾各种不同群体的需求,从而促进我国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的发展效率与质量提升,创新群众文化活动品牌还应该制定群众文化活动的长远规划。由此,在5G时代下,群众文化活动品牌传播还应在寻找最佳传播模式与传播内容要贴近实际的基础上创新多种传播渠道,以满足不同群体受众需求。不能仅仅注重于形式,从而忽视受众群体对内容的接受能力。因此,为了促进群众文化活动品牌传播的长期健康发展,各个地区的媒体部门在进行新时期文化品牌资源传播时应摒弃只追求娱乐化的宣传方式。群众文化的活动品牌传播应把国家与人民的公共利益放在首位,严格恪守新闻传播的专业性原则,促进文化资源公开化、透明化。同时,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是基于社会大众对新型新媒体平台的广泛关注,从而促文化资源从政府告示向网络平台多元化转变[5]。
       四、结束语
        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的创建作为我国5G时代公共服务文化的主要传播媒介,为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娱乐提供了较大便利。但从目前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的发展情况来看,新媒体行业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对于群众文化品牌资源的科学性与实效性等方面还有较多不足。因此,在新媒体信息环境传播平台的大背景下,要立足本土化资源,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对其进行有效整合,还应明确群众文化品牌传播的发展地位,从而不断创新内部机制体系,推动其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杜云. 公共文化服务背景下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建设研究[J]. 中外交流, 2018, 000(025):16.
2.韩毅. 公共文化服务背景下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建设探究[J]. 人文之友, 2019, 000(003):30.
3.刘琳. 公共文化服务下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建设探析[J]. 中国文艺家, 2019, 000(001):P.293-293.
4.廖琴. 放大主流媒体传播效应 培育文化惠民品牌项目——广安日报传媒集团依托媒介平台探索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J]. 新闻研究导刊, 2018.
5.余辉辉. 公共文化服务下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建设策略[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 001(030):92-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