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小学生习作的兴趣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9月下   作者:齐浩
[导读] 在小学阶段,把培养学生习作兴趣放在重要位置来抓,激发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习作时有话说,想写作文,爱写作文。

贵州省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小屯小学  齐浩

摘要:在小学阶段,把培养学生习作兴趣放在重要位置来抓,激发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习作时有话说,想写作文,爱写作文。引导学生从作文内容入手,优化作文课结构,创设浓郁的写作情境,教师要利用语言诱导的方法,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鼓励再创佳作。
关键词: 激发  小学生 习作 兴趣
        提到作文教学,教师为难;提到写作文,学生更是为难。经对三至六年级的小学生问卷调查,有80%学生对于写作文不感兴趣,对写作文有一种“应付差事”的心理。
        作文难,究竟难在哪里?在总结以往教学的基础上,我认为,作文难固然有其写作本身的难度,但在小学作文教学的过程中,也存在许多原因:
        1.多年的由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批改---学生看分的常规教学模式,严重制约了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抹杀了小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学生感到无话可说,无话可写。
        2.语文教学受制于教科书本身,忽视了教学与客观世界的联系,造成学生的视野狭窄,认识水平低,学生的表达能力欠缺。
        3.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没有充分把握小学各年级的教学特点,没有注意小学作文教学的阶段性和连续性,忽视了作文教学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综合以上几点,我认为,小学生习作在很大程度上兴趣起着关键的作用,兴趣是学生习作中的一个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
        一、指导学生习作,应从作文内容入手
        从内容入手教学生习作,应该贯穿于作文教学的全过程之中,有如下三点:
        1.要使学生有内容可写。不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怎么写”的问题就无从谈起,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的习惯。                                     
        2.要让学生写自己想写的内容。每次习作,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想想这次题目是不是让每个学生都有话说,有内容可写。
        3.要指导学生根据所要表达的内容选择恰当的形式。作文指导时,要指导学生先考虑“写什么”,再考虑“怎么写”,在讲评和修改时,首先要着眼于内容,再根据所要表达的内容,看看表达得是否准确、清楚。
        二、优化作文课结构,创设浓郁的写作情境          
        以前作文课的模式是: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写作,这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方法,次数一多,学生厌烦,不利于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


边教学边改进,由原来的“教师为中心”改为“以学生为中心”的作文课模式。每次作文都要精心创设作文情境,营造习作的气氛,例如:先开展活动,然后说演。活动内容有生活见闻交际,有科技幻想,有听来的真人真事,有看到的先进人物代表等。有时让学生讲,有时让学生表演(包括科技实验),班级学生轮流登台表演,营造良好愉快的学习气氛,吊吊学生习作的口味。认真想,仔细看,细细摸,精心练,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在表演的过程中,注意及时纠正其中的错误,补充精彩片断。经过这样的交流,为习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写作文就不那么困难了。创设情境是为调动学生作文积极性,达到作文训练目的而创设的。试举一例,如写《与XX的对话》想象作文的片断练习,课堂上,教师设计学生喜欢的动画课件,要求学生想象它们之间会说什么话?会做什么动作?有什么表情和心里活动?接着分组展开讨论,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熟悉的事物和自己喜欢的学习伙伴(四至六人),共同编写故事,集体创造,把想象的内容具体地讲出来,学生在交流合作中相互启发、相互沟通、相互学习,使想象更充实、更完善,为每一位学生尤其是给学困生提供了充分表现的机会、创作的机会,给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激起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双手去描绘五彩缤纷的生活场景。
        三、利用语言诱导的方法,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不少教师习惯于给学生讲习作对于人的一生发展的重要性,想以此来激发习作欲望、调动习作兴趣,但效果往往并不理想。习作重要性的教育难以给他们以心理、情感或精神需求上的满足,这样所产生的动力是很有限的。这就告诉我们,要想激发学生习作动机,调动他们习作兴趣,就得想方设法满足学生的心理、情感需要,让他们体验到习作的快乐。教师入情入境的语言诱导就是一种极有效的方法,往往能沟通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习作的欲望。比如,引导学生习作《老师,您这样寻找我的家》时,设计了这样的导语进行诱导,效果极佳。“同学们,我们在一起学习、生活已有两年多时间了。这期间,我们朝夕相伴、和睦相处。早晨,我在校门口迎接你们的到来;傍晚,我在校门口送你们满载而归;球场上有我们忘情的呼喊,春游时有我们欢快的笑声……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我们这个集体了,每一张笑脸都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每一个同学都给我留下了美好地回忆。近来,我突然萌发了一个愿望,而且越来越强烈。可老师又不好意思说出来……”,“说,您说呀!”同学们叫起来。“我非常非常想去同学们的家玩,可我怎么才能寻找到你们的家呢?”正在学生为难之时,老师说:“我有一个一箭双雕的办法,不知大家……”还没等老师说完,同学们就热情地打断了教师的话语。教师见时机已到,便一挥手在黑板上写下《老师,您这样寻找我的家》这一习作标题。同学们恍然大悟,随即便摸纸拿笔,跃跃欲试,在轻松、激动、兴奋的心理情绪支配下动笔了。
        四、体验成功的喜悦,鼓励再创佳作
        让学生更积极更自觉地习作,保持习作的热情,及时组织学生体验习作成功之乐,形成良好的习作习惯。当他们习作之后,及时浏览、批改,找出学生各自的习作特点,有意识地引导他们体验习作的成功之处,共同分享习作成功的喜悦。
        1.对学生习作进行积极适当的评价。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习作评价不能千篇一律,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正向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对基础差的学生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让一些学困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找到奋斗的目标。
        2.通过讲评,充分肯定学生的成功之处。教师批改完学生的习作后,应重视对习作的讲评,对那些写得好的作文和文中的精彩片断,让作者上台朗读,让全体学生品味,从中得到启发和鼓励。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任务重,时间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通过深入研究学习,不断探索改进方法,才能在作文教学上取得佳绩。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