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馆在文旅融合语境下的新作为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9月下   作者:沈跃龙
[导读] “文旅融合”已实施3年,各级文化和旅游部门纷纷推进,文化融入旅游,旅游成为文化的组成部分,两者在发展过程中相得益彰。

盐城市文化馆  沈跃龙  224002

摘要:“文旅融合”已实施3年,各级文化和旅游部门纷纷推进,文化融入旅游,旅游成为文化的组成部分,两者在发展过程中相得益彰。文化和旅游部就文化和旅游融合从上层设计角度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而文化馆涉及的是公共文化领域,面向广大群众,显得更接地气、更广泛、更有生命力,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文旅融合语境下,文化馆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特别是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重要论述精神,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创新转变,找准公共文化和旅游工作的最佳连接点和切入点。
关键词:文旅融合  机遇挑战  创新作为  积极实践
        五一期间,盐城市东台安丰古街涌入大量慕名而至的游客,这里处处流淌着古风遗韵,文化的介入丰富了古街的内涵,也吸引了更多的关注;响水深挖黄河故道,利用古云梯关深厚的文化底蕴,打造以古淮文化和古关文化为特色的重要旅游景区;建湖打造九龙口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名片,“魅力九龙口”摄影大展在景区展出……这一系列文化和旅游的融合举措,彰显盐城的文化底蕴和旅游潜力,为两者的深度融合作出了积极的探索。
        一、文旅融合为文化馆带来的积极影响
        文化馆所从事的公共文化,是广义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旅融合给它带来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文化和旅游的藩篱障碍在融合以后逐渐消除,彼此顺势而为,文化馆在时代潮流面前展现出旺盛的活力与动力。
        拓宽服务平台。文化与旅游是相辅相生、互为依托的紧密关系,文化是核心,旅游是平台,两者都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体现。过去的文化馆服务对象与范围相对狭隘,主要局限于为群众提供精神文化食粮,功能定位比较固定。文化和旅游如何以后,文化馆则迎来了更广的平台和更多的发展机遇。4月份的盐城市首届国际马拉松比赛中就出现了盐城市文化馆的身影,在比赛沿途设置多个点位进行公共文化展示,向世界传递着盐城文化。5月份,盐城市文化馆积极参与毓龙路文化街区的规划建设,拟出切合实际、富有文化元素的方案,主动致力于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事务,推动文化的传承。文化馆正在更大更广的平台上展示着新形象、发挥着新作用。
        转变工作思路。传统的公共文化服务以阵地服务为主,辅之以流动服务、数字服务,服务方式和对象已成常态化。文化与旅游的结合打开了新的局面,作为文化馆人的工作思路随之也发生了转变。文旅融合成为文化馆工作的一个重点内容,以文化推动旅游、以旅游推介文化是当今工作的主要思路。2021年盐城市优秀群众文艺作品暨“十馆联动”下基层巡演于4月16日下午在鲜花怒放、风景如画的荷兰花海拉开帷幕,这就是盐城市文化馆转变工作思路的一个生动实践。思路转变会带来工作上不断的突破和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提供发展机遇。过去的旅游项目侧重于经济层面,缺少文化的支撑,忽视了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传统,严重地制约了旅游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文化与旅游部门融合以后,有助于加大文化产业的深入挖掘,给旅游发展带来源源动力,同时也为文化馆大展身手提供了机遇。



        二、文化馆在文旅融合进程中的实际困难
        文旅融合以后,公共文化与旅游将会全方位、深入地交融,实现资源共享与互补,为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提供新的动力。但在实际融合过程中,因两者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实际困难。
        范畴体系不同导致融合需要时间与过程。旅游属于遵循市场价值规律的商业供给体系,公共文化属于面向全民、保障公平、体现公益原则的公共服务体系。两种不同体系的行业真正融合绝不是一蹴而就、轻易实现的,可能需要较长一段时间的摸索、总结。形式上结合,实际上依然持有原本的工作模式与思路,这是文旅深度融合最大的障碍,文化馆面临的困难尤为突出。找准切合点、加大磨合力、发现内聚力,拉近两体系的距离,这是文旅融合应该迈出的第一步。
        内涵差别明显致使工作存在龃龉。公共文化服务是指由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以满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为主要目的而提供的公共文化设施、文化产品、文化活动以及其他相关服务。而旅游公共服务内容庞杂、类型多样、区分模糊,在《“十三五”全国旅游公共服务规划》中,也未对旅游公共服务的内涵做出明确界定。融合后暂时带来的可能会是工作上的不明确性,甚或存有冲突。尽管文化馆和旅游景区双方都尝试着不同形式的合作,但结果并不十分顺畅,更多的情况是各做各的事。
        服务对象和标准不同影响融合的现实效果。公共文化主要面向全体民众,具有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特点,要求全民参与、共享文化资源;旅游虽也面向大众,但这是针对不同市场群体、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行为。这种差异也是文旅融合进程中最大最难以解决的问题,甚至在某些时候存在矛盾。文化馆的职责使命是纯公益为群众送文化,满足其精神需求;旅游则要创收,考虑的是经济效益。这种矛盾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创造性地解决,真正激发出文旅融合的巨大潜能。
        三、文化馆应找准对策积极应对新形势
        观念上,求同存异。 文化和旅游两者在内涵、外延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再加上多年来行业的隔阂,造成人们思维上不自觉的排斥。但不管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历史传统,还是“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的现代追求,都把文化和旅游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它们都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文旅从业者主动摒弃旧有惯性思维的束缚,在观念上求同存异,积极投身于文旅融合的潮流中,找到公共文化和旅游事业之间的密切联系和内在需求,从决策理念上明确方向。
        行动上,紧跟时代。国家文旅融合大幕拉开至今已有一年多,各地纷纷自上而下进行机构重组,在上层设计上规划融合大计。作为文旅大家庭的成员——文化馆,也要在文化与旅游公共服务融合上做好文章。盐城市文化馆的2021年工作计划表赫然列出多条服务旅游景区、促进文旅融合的内容,如非遗宣传展板走进景区、群文节目亮相首届盐城大洋湾国际马拉松比赛、精品文艺演出与景区的邂逅等。在行动中摸索,在行动中求变,在行动中跨越,用行动实践文旅融合,摸索出有效的路径。
        工作上,寻求突破。公共文化与旅游服务的融合,容易遇到瓶颈,流于单一化、形式化。这需要从业者的创造性思维,从不断的工作实践中寻求突破。其实,优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不仅能够满足本地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还可以为外来游客提供丰富多彩的不同文化体验。
        随着文旅融合的深入推进,文化馆也将做出新作为。文旅融合切不可标签化与样板化,要因时因地制宜推进文旅融合进程,注重文旅融合的效果,怀着尊重与敬畏之心,将工作稳步推向前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