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东西方人文精神的比较研究中观察中国绘画艺术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9月下   作者:李艳
[导读] 众所周知,中国绘画属于写意画,是以表达画家充沛的内心世界和丰盈的个人情感为主的艺术形式。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文化馆  李艳  611130

        众所周知,中国绘画属于写意画,是以表达画家充沛的内心世界和丰盈的个人情感为主的艺术形式。不管是花鸟画、山水画还是人物画,都是建立在对物像写意表达的基础上的,而不是简单的体现在物像的逼真形式上。因此,谈到中国绘画,就不得不谈它的人文精神,不得不进行比较研究东西方人文精神的内涵。
        从人文精神的定义不难看出,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
        我们从西方社会历史进程中得知,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从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到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深刻含义,再到启蒙运动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影响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近代以来西方思想文化发展的中心是两次思想解放运动,即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先后有两个主题: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人文主义的目的是把人从神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以人的权力对抗神的权力。理性主义的目标是要把人从世俗权力的压迫和自身的蒙昧状态下解放出来,以人的权力对抗王权、以法律对抗专制,以科学知识对抗蒙昧主义。正是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民主和科学为核心的近代西方文化价值观。
        反观中国历史进程,从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儒家思想的形成,外来思想的影响,到近现代尤其是明末清初的带有反封建色彩的民主启蒙思想、维新思想和戊戌变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及新文化运动带给我们的深刻认知。思想文化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是继承与发展相统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经济发展的产物,文化对政治、经济有巨大的反作用。思想的进步是科学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科学的发展又促进思想的发展。孔子提出“仁”和“礼”相结合的社会才是理想的社会,并提出“内圣外王”的主张。由此奠定的中国人文精神基础,决定了中国的教育思想和绘画艺术都离不开儒家思想和孔孟哲学,我们倡导的“仁义礼智信”,是民族血脉的基因,代代相传。
        而中国绘画从艺术和精神追求层面解读了人的价值需求。中国绘画的人文精神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中国绘画的人文精神是对人的价值追求的体现,提倡人文精神与科学性的相向性,人文关怀的中心是现实生活中人的身心全面价值的体现。任何一个有思想的绘画艺术家的创作,都离不开对社会和人文的价值追求。


一代一代的绘画先贤,走在历史的长河中,用中国的笔墨语言描绘自然山川人物,都是自己内心深处的价值认同,都在不断的强调作品与社会的关照和理解,都不同程度的表达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从某种角度出发,这些作品超越了笔墨语言的对象,是精神世界的对话,是灵魂深处的拷问,是对社会价值追求的艺术再现,每一幅作品都是无法复制的心性表达。
        二,中国绘画的人文精神是指区别于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人与社会的事物,其核心是贯穿于人们思维与言行中的信仰、理想、价值取向、人文模式、审美情趣,亦即人文精神,认为人文精神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种文化活动的灵魂与生命。中国绘画艺术从人们的思维和行为习惯上升到一种观念、信仰、思想,作品的画面感具有的视觉冲击力,突显的是价值取向、审美情趣、人文模式,是一个民族在精神层面的物化的提升。好作品在观念和思想上的引领不可或缺,彰显什么,突出什么,弘扬什么,都是一幅好作品的价值取向。不管古今多少作品,在绘画历史上能流传的无不是作品的精神价值打动人心。
        三,中国绘画的人文精神是把人的文化生命和人的文化世界的肯定贯注于人的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之中,强调人的文化生命的弘扬和人的文化世界的开拓,促进人的进步、发展和完善。中国绘画作品在表达人的文化生命力方面又和文化世界的价值取向、理想追求一以贯之,力求在人的精神世界的开拓方面有所延展,从而不断的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不断完善人类社会的视野和空间领域,把一种外延的精神世界无限拓展和延申。绘画的物理空间是有限的,但是作品表现的精神世界的空间是无限的,赋予人们的无限想象和追求。
        四,中国绘画的人文精神是人类不断完善自己、拓展自己、提升自己,自己从“自在的”状态过度到“自为”的状态的一种能力。中国绘画的艺术家们,在创作一幅幅作品给人们鉴赏的同时,也在不断的赋予自我的完善和拓展,这种自我的提升,从自我的自在的个人喜好、个人审美、个人情趣升华到自为的状态,完成了作品渡人渡己的超越,把作品赋予的精神世界呈现为自我的完善和超越,这实在是一种超越万物的境界,这种人文精神的自我革命赋予了绘画作品的信念丰碑。中国绘画更加强调的是中国文化的表达,是一种物化外溢的文化特质,而几千年传承至今的中国文化特质,在绘画作品中的解读更加丰富了我们的文化内涵、审美诉求、思想和观念的固化。
        五,中国绘画的人文精神是一种关注人生真谛的和人类命运的理性态度,它包括对人的个性和主体精神的弘扬,对自由、平等和做人尊严的渴望,对理想、信仰和自我实现的执著,对生命、死亡和生存意义的探索。中国文化、中国绘画作品本身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一幅作品中,我们既能看到中国文化的特质,也能看到中国人文精神的观念再现。那么,中国绘画的终极理念是什么,就是对人类生命和人类命运的理性关注,对人类世界的主体精神的弘扬。在人类追求公平正义、自由平等、生命尊严、理想信念等需求的漫长过程中,中国绘画作品的价值回答是最深邃的语言。今天,人类社会就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每个国家、每个社会制度下的人,最终都是休戚相关的、命运与共的,人类在对待生命的死亡和延续的意义判断也是走向趋同的。因此,我们在看待人类社会,在看待人类的精神世界,在看待人文精神,在看待一幅绘画作品等人类精神产品的时候,我们都必须回到人文精神领域,这是我们的使命。
        纵观东西方人文精神的历史进程和比较研究,我们在中国绘画作品语言中会找到中国文化的源流,找到中国文化的根基,找到中国文化的自信。世界文明浩浩汤汤,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这些不同角度的观察,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精神世界的审美乐趣和享受,更重要和更有价值的是延续了中国文化的血脉,让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浩瀚文明,千秋永续,矗立世界。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