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第二二胡狂想曲》的音色及表现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9月下   作者:杨镕祯
[导读] 王建民先生的二胡狂想曲是二胡演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深受院校学生和演奏教师的喜爱,《第二二胡狂想曲》以民族音乐素材为基础,突破了以往的演奏方法,首先要研究乐曲的基本音色以及技法表现,才能更好地演奏乐曲。

天津音乐学院  杨镕祯  天津市  300000

摘要:王建民先生的二胡狂想曲是二胡演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深受院校学生和演奏教师的喜爱,《第二二胡狂想曲》以民族音乐素材为基础,突破了以往的演奏方法,首先要研究乐曲的基本音色以及技法表现,才能更好地演奏乐曲。
关键词:音色;技巧;音乐表现
        《第二二胡狂想曲》是王建民狂想曲系列的第二篇,它突破了以往二胡传统的技巧及演奏方法,并且结合地域风格,以展现湖南的美。音色是声音的特色,通过声音的色彩才能表达乐曲的内涵。音色是丰富的、多样的、可以变化的,虚、实、远、近、静、深、浅等各种变化在演奏中体现着作者的情绪和感受。本曲大体可以总结为4种基本演奏音色,包括空灵、明亮、纯净、刚强。
        空灵的音色表现在第一段,这一段描写的是张家界的山,山的周围都是云雾缭绕,仿佛是仙境,要演奏出空灵的感觉。为了突出山的奇行怪异,作者用了很多变音,这里的变音需要很干净,不能有杂音,左手摁实,弓子轻轻擦弦即可。长音是对山的延绵不绝的描写,体现了山的宽度,为了表现出虚无缥缈的感觉,这里的长音演奏时音色不能太实,必须注意音色的统一,不同弓段要使用不同的压力度,或者使用不同的运弓速度,以求音色的统一,要避免“枣核”型等不均匀的音色出现,做到弱而不虚。弓毛应该是直立状态,与琴筒的接触面垂直。
        第一段音色的起伏在于右手的变化和左手揉弦力度。其中第12小节中的661开始有两次小起伏,左手一定要体现出来,所以要重揉,右手运弓速度要加快,弓子与琴筒的接触面应该构成三角形,运弓丰满,以体现出饱满的音色。第15小节开始是第一段高潮过后的平静,高音3是泛音,更好的突出了山的“空”,仿佛是站在山的顶端,下行的旋律表现了山的奇形怪状,演奏时每个音不能拖泥带水,要清晰,第二个3处理的不能强过第一个3,两个3形成对应的关系。右手又回归到轻轻触弦的状态,音色要求统一,运弓要求平稳。
        散板的演奏也需要空灵的音色。其中第二小节高音部分描写了黎明前的森林,虫鸣鸟叫,似乎一切生物苏醒过来,演奏鸟叫时右手可以做不同的变化,区别在于音头的使用、运弓长短以及右手的保持和控制。到了第二小节经过8组下行三连音,仿佛一缕阳光缓缓透过云雾射到大地,拉开了全曲的序幕。这两句由多数半音组成,第一句运弓要拉开,每一弓都要有音头,拉满弓子,音头开始后渐弱,像远处听鸟叫声一样,右手要保持力度,第二句到长音6和三连音,相邻的同音变化音要注意左手的颗粒性,以及每个音的音准和连贯性,弓子不能有起伏,应该是平静的表现阳光渐渐浮出来的景色。
        明亮的音色体现在第二段,这一乐段是根据湖南花鼓戏改编的节奏和旋律,是人们欢歌跳舞的景象,整体的音乐色彩是很明亮的,节奏更加鲜明活泼,体现了纯朴的人们欢乐激动的心情。


前半部分是男女的对唱和对跳,一个低声部,一个高声部,最后在一起唱跳,很是形象生动。演奏时,应注意#5的揉弦,用滚揉更能体现音乐的弹性,轮指出现在3和6两个音上,以及半音轮指,需要注意的是音准,和轮指三连音的平均时长,左手手指要轻巧和迅速换指,不能出现连续的轮指,每个音要有颗粒性,突出跳跃的感觉。右手演奏要注意弓子的弹跳性,以及每个音头要干脆利落,像是拍鼓的鼓点一样。这一段的附点音符应该加重演奏,增加律动性,右手力度要保持,做强音处理。滑音要表现的夸张一点,体现花鼓戏的音调特点。
        最后一段急板是最激情的一段,也是狂想曲“狂”的特征,表现了坚定、果敢的音乐情绪和刚强的音色。作者运用了12/8节拍类似三连音的旋律,速度达到了180,重音在每拍的第一个音,造成一种左右开弓的演奏状态,尤其不能抢拍子,控制好速度。急版开始时,三连音中间出现了休止,这里很容易演奏成附点的感觉,即第一个音加长,第三个音变短,这样是错误的。演奏时应该注意主次音的区分以及相邻的同一个音在音乐进行中频繁的升高和还原,弓弦的压力要持续的强。要适当加点揉弦,使整段刚强的色彩中加入一点柔和轻巧的感觉。到了低音区,应该弱下来,但是每个音都要有音头,摩擦力适当加大,表现紧张的情绪。音越高,右手越需要拉开弓子,把握好高音区音色的纯净度,不能有嘈杂的声音。在高音区,由于旋律是快速上下级进的二度音程关系,所以练习时要注意调性音和变化音的区分,不然手指容易不听使唤。弓子要拉饱满。尤其还要注意双手的配合,左右手不能忽快忽慢。
        纯净的音色体现在第二段后半部分和第四段前半部分。第二段后半部分描写人们欢歌跳舞后逐渐安静下来的场景,整体体现了飘渺的感觉。演奏时弓弦的压力应该小点,弓子应靠前,用大臂带动弓子,手腕放松,运弓要求舒展、流畅,左手要有手音,换把不能有痕迹,以及触弦准确,每个音都要有颗粒性,节奏要稳,弓子必须拉宽,上行旋律渐强,下行渐弱,强弱对比要明显,运弓贴弦要持续保持,换弓要尽量平稳,音头减小,必须让人听起来是一弓演奏。音势要做到此起彼伏,像波浪一般。第四段前半部分,旋律优美动听,描写了水流的景象,或缓或急,恰似人的深情,这里的音色整体上应该是平静的,有几处小起伏,旋律先上后下,又一次归于平静。演奏时弓子必须紧贴琴弦,不能有虚的音色,旋律下行力度要往回收,层次变化要突出一点,表现水流的迂回婉转。第四段中的三处3、#4、3要注意右手换弦不能有痕迹,演奏高音3时,运弓摩擦力要小,弓子必须平稳的走,要有一种把弓子“送出去”的感觉,相应的肢体动作也应该向上延伸,好像有一股力量把自己托起来,接着高音3后边的音符要顺着这股力量继续维持。前三个乐句揉弦力度应该减小,音色应该是虚的,幅度不宜过大,应趋于平静,这里要注意弓子贴弦角度,垂直即可,贴弦不宜太重。
参考文献:
[1]王建民.源于民间 根系传统-《第二二胡狂想曲》创作札记[J].人民音乐,2003,(9):p58.
[2]汝艺.王建民二胡狂想曲创作与演奏分析[J]. 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8,(4):160-166.
[3]孙凰.谈王建民的二胡狂想曲[D].北京: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2006:1-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