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文物收藏职能与文物保护方法研究 李国峰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9月下   作者: 李国峰
[导读] 与其他的社会机构相比,博物馆承担更加重要的历史责任和文化责任,同时也是重要的文化宣传机构。

内蒙古通辽市博物馆  李国峰 028000

摘要:与其他的社会机构相比,博物馆承担更加重要的历史责任和文化责任,同时也是重要的文化宣传机构。在博物馆实际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要发挥博物馆文物收藏职能,使用科学合理的文物保护方法,促进博物馆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收藏职能;文物保护;方法
        文物是中国乃至世界的宝贵财富,需要博物馆和全体群众对文物进行保护,让文物能够继续作为历史的见证者进行传承。为此,博物馆必须要解决现在文物收藏、保护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更加全面、系统地展开文物保护工作,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使文物能够得到科学、合理的保护,推动我国文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1 博物馆的文物收藏职能
        1.1文物保护的核心职能
        博物馆是收藏、管理、陈列与展示文物的重要场所。而博物馆所收藏与管理的文物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历程中所产生并流传下来的遗物,具备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及艺术文化价值。我国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博物馆文物收藏及保护工作出台了一些方针政策,旨在强化博物馆文物抢救与保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留存更多的承载实体。文物不可再生,在实际的收藏及管理工作中,应当始终坚持保护及管理的有效性与合理性,对文物管理原则加以明确,对文物保护管理体制加以落实。博物馆要充分明确文物保护及管理工作的实际要求及具体情况,明确自身职能,为文物保护及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好的条件,避免出现我国珍贵历史文物被损坏的情况。
        1.2文物展出的文化职能
        博物馆承担着文物收藏、文物鉴定、文物管理、文物保护、文物研究及文物展出等重要任务,在进行文物展出及文物研究的过程中,履行向社会大众提供观赏、教育等文化职能,属于一种文化教育机构。在此过程中,博物馆可通过门票收费、展览收费、出售纪念品、出售音像制品及其他文创产品等方式获取经济利益。相较于社会盈利组织,博物馆收益通常用于公共文化教育领域,属于公益范畴。对于博物馆主办方而言,博物馆收益不能作为自己的经济利益,而是需要用于博物馆文化展出活动,传播历史文化,为社会创造文化财富,塑造良好的社会文化形象。
        1.3文物传承的历史使命
       博物馆之所以对文物开展一系列的工作,是为了发挥文物的历史价值,文物是我国文化源远流长的有力证据。博物馆可以借助于目前更加先进的技术和相关的设施来重现当时的历史。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精神追求的提升,博物馆展出的文物类型出现了更加细致的划分,博物馆对文化进行弘扬、传承的职能越发明显。博物馆存在的意义是为了保护文物,让文物能够最大化地发挥价值,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助力。对博物馆开展的工作水平进行评价时,主要的指标就是博物馆的馆藏藏品的年代以及价值意义,博物馆应该收藏更多珍贵的文物,充实馆藏。
        2 提高博物馆文物收藏职能和文物保护水平的方法研究
        2.1提高对文物进行保护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
        博物馆的存在有着极为特殊的意义,和其他行业在本质上有着很大的区别,博物馆工作需要长期进行,能够对我国的文化进行继承。博物馆中展览的文物都是真实存在的,要根据这些文物的特点和形状以及象征意义来认识文物所具有的历史价值。为此,博物馆必须要对文物进行保护。博物馆工作人员应该适应博物馆发展需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并且在现代化的背景下,不断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让自己能够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支撑下推动博物馆的发展。



        2.2制订科学的文物收藏保护方案
        文物信息采集工作是博物馆文物收藏保护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活动的开展有重要的推动意义。因此,应该持续加强文物信息采集力度,要在掌握文物背景的基础上为后续文物收藏保护工作给予支持。文物信息采集工作具有综合性特点,既要全面,还应具体,要对文物图片、历史背景、藏品价值等进行综合性分析,以形成全面的了解。再者,要对文物予以科学检测,为之后的文物修复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以先进设备器材对文物进行检测,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兼顾,由此确定文物材质和文物制作工艺以及相应的病害机制等,并统统记录在案,这样才能为后期的文物修复提供方便。然后制订文物保护修复方案,为博物馆文物收藏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2.3针对文物保护工作展开一系列的宣传
        对文物进行保护,不仅是博物馆工作人员的责任,更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去做的事情,每一个人都应该认识到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从而使文物保护工作落到实处。第一,博物馆应该借助于先进的传播途径,如互联网等来对文物保护进行宣传,让文物能够展现出教育功能,让更多的人自愿加入到文物保护工作中。第二,博物馆工作人员还可以和群众进行接触,了解群众对文物的看法,之后再组织讲座来让人们认识到文物的价值,让人们对文化产生认同感,形成民族自豪和民族自信,热爱自己的祖国。
        2.4对博物馆中现存的文物进行登记
        博物馆中的藏品并不是一定的,会随着新文物的发掘而增加,需要管理的文物数量会越来越多,为此必须要对博物馆中现存的文物进行登记,了解博物馆中文物的数量,防止因为统计不及时,出现文物丢失无人发现的情况。在进行登记时,要注意使用尽量简短的文字来对文物进行描述,真实展现出该文物的价值和所处背景,为参观者和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便利,参观者能够初步认识到文物,工作人员能够有所依据地展开文物保护工作。
        2.5做好文物藏品存放排架工作
        博物馆在收藏和保护文物时,要重视文物存放工作,保证展架上摆放藏品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在具体的排架工作中,首先工作人员要明确划分文物的类型,科学选择文物,完整登记文物的基本资料,进一步提升文物藏品的便捷性和妥善性。在开展排架工作时,工作人员应该保持排架的间距在合理的范围内,增强排架排列的整齐性、合理性与科学性,保证展架的耐用性,提升展架的质量,并且按照一定的规范和标准对展架的序号进行合理排序。在选择排架时,应该充分考虑和了解文物藏品的管理要求和材质,做好防滑和抗震措施。对于容易折的文物应该避免弯折,可以使用相应的工具保持文物的完整度。在排架工作完成以后,工作人员需要将藏品的信息准确额录入信息管理系统中,这样有利于提升博物馆参观者和其他工作人员检索工作的便利性。除此之外,博物馆的库管员要提高管理水平,保证文物藏品记录的完整性。当文物被退回时,应该将文物放回原有的位置,严格禁止乱放文物,进行不科学的文物管理。
        2.6保证文物等级鉴定的科学性
        在博物馆管理中,要保持文物等级鉴定的科学性,履行文物鉴定的职能。根据文物藏品的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和历史文化有效地进行藏品评价、藏品分级、藏品鉴定和藏品考证等工作。例如:在民族博物馆的管理中,可以将民族文物划分为珍贵文物,并且将这些珍贵文物进行二级划分。在鉴定珍贵文物时,需要进一步了解文物外观、文化内涵、民族特色、文物源流等情况并且加以鉴定。在文物等鉴定过程中,需要上级主管部门的审批,由博物馆委员会给出相关的意见和鉴定报告。
        总之,在新时期,一定要加强对博物馆的建设和管理,提高文物保护人员的素质,加大对文物保护工作的宣传力度,建立健全文物保护制度,使其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并做好馆藏文物的日常保护,进而促进我国文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