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刘丽丽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9月下   作者:刘丽丽
[导读] 随着现代化的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孩子的素质教育和艺术细胞的培养,而能够培养学生艺术修养的小学音乐在小学课程中所占据的地位就越来越重要,且在小学阶段就开始培养学生的音乐细胞还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秋长维新小学  刘丽丽  516221

摘 要:随着现代化的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孩子的素质教育和艺术细胞的培养,而能够培养学生艺术修养的小学音乐在小学课程中所占据的地位就越来越重要,且在小学阶段就开始培养学生的音乐细胞还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而合唱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是最为适宜的一种教学方式去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在音乐课堂上使用合唱对学生进行教学时一定要充分地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以此来保障合唱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自身音乐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分析
        前言:小学音乐课堂所展现出来的重要性在近些年来愈发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而合唱教学作为小学音乐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也受到了教育界的重视,且具有良好的合唱能力对于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培养自身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审美能力非常关键,这也是有效培养学生提升自身综合素质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小学音乐教师一定要在合唱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实际去引导学生参与到合唱活动中,以此让学生在进行合唱的过程中无意识地去培养自身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
        1 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教师不愿教授合唱歌曲
        在小学阶段进行教学的大多数音乐教师都存有认为合唱教学不重要的心理,且进行合唱教学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配合能力以能够让歌曲的演奏具有优美性,但是音乐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往往难以调动学生集体合唱音乐的积极性,而这也是导致教师不愿教授学生进行合唱最重要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在小学进行音乐教学的教师往往不具有相应良好的专业能力,所以无法让自身对学生的教学达到满足社会对音乐教育提出的要求,这也是导致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过于重视学生音乐素养而忽视合唱教学的原因。
        1.2 学生学习合唱歌曲有畏难情绪
        因为合唱所需要的声部要求是比学生学习其他歌曲所要求的更高的,且这些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所具有的音乐知识还无法让他们更好地体会到音乐合唱的韵味,所以在合唱过程中会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去不断的打击他们学习合唱音乐的积极性,这也就容易让他们在学习合唱时形成畏难的情绪。其次,对学生进行音乐的合唱教学还需要学生之间有着密切默契的配合,而这种默契配合是需要对学生不断的进行重复的训练才能够有所形成的,而在这个训练的过程中是需要经历很长一段时间的,学生往往会在这个时间段中感受到学习音乐的枯燥而形成对合唱的畏难情绪。
        1.3 教学方法单一,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根据目前对小学音乐教学的研究来看,音乐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存在有许多不合理的情况,许多音乐教师过于依赖传统的教学模式用语言为学生讲解枯燥的音乐乐理知识,学生长期处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往往会觉得合唱知识枯燥无聊而不愿意去学习。其次,虽然进行合唱是需要通过不断地重复训练去培养学生之间的默契协作,但是教师不从技巧方面对学生进行合唱知识的传授而一直让学生重复歌唱同一段歌词,这种单调乏味的教学模式会严重的打消学生学习合唱音乐的积极性。
        2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1 提升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活力
        想要让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积极的学习合唱音乐知识就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处于小学阶段还不具有成熟心智的学生来讲,只有让他们从内心中感受到学习音乐合唱的快乐才能够让他们去主动地进行学习。
        例如,小学音乐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合唱培训时,可以采取分组教学的方式去有效的培养学生形成小团体意识,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逐渐的融合并形成一个最大的班级合体进行大合唱,而这种由小团体的合唱逐渐融合成为大团体的方式也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其次,教师也可以设置一些奖励方式去不断地鼓励学生有意识提升自身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让这些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合唱的过程中以更好的感受合唱的魅力。
        2.2 注重方法指导,提升合唱能力
        想要让小学的学生通过学习合唱音乐知识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就需要音乐教师有方法的对学生实施策略教学以引导学生的学习。其次,每一首合唱的音乐都具有其相应的韵味,而小学生缺乏相应的生活阅历是无法将每一首歌曲的韵味都完美唱出来的,所以教师在对小学进行音乐教学时要结合音乐的特点去培养学生的合唱水平。
其次,每一种风格的音乐也都有其相应音乐格调、音色和情感的特点,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还需要引导学生去掌握歌曲所具有的音调,从多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律动感以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合唱热情。如若学生在合唱的过程中出现了例如音调掌握不全或者转调不够及时的情况,教师一定要及时地为学生指出来并实时地引导学生进行更正。
        2.3 充分利用器乐进行辅助教学
        在学生们进行合唱音乐的学习时还需要使用乐器对教学进行辅助,且使用乐器也能够让学生们的演奏更加的悦耳动听。因此,教师在对学生音乐合唱的教学中也要有意识地利用乐器,更好地在各个方面对学生的音准进行规范化指引。其次,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使用乐器对学生进行不同声部的练习,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在不同声部的深入练习中更好地提高自身所具有的合唱的水准。
此外,在教师使用乐器引导学生进行合唱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技巧的引导和培训,在这个培训的过程中是能够在很多方面促进学生自身综合音乐素质不断提升的。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合唱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并不断的陶冶学生的情操,这对于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养成健康的身心并能够快乐地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纵观我国小学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的合唱教学就能够发现,合唱教学还存在有一些较为严重的问题在制约着学生各个方面的发展,所以要想让每个学生在音乐合唱的教学中都能够获得适合自身发展的知识,就必须要让小学音乐教师合理的调整合唱教学的方式以构建良好的合唱氛围,从而在调动学生合唱热情的基础上不断的促进音乐教学效果更快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蕾.基于教学改革背景下的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分析[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2018(008):120-121.
[2]康晓玲.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2019(005):20-21.
[3]赵战武.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研究[J]科学研究,2020(001):33-34.

摘 要:随着现代化的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孩子的素质教育和艺术细胞的培养,而能够培养学生艺术修养的小学音乐在小学课程中所占据的地位就越来越重要,且在小学阶段就开始培养学生的音乐细胞还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而合唱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是最为适宜的一种教学方式去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在音乐课堂上使用合唱对学生进行教学时一定要充分地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以此来保障合唱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自身音乐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分析
        前言:小学音乐课堂所展现出来的重要性在近些年来愈发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而合唱教学作为小学音乐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也受到了教育界的重视,且具有良好的合唱能力对于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培养自身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审美能力非常关键,这也是有效培养学生提升自身综合素质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小学音乐教师一定要在合唱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实际去引导学生参与到合唱活动中,以此让学生在进行合唱的过程中无意识地去培养自身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
        1 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教师不愿教授合唱歌曲
        在小学阶段进行教学的大多数音乐教师都存有认为合唱教学不重要的心理,且进行合唱教学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配合能力以能够让歌曲的演奏具有优美性,但是音乐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往往难以调动学生集体合唱音乐的积极性,而这也是导致教师不愿教授学生进行合唱最重要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在小学进行音乐教学的教师往往不具有相应良好的专业能力,所以无法让自身对学生的教学达到满足社会对音乐教育提出的要求,这也是导致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过于重视学生音乐素养而忽视合唱教学的原因。
        1.2 学生学习合唱歌曲有畏难情绪
        因为合唱所需要的声部要求是比学生学习其他歌曲所要求的更高的,且这些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所具有的音乐知识还无法让他们更好地体会到音乐合唱的韵味,所以在合唱过程中会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去不断的打击他们学习合唱音乐的积极性,这也就容易让他们在学习合唱时形成畏难的情绪。其次,对学生进行音乐的合唱教学还需要学生之间有着密切默契的配合,而这种默契配合是需要对学生不断的进行重复的训练才能够有所形成的,而在这个训练的过程中是需要经历很长一段时间的,学生往往会在这个时间段中感受到学习音乐的枯燥而形成对合唱的畏难情绪。
        1.3 教学方法单一,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根据目前对小学音乐教学的研究来看,音乐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存在有许多不合理的情况,许多音乐教师过于依赖传统的教学模式用语言为学生讲解枯燥的音乐乐理知识,学生长期处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往往会觉得合唱知识枯燥无聊而不愿意去学习。其次,虽然进行合唱是需要通过不断地重复训练去培养学生之间的默契协作,但是教师不从技巧方面对学生进行合唱知识的传授而一直让学生重复歌唱同一段歌词,这种单调乏味的教学模式会严重的打消学生学习合唱音乐的积极性。
        2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1 提升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活力
        想要让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积极的学习合唱音乐知识就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处于小学阶段还不具有成熟心智的学生来讲,只有让他们从内心中感受到学习音乐合唱的快乐才能够让他们去主动地进行学习。
        例如,小学音乐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合唱培训时,可以采取分组教学的方式去有效的培养学生形成小团体意识,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逐渐的融合并形成一个最大的班级合体进行大合唱,而这种由小团体的合唱逐渐融合成为大团体的方式也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其次,教师也可以设置一些奖励方式去不断地鼓励学生有意识提升自身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让这些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合唱的过程中以更好的感受合唱的魅力。
        2.2 注重方法指导,提升合唱能力
        想要让小学的学生通过学习合唱音乐知识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就需要音乐教师有方法的对学生实施策略教学以引导学生的学习。其次,每一首合唱的音乐都具有其相应的韵味,而小学生缺乏相应的生活阅历是无法将每一首歌曲的韵味都完美唱出来的,所以教师在对小学进行音乐教学时要结合音乐的特点去培养学生的合唱水平。
其次,每一种风格的音乐也都有其相应音乐格调、音色和情感的特点,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还需要引导学生去掌握歌曲所具有的音调,从多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律动感以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合唱热情。如若学生在合唱的过程中出现了例如音调掌握不全或者转调不够及时的情况,教师一定要及时地为学生指出来并实时地引导学生进行更正。
        2.3 充分利用器乐进行辅助教学
        在学生们进行合唱音乐的学习时还需要使用乐器对教学进行辅助,且使用乐器也能够让学生们的演奏更加的悦耳动听。因此,教师在对学生音乐合唱的教学中也要有意识地利用乐器,更好地在各个方面对学生的音准进行规范化指引。其次,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使用乐器对学生进行不同声部的练习,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在不同声部的深入练习中更好地提高自身所具有的合唱的水准。
此外,在教师使用乐器引导学生进行合唱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技巧的引导和培训,在这个培训的过程中是能够在很多方面促进学生自身综合音乐素质不断提升的。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合唱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并不断的陶冶学生的情操,这对于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养成健康的身心并能够快乐地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纵观我国小学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的合唱教学就能够发现,合唱教学还存在有一些较为严重的问题在制约着学生各个方面的发展,所以要想让每个学生在音乐合唱的教学中都能够获得适合自身发展的知识,就必须要让小学音乐教师合理的调整合唱教学的方式以构建良好的合唱氛围,从而在调动学生合唱热情的基础上不断的促进音乐教学效果更快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蕾.基于教学改革背景下的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分析[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2018(008):120-121.
[2]康晓玲.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2019(005):20-21.
[3]赵战武.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研究[J]科学研究,2020(001):33-34.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秋长维新小学  刘丽丽  5162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