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9月下   作者:邓雪梅
[导读] 文本解读,旨在引导学生解读文本,走进文本,品读语言文字,体会文本中的深厚情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重庆市北碚区复兴小学  邓雪梅 400700

摘要:文本解读,旨在引导学生解读文本,走进文本,品读语言文字,体会文本中的深厚情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然而,在实际小学语文教学中,文本解读依旧存在各种问题,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造成了不利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注重文本阅读的作用,关注学生阅读水平,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基于此,本文章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策略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本解读;策略
        引言
        阅读是学生进行语言知识积累和理解的重要途径,需要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梳理各种阅读技巧,组织学生进行各种阅读训练。文本解读就是阅读中的一个重要方式。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课文进行精细阅读,鼓励学生进行逐字逐句的研究,品味文章中的内涵,积累相关的语言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单一
        如今,小学阅读的教学还停留在传统教学上。教学模式枯燥陈旧,对学生的阅读训练以及技能训练并没有科学的课程安排。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训练时也只限于书本上的一些内容,灌输性地让学生们学习好词好句,或者让他们自行去阅读文章。再由老师讲解文章中的内涵,重点标记里面的优美词句。长期这样下去,学生没有办法进行发散思维,会永远处于被动状态。
        (二)阅读时间被挤占
        阅读是需要大量时间保障的,目前小学生被大量的家庭作业所裹挟,或者是报了很多课外辅导班,几乎很少有时间可以静下心来全篇阅读文章。而且阅读所需时间较长,短期效果却并不明显,这也让一些家长不愿意孩子花费大量的时间在阅读上,从而使得阅读的时间被剥夺或是被限制。除了阅读教学课之外,部分教师在课堂上也并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沉浸式阅读,主要是因为课堂时间非常有限,如果知识类的教学任务没有完成,那么对学生的成绩就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策略
        (一)深入理解文本语意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秋题牡丹丛》一诗中,不仅写出了深夜的花的美丽之处,更是夜深人静之时,诗人心灵上的休憩。一切烦恼与喧嚣都湮没在沉沉的深夜,即便此时的满地残花,所散发的魅力依然让人无法抵挡,这也是平常所看不到的情景。教师在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领悟文本情感,需要对文本进行解读,让学生感受到文本中平常无法看到的奇妙之处。因此,教师要以文本语意作为切入点,引领学生从普通的语言文字中窥探作者的独特匠心,从遣词造句到谋篇布局,再到情感表达,学生必然能从文中挖掘出不同寻常的韵味。


教师在文本解读中,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引领学生及时关注语言的深层含义,促使他们在阅读主动去探索,收获惊喜的同时,还能体验到文本阅读的快乐,最终领悟其中情味。
        (二)开展语文阅读指导
        在语文课程中指导学生进行文本的细读,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足够的指导能力,教授学生相关的阅读技巧,而且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提高学生阅读的效果。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程中,教师要充分结合文本解读的指导要求,坚持以学生为根本,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指导学生进行文本的细读,通过设置各种趣味性的情景,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各个层面的分析、研究,从而真正掌握课文的内涵。
        (三)引导学生思考
        在选择文本内容的时候,教师首先要深入地分析文本内容,将学生不理解的内容提取出来,驱动学生迁移知识和经验,分析这些内容,通过突破阅读障碍,实现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同时获得阅读满足感。让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是每一个教师都希望做到的事情。要让学生对语文阅读产生兴趣,教师就要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生活经历、认知水平和思维方式等方面进行引导,让学生愿意琢磨文章的意义。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发现并给予正确的引导,而不是直接告诉他最后的答案,不是让学生单纯地记住这道题的答案,更重要的是为了让他理解做这道题的真正意义。为了提高文本解读的效率,教师也应该设置一些重难点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自己去领悟。这样比学生死记硬背来的好,也比教师灌输式教育来得更为印象深刻。
        (四)引导学生参与阅读教学设计
        教师设计个性化阅读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文本和学生特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适当放手,让学生参与教学目标的设计。因为教师面对的学生群体是由不同的个体所组成的,如果教师只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很有可能会产生一些并不符合个别学生学情的情况,而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目标的设计当中去,不但可以使学生的表现更加符合个性化阅读的要求,同时也可以给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目标设计提供一系列的参考,让教学目标的设计更加具有针对性。学生通过实践参与,也可以使自身对教学学习目标的认知更加深刻,从而更为有效地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解读的展开,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帮助学生梳理各种阅读技巧,利用各种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与改革,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多方面的探究,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技巧,让学生真正实现对文本的细读和体会。
参考文献
[1]武金凤.小学语文文本解读及教学路径探赜[J].新课程研究,2020(31):48-50.
[2]陈恬.深度解读文本,让学生畅享语文精彩[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20(11):76.
[3]王艳霞.基于“儿童立场”的小学语文文本解读策略[J].山东教育,2020(28):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