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明礼仪教育在一日活动中的有效实施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9月下   作者:徐秀娟
[导读] 蒙特梭利认为儿童的社会规范敏感期在2.5-6岁,两岁半的孩子开始脱离以自我为中心,而喜欢上了交往活动、群体活动。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长城学校附属幼儿园  徐秀娟 516100 

【摘要】蒙特梭利认为儿童的社会规范敏感期在2.5-6岁,两岁半的孩子开始脱离以自我为中心,而喜欢上了交往活动、群体活动。利用好这个儿童学习敏感期,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学习日常文明礼仪礼节,使其日后能自觉遵守社会规范,这样更有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本文将从文明礼仪如何和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进行有机结合,引导幼儿主动学习、促进幼儿学习能力的发展谈谈幼儿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
【关键词】幼儿教育 文明礼仪 行为习惯 一日活动
       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实施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明确提出要注重幼儿文明礼仪行为表现的培养对其一生产生的积极影响。因此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是大势所趋。
        一、创设良好的文明礼仪环境氛围   
        校园对孩子的教育是在孩子们的一生的教育历程中是不可缺少的,幼儿在园里的每一天身处的每一个活动场所,与身边的同伴和老师们的相处,时时刻刻处处都影响着孩子们良好行为习惯和礼仪的形成。
        (一)在环境中渗透礼仪教育
         1.幼儿园的宣传栏
        我们把在园内和各班级开展的文明礼仪主题教育活动有关内容通过家园宣传栏呈现给家长,有助于家长能及时了解班级的课程进程,从中获取最新的育儿资讯和科学的教育理念,鼓励家长与幼儿园沟通与交流,引导家长积极配合班级的文明礼仪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
        2.班级的环境创设
        创造性地把文明礼仪主题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幼儿集体活动照片、幼儿美术作品、学习问卷调查表、礼仪亲子剪报等这些活动素材融入到孩子每天身处的活动环境里。这些熟悉的、经验性的、形象生动的环境熏陶,为孩子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孩子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感知礼仪、习得礼仪。
        (二)创设良好人文环境
良好师生关系及同伴关系是幼儿学习文明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教师要从细节做起,从自我的着装、仪容仪表、言行举止上纠正自己一些行为上的随意,积极正面地影响幼儿的行为规范。除此之外,同伴间的友好相处、互助互爱的和谐关系也能对孩子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一日“习惯”在于晨
        陈鹤琴先生的儿童观里指出,儿童喜欢模仿,模仿是儿童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方式,模仿使他们更容易接受教育。每天从幼儿入园、离园开始,让幼儿学会观察与模仿学习老师、同伴们的互致问候和关怀,使幼儿能自觉正确地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培养良好的个人礼仪习惯。早晨幼儿的一声“老师,早上好!”老师们的温柔回应“宝贝,早上好!”体现了师生之间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离园时,师生相互道别……幼儿就在这样的相互模仿学习、良好交往氛围中自然而然地习得了交往礼仪。
        三、在集体教学活动中融合文明礼仪
        (一)良好的常规,是学习礼仪的体现
        良好的班级常规,是幼儿学习文明礼仪的前提条件。


孩子们在进行集体学习活动中能认真耐心倾听别人的讲话,尊重他人的意见,知道轮流发言,爱护图书等学习用具,这些都是学习礼仪的具体表现。
        (二)主题活动中,整合礼仪教育
        将文明礼仪的教育和学习渗透到各领域的学习活动中,利用主题活动丰富幼儿礼仪知识,如:个人基本礼仪、家庭礼仪、学习礼仪、交往礼仪、公共场所礼仪、节日礼仪等。针对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和学习需要,挖掘有关文明礼仪教育内容进行整合。如小班主题活动《我在这里》,让幼儿懂得应答也是一种礼仪体现,发展幼儿的社会性品质,培养幼儿注意倾听他人说话的习惯。中班主题《我长大了》,让孩子知道自己长大了,积极学习自我照顾的方法,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主动为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关心家人,为家人分担,这些都是爱家、关心家的表现。大班主题活动《围着小树做游戏》,使幼儿懂得爱护花草树木,提高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知道爱护周围环境的意义。
        三、生活活动中渗透文明礼仪教育
        1.盥洗
        在盥洗的环节中,排队拥挤,弄湿衣服等是孩子们时常出现的现象。这时,老师们可以将正确的洗手步骤编成洗手礼仪儿歌,引导幼儿集体洗手时按照正确的洗手步骤,排队应当先后有序,知道相互谦让,节约用水。
        2.进餐
        引导幼儿餐前能对为自己准备食物的厨房叔叔阿姨表示感谢,知道如何正确使用餐具。用餐时能做到不与同伴交谈、不偏食、不挑食、进食时注意细吞慢咽、端正用餐。餐后能自己收拾自己的碗筷、清理桌子、自觉漱口、把嘴巴擦干净。同时,鼓励幼儿积极主动为班集体服务,在学习餐桌礼仪的同时,养成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
       3.午睡
        睡前,教师可以适当地让幼儿听听音乐、念念儿歌,安定幼儿情绪,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要注意培养幼儿正确的睡姿和习惯,不影响他人睡眠。起床后,指导幼儿能快速按次序穿好衣服,收拾整理床铺;其它生活活动中,也应渗透相应的礼仪教育,可以把生活行为规范编成朗朗上口的生活礼仪儿歌贯穿于每个环节中,如幼儿在喝水时:小水杯,双手拿;接好水,慢慢走;小心喝,不浪费;小水杯,归原位;幼儿入厕时:好孩子,不拥挤;大小便,冲洗净。
        四、区域游戏活动
        区域活动的开展为幼儿提供了主动探索学习、交往合作、分享交流、习得交往技能和交往礼仪的机会。在游戏活动中,幼儿能积极与同伴协商分工,和同伴交流时知道不能大声喧哗,不影响他人的工作;在出现矛盾冲突、遇到困难时学习该如何商量解决;在收拾整理物品时知道要物归原位。在游戏活动中,幼儿需要承担自己角色的责任和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角色扮演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快乐和满足,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加深了幼儿对礼仪语言的理解。
        五、户外游戏活动
        户外游戏活动体现了幼儿间的团结协作、分享互学、自我保护、遵守规则的能力和习惯。,孩子在快乐的游戏活动中遵守运动的基本常规,从而由内而发地自觉遵守各项游戏规则,提高自我安全意识,个人行为从他律阶段过渡到自律阶段。
        幼儿文明礼仪的教育需要长期的、潜序渐进的教育教学规划。将文明礼仪的教育学习生活化,融入到幼儿一日学习与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中,激发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幼儿学习能力的发展,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陈帼眉 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评价手册北师大出版社。(2004年)
[2]孙云晓、张梅玲主编的《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北京出版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