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低年级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探究 姜丽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9月下   作者:姜丽
[导读] 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有些小学教师并不能全面地认识有效教学。


重庆市北碚区复兴小学  姜丽  400700

摘要:小学是学生发展数学思维的启蒙阶段,也是初步产生数学理念的关键期,因此,教师应不断转变教育理念,并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思维障碍和情感变化,采用行之有效的方式展开教学,这样不但能够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和理解难度,而且能够唤醒学生的认知兴趣,从而保障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低年级;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有效策略
        引言
        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有些小学教师并不能全面地认识有效教学。即部分教师将有效性误解为运用最短的时间,运用最为直观的语言,让学生最为高效地理解相应的数学知识。这种教学理念忽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也体现出未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空间的教学现状;易导致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较为严重的依赖心理,缺乏独立学习意识和能力,进而造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低。
        一、巧借多媒体技术开展趣味数学课堂
        首先,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技术作为辅助教学工具应用在数学教学中,即使是低年级也有很多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此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促使学生得到更加长远的发展,让学生可以充分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的图片展示以及图形处理工具将抽象的知识展示给学生,以此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情境创设,低年级学生阅历不足,对教学内容中提到的一些背景或者事物并不了解,此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展示这些内容,促使学生对此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便于学生更好地做题。同时,多媒体技术也可以作为游戏的辅助工具应用在教学之中,教师可以利用声音功能为学生播放音乐,也可以将游戏的过程与规则制作成视频播放给学生看,使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掌握某些数学知识点的定义及规律,以此确保学生能够更加高效地理解数学知识内容,提高学习数学知识的质量。
        二、立足于实践,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当中问题的提出主要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但是这些也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层面。因此教师的问题情境创设还要立足于最终的数学知识实践,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通过实践来认知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让问题情境更具有实践性。如教师可以在问题情景当中引导学生通过手工游戏的方法加强学生对问题情景当中问题的认知和实践。比如,在教学“直角”等相关问题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用学生生活当中比较常见的钟表来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提出问题:钟表上显示的几点是直角。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时钟的手工制作,在学生用纸板制作好时钟之后就可以亲自实践,在时钟上的直角分别是几点。


这样的方法,既能够结合学生生活当中的常识,又能够让学生对直角进行更加直观的学习和认知,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便于问题的解决,凸显出问题情境创设的价值,实现有效教学。
        三、利用小组合作,提升合作意识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由此可以看出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合作的重要性。笔者在进行“观察物体”教学时,根据学生的个性规律和实际学习水平等综合考虑,将学生进行科学分组,然后老师让学生利用小木块摆出不同的图形,每个平面都一个学生观察说出自己的观察结合,小组组成将每个成员观察结果记录下来,笔者让学生分析为什么每个方位的学生观看的结果都不一样?学生对进行独立思考,将自己想到的观点分享给小组成员,成员们探讨会给予不同的意见,通过小组成员间的集思广益,最终找到问题的答案。笔者在整个过程中要充当辅助者,参与到学生小组讨论中,纠正学生错误的观念,给予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快速定位问题的核心,进而解决问题。学生在小组讨论中会提升自主思考能力和个人表达能力,增强团队协作意识,有助于获取到更多的知识,促进全面发展。
        四、引入生活情境,启发学生探究兴趣
        要想切实提高数学教学效率,教师就要重视生活教学,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使课堂教学富有生活气息,加速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和吸收。例如,在“千克、克”的教学中,这是关于质量单位千克、克的学习内容,其中,克、千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为了使学生更为便捷、高效的认识克、千克的数学概念,我将生活中用于计量的盘秤、苹果、香蕉、橘子等实物代入其中,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克、千克在具体生活中的作用,如一个苹果重200克、一个鸭梨重150克、一把香蕉重1千克、一个排球重450克等。学生看到与自己生活实物息息相关的数学知识,纷纷拿起自己的文具盒、书本、笔记本等物品进行称重,进而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克、千克的认知基础,激发学生对新知的探究心理。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不仅能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还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生活理解。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开展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真正地从实践教学中,发现个人存在的问题,并注重教学反思的完整性,即从备课、教学过程以及教学结果分析,并在此过程中,真正抓住教学问题产生的根源,从而制订具有针对性的策略,并在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与此同时,小学数学教师应落实学习的原则,即向其他教师虚心请教,学习他人优秀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并将之运用到个人的教学中,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曹娟.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效率的提高策略研究[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9(06):22-23.
[2]王冬青.提高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J].试题与研究,2019(14):90.
[3]毛桂琴.新课改下提高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1):1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