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与弘扬渠道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9月下   作者:周光辉
[导读] 红色文化从本质上讲属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遗产,是革命文化的宝贵财富,集聚中国特色意识形态和政治形态,不断弘扬红色文化精神可以帮助人们深入了解红色历史,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从而提升党性教育效果。

深圳市宝安区石岩街道文化体育中心  周光辉 广东深圳 518108

摘要:红色文化从本质上讲属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遗产,是革命文化的宝贵财富,集聚中国特色意识形态和政治形态,不断弘扬红色文化精神可以帮助人们深入了解红色历史,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从而提升党性教育效果。
关键字:红色文化;精神内涵;弘扬渠道
        前言
        红色文化主要指革命战争年代涌现出的非物质文化和物质文化的统称,红色文化精神指红色文化的“魂”,具体涵盖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同时也包括物质文化,比如红色历史标志物、革命战争遗址、革命纪念地等,在社会发展进程中,被赋予了新时代的伟大使命。
        一、红色文化精神内涵的挖掘
        (一)新时期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
        从广义上讲,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具体包涵革命精神,倡导革命时期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从微观上讲,红色文化精神内涵已经渗入到教育、社会文明、价值体系构建中[1]。红色文化精神在新时期已经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主要包含“艰苦奋斗的生活作风”、“谦虚谨慎的工作作风”、“不懈奋斗的理想信念”等。因此,要想充分挖掘其内在要义,就必须将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相结合,由“外”到“内”,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传递爱国主义情感,构建爱国主义情操,深挖民族精神,将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与红色文化精神相协调。
        (二)具体案例分析
        广东省深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精心构筑陈郁故居纪念馆,陈郁是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曾任广东省省长,是深圳人民的骄傲。1925年陈郁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省港大罢工主要领导工作。1930年在中共六届三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1931年在四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957逝于广州。陈郁故居由三间瓦房和一个小院子组成,2016年7月完成第三次修缮和重新布展后对公众开放,三间瓦房被改成了第一、第二、第三展室,并增设了“陈郁生平展览”,通过文献史料和图片展现了陈郁同志光辉的一生。陈郁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始终坚持并追寻“救国救民”的人生理想,在革命时期创造出可歌可泣的伟大事业。通过梳理陈郁革命事迹的发展脉络,深入地从成长历程、学习理论、教育观、精神引领、党性修养、思想内涵等多种方面挖掘红色革命文化价值,引导人们坚定共产主义精神信仰。宝安区打造阳台山革命历史文化长廊,深挖革命历史,激活红色基因,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成为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生动课堂,以及广大市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场所,擦亮红色文化品牌,引导社会新风尚。
        二、红色文化精神内涵的弘扬渠道
        (一)弘扬红色文化精神内涵的具体措施
        弘扬和传播红色文化精神,应该不断创新传播渠道,打造红色文化教育基地,面向整个社会和群众,使其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2]。定期开展红色文化网上讲堂,梳理革命历史时期红色影像,创建红色文化旅游活动,开展重大纪念节日的教育活动,打造红色文化教育链和宣传链,从而充分发挥红色文化教育作用。



        (二)具体案例分析
        笔者以广东省深圳市为例,从城市红色文化资源入手,可以利用新时代信息技术的便利性,推动红色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具体做法如下:
        1.整合红色旅游资源,促进产业融合
        围绕阳台山革命根据地打造核心红色旅游聚集区,与自然保护区旅游相结合,实现旅游资源共享,充分利用文旅结合的方式,把开发红色旅游产品与休闲、娱乐结合,与商业发展融为一体。创新文化宣传的内容和形式,通过“一日游”的方式,将东江游击队指挥部旧址纪念馆、中共宝安县委“一大”纪念馆、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陈郁故居、东江纵队北撤纪念亭、赤湾左炮台、南头古城博物馆、中英街历史博物馆等红色资源进行整合,创新省内红色旅游线路,将地域特色文化相结合,丰富旅游内涵,提升产业融合度。
        深圳市宝安区石岩街道结合文化名人大营救等重大事件,开发“胜归来”红色拓展训练营现场教学活动,融入“营救篇、守护篇、发展篇”三大板块内容,以“红色文化+拓展+团队合作”的形式,行走阳台山游击队员疗伤石洞、藏兵洞、蕉窝村等遗址,队员们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受到了革命精神的教育和学习。同时,设计线上打卡活动,在数字博览馆插入“红色印记”板块,形成石岩特有的红色文旅地图,党员群众均可在微信小程序上游览红色文旅路线,参与知识问答、兑换运动步数,了解石岩红色印迹、景点等知识,成为宣传石岩红色文化的重要阵地。
        2.开发文化发展新模式,提升特色品牌影响力
        红色文化的开发与挖掘,不仅需要与特色地域文化相结合,还应该与高校教育相结合[3]。通过校园文化渗透,积极鼓励并引导高校大学生对红色资源进行参观,利用直观形象的现场教学法,加强对青年学生的党史教育、国史教育、思政教育,增加红色文化品牌影响力。从高校校训、校风、校纪三个层面,在学生脑海中根植“红色教育”,引导坚持正确方向,建立示范性院校。其次,地方文旅机构、统战部门、教育部门利用“文化+”的形式,建立富有时代气息的文化馆藏资源,延伸红色文化产业链,实现“产业+实体”的创新性融合,从而开发红色精神内涵的宣传推广新模式,实现革命精神弘扬和延续。
深圳市宝安区石岩街道因地制宜,以点带面,将辖区各个革命遗址串连起来,形成多条环阳台山和环乌石岩“红色足迹”线路,引导党员干部及广大市民游览、打卡、学习。推出党建+英雄阳台山路、重走东纵路、红色印记定向行等系列红色主题教育现场教学活动,以城市打卡的形式,将石岩城区与阳台山革命遗址串连起来,组织党员干部、学校师生、辖区企业家“走石岩、温历史、看成果、促发展”,从而提升红色文化影响力和渗透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红色文化精神具有文明传承的价值功能,应该结合地方特色,做好文化资源挖掘,对革命遗址进行保护和开发。充分利用文旅结合的方式,实现旅游资源共享,延伸红色文化产业链,实现红色血脉的弘扬和延续。
参考文献:
[1]谈思嘉. 大力拓展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研究--"建党精神与红色文化基因"学术研讨会综述[J].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20(1):62-64.
[2]王春颖. 反思与守望:皖北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9, 040(011):109-113.
[3]卞成林, 阳玉平. 全方位,多维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广西民族大学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卞成林教授访谈[J]. 社会科学家, 2020(5):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