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李玉芝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9月下   作者:李玉芝
[导读]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上进行德育工作,应该要让德育工作深入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使学生从潜移默化中受到德育教育的影响,有效地提升德育教育的效果,符合新课标改革环境对于学生的需求。

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第六小学  李玉芝

摘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上进行德育工作,应该要让德育工作深入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使学生从潜移默化中受到德育教育的影响,有效地提升德育教育的效果,符合新课标改革环境对于学生的需求。基于此,本文将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做好德育工作的有效措施,以此供各界相关人士进行交流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工作;教学措施
        引言: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教育活动的开展,以培养更多的全方面发展型人才,为国家发展奠定人才基础。小学这一个阶段正是学生的成长时期,被视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阶段。这是因为在这一个时期,无论是学生的思想或者行为,都容易受到影响。因此,在小学的语文教学课堂中进行德育教育工作,使得育教育工作深入到日常的生活之中,对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小学语文教师也应该重视在语文教学中做好德育教育工作,以达到培养人才全方面发展的目的。
        一、联系课文教学背景,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语文教科书上的文章大部分选自历史背景且有着令人敬佩的情怀以及行为的文豪、大家的作品,这一些作品的创作背景比较艰辛、具有激励人,鼓舞人等情怀的作用,利用这一些文章进行小学语文的教学,不但可以让学生学习到相关的基础语文知识点,还能够使学生从中学习到做人的道理,得到精神上的鼓舞和灵魂上的升华。而小学语文教师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做好德育工作,有必要抓住小学语文教学课本中的一些文章的教学背景,通过联系文章作品的背景或者是作品创作者的背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能够在语文的学习中提升道德素养。例如,在进行小学语文《小英雄雨来》这一篇课文的教学时,教师先讲解这篇课文的背景,即该篇课文是作者描写抗日战争时期东方红少年保卫兵得一个缩影,是为了歌颂在抗日战争时期老年、妇女、少儿等为保护祖国与敌人进行顽强斗争的勇气以及爱国之情。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假如自己生活在抗日战争时期,在面临敌人时应该怎么做?是否会像小英雄雨来那样,尽自己的所能去保卫国家?又为什么在抗日战争中,面对敌人可以那么勇敢?是什么让小英雄具有足够的决心和勇气与敌人抗争?这时候学生就会陷入沉思,然后小声与周围的同学进行讨论,获得自己的答案。教师让学生举手发表言论回答问题,并得出总结:因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家国的归宿感,使小英雄们有勇气与敌人进行抗争,而又因为爱国主义精神让他们能够誓死保卫国家。通过联系背景,可以让学生们在语文课堂之中感受到来自民族的自豪感、使命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怀,有效地达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德育教育工作的目的。



        二、有机结合语文知识,深化德育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与德育教育的内容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在小学语文任何一个阶段都可以非常的自然地进行德育教育。无论是在诗词还是文章教学之中,都能够有机的引入德育教育,让学生从中获得一定的人生道理。例如,在进行小学语文《七律·长征》这一首诗的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学生阅读诗歌,找出诗歌的词眼、意境词,以了解诗歌的背景。然后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学生通过讨论《七律·长征》所描写的画面,让小组代表上来回答。《七律·长征》这首七律是作于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曙光在前,胜利在望,满怀豪情写下的,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画面去感受这一首七律所要表达的自豪、无畏之感。让学生从中找出意境词,举例在哪一些诗词中还将出现同样的词语,表达同样的情感。提出问题作者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创作出这一首曲?如何将爱国、自豪的情感表达的如此浓烈?通过这一系列问题,对学生展开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爱国情怀,树立爱国思想,领会爱国主义精神与家国自豪感。在进行诗词知识的教学中穿插德育教育,让学生在语文课堂的学习之中获得情感上的升华[1]。
        三、准确把握课文内容,强化德育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所选择的文章,大部分具有育人的道理,能够帮助小学语文教师很好的联系德育教育,在进行小学语文学习的过程之中,进行德育教育工作,让学生在获得知识同时,学习到一些人生道理。但同时这也需要教师准确的把握文章的内容,抓住进行德育教育的时机,开展相对应的德育教育工作。例如,在进行小学语文《我不是最弱小的》这篇课文的备课阶段,教师应该对该篇课文的内容具有足够的认识,了解到该篇课文主要的是让学生学习谦让以及保护弱小。在给学生讲述该一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竖立有爱之心以及保护弱小的信念。教师可以在让学生阅读课文之后说出该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让学生思考这篇课文教会的人生道理。有学生回答这一篇课文主要教会他要自豪、勇敢来面对以及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人。然后教师让学生叙述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去保护比自己更加弱小的,这时学生就会分享自己的经历,并养成在日常之中主动去保护弱小的思想,达到德育教育目的[2]。
        四、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之中进行德育教育工作,需要语文教师将德育教育工作渗透到语文教学的每一个阶段之中,抓住语文教学活动中的联系点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学会做人的道理,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 吴楠楠. 立德树人,成人成才——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 华夏教师, 2020, 000(002):65-66.
[2] 莫剑. 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好德育工作[J]. 当代家庭教育, 2020, 000(002):P.163-1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