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中如何激发教师能力度及学生执行度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9月下   作者:黄麟淦
[导读] 学生对于探究性的学习过程具有关键性的指导作用,也离不开教师在旁的指导。

广西省钦州市灵山县灵城镇苏屋小学  黄麟淦  535400

摘要:学生对于探究性的学习过程具有关键性的指导作用,也离不开教师在旁的指导。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精力旺盛的时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较重,但由于自身自制力不足,就需要教师在旁引导,将学生作为整个教学课堂对中心主体地位,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人思想以及发言,从而可以不断的提升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为学生后期数学的学习奠定良好的知识积累基础。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中如何激发教师能力度及学生执行度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激发教师能力度;学生执行度
        引言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意识到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并非是对知识的讲解,更重要的是需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学习习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多样化的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程教学体系,构建高效课堂。
        一、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而言,正处于初步认知的阶段,又没有对数学学习形成一个系统且全面的认知,且由于受到老师的极大影响,极其容易对数学学习产生误差性的认识。例如,对于一部分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而言,不仅与老师之间没有形成明确且温馨的沟通与交流,并且在与老师的交流过程中也没有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所需所想,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时,只注重课本内的复杂知识而没有注重实际的运用;还有一部分认为,一旦老师没有形成良好的教学方式和积极具有吸引性,的确性活动,也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让学生对整个数学学习产生厌恶心理。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认知能力较差的阶段,对于任何事情都处于较高的好奇心和热情,由于学生自身的自控能力不足,无法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使投入更多的专注力,这就需要教师充分的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和帮助学生投入到数学学习过程中,以积极有效的方式来为学生进行数学课程的教学,并且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充分的尊重,对于不同成绩的学生也要平等对待,学生之间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实现师生平等的教学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参与数学课堂的积极性和热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和世界的奥妙。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探索流于形式
        现阶段小学数学课堂发展过程中主要面临的挑战就是教学探索模式只重表面而不重内涵,无法有效地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从而可能无法从根本上保证整个课堂质量的有效提升。及时一部分教师对学生的个人思维能力做出相映的培养,也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整个教学模式流于形式的现象,无法突破传统教学方式和理念的桎梏作用。
        三、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中如何激发教师能力度及学生执行度
        (一)着眼培养质疑的科学态度,做学生探究的引导者
        大部分的学生都忽视提出问题的重要性,仅仅在课堂上根据老师所提出的问题来进行分析与解答,从而忽略自身提出问题能力的不断提升。这就需要学生不断的培养自己的质疑科学的态度,不断的提升良好的思维思考的能力,还需要教师积极的帮助学生做出问题的提出,带领学生去积极的进行问题的解决,发挥学生的主导权作用。



        (二)开展“小教授授课”制
        老师在进行教学方案的制定和规划的过程时,必须以学生个人思想为中心,不断的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尊重学生的个人思想以及独特的思路,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发挥自主创造能力的环境和课堂,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发散思维,不断的提出问题并对问题进行解答,从而可以全面的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反转课堂,让学生扮演老师的角色来为学生进行解题思路的讲解,从而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整个数学课堂的积极性与热情,还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吸收数学知识以及各知识点的讲解,对于别人的不足之处可以明确地找出问题的关键,从而也就在这样不断纠错与吸收优点的过程中,使学生的个人探究能力得到长远的提高。
        (三)教师以身作则,培养学生倾听能力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必须发挥指导作用,对学生的个人观点和想法进行积极的倾听,并帮助学生也在这样影响作用下养成良好的倾听动作。学生要积极的倾听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的内容,老师也必须积极的倾听学生的个人代表发言,并利用课堂的时间来进行观点故事的讲解与表演,从而可以让学生在锻炼中明确倾听能力是一种个人素养的表现,还能激发学生参与课堂表现的活力,让学生可以得到更好的素质成长。
        (四)通过开展数学文化教学,实现提升小学生的核心素养的目标
        数学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具有高度的难度性,由于数学原理和公式无法让学生轻易的掌握,还需要学生个人具备较高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参与数学课堂的积极性和热情,甚至可能在课堂上无法专注于老师的每一个讲解思路和课程的流程。数学教学具有丰富的历史经验和文化底蕴,这就需要相关的数学教师充分的挖掘历史经验中的有效方式和特征,来为学生进行积极的数学教学,从而可以从更深刻的方式来提高整个教学环境的文化性,不断的提升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个人素养和综合能力。
        (五)开展合作探究,发展数学思维
        合作学习模式是随着时代潮流的发展而逐渐衍生出来的一种新兴的学习方式,该方式不仅将学生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还将整个教学手段放置在学生个人思维能力的提高与个人学习能力习惯的培养上来。在数学教学中利用合作探究模式,需要学生降低对老师的依赖程度,让学生发挥积极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思考能力,在小组合作的方式下,老师抛出问题,让学生在组内进行积极的探讨,从而可以发散学生的个人数学思维。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数学教学中,当学生探究活动的方式方法出现偏差或者错误时,教师应适时的给出指导,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采用趣味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进行主动且有效的数学思考,逐步锻炼数学思维,提升学科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汤柳红.小学数学教师课堂上的提问技巧[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9(12):63.
[2]吴翠云.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9(12):99.
[3]许威.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华少年,2019(36):223+226.
[4]朱丽.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建构[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三).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676-678.
[5]王艳玲.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的表现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8.
[6]陈义明.促进专业化发展激发教师内驱力——关于农村山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8):5.
[7]赵霞.激发教师语言魅力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J].新课程(小学),2018(05):1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