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传承 韩笑俐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9月下   作者: 韩笑俐
[导读] 在当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过程中,在农村文化建设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便是优秀的传统文化色彩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馆  韩笑俐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在当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过程中,在农村文化建设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便是优秀的传统文化色彩,传统文化的体现一方面是农民日常生活劳作中的精神文化的需要,同时另一方面也是提高农村经济建设的发展水平和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因此优秀的传统文化涵盖了一定的农民的思想理念、人文精神、道德准则以及时代创新的精神,所以要大力发掘我们国家优秀的传统文化,探究传统文化中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从而进一步提升我们整体的国民文化素质水平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意义。
关键词:传统文化;群众文化;传承
        引言
        五千年来,在经过不断的创新与发展演变后,中华民族积累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这些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其中蕴含的是中华民族不断追求的精神向往,中华民族的爱国敬业、仁爱友善、自强不息以及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也在其中体现。但是,随着当今世界的快速发展以及东西方文化的冲击,导致人们过于追求利益以及为了谋求自身的发展而忽略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因此,本文通过分析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重要性以及意义,探究优秀传统文化在群众文化活动中传承的实践。
        1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背景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党的正确领导方针下,我们国家始终秉承物质文明与人文精神共同发展的策略,进一步强调加速建设并完善优秀的传统文化体系,并且在完善传统文化的同时指出要从多个方面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普及传统文化的同时,更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意义和文化底蕴,从根本意义上落实人民群众对物质文明和人文精神的建设需求,为广大人民群众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奠定一定的基础。
        2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首先,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民族团结奋进提供凝聚力。在时代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始终发挥着引领作用,使得全国人民凝聚成一股合力与侵略者展开斗争,解决发展问题,强化各族人民之间的凝聚力。当前,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传统文化传承受到阻力,也相应地削弱了民族发展的源动力,从这个角度来看,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十分关键。
        其次,优秀传统文化是精神财富的沉淀与积累的产物。在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当中,包含较多对国人的道德规范和要求。传承传统文化能够凸显国人精神魅力,从而传承信念与智慧,为人们提供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促进中国梦得以尽快实现。
        最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为国家伟大复兴提供推动力。借助群众文化活动在基层群众中展开传统文化教育,能够促进“五个认同”得以落实,对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梦想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
        3优秀传统文化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传承途径
        3.1依托政策扶持,多元化发展群文活动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一项比较艰巨的工作,它需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而我国政府在其中起到了统筹调度的作用。


自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在党的十六大以后,我国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方面效果显著。对于相关政府或部门来说,首先自身要做到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加强优秀传统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其次,可以利用网络数字平台,打破地点与时间的限制,利用便捷的数字化平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比如说可以通过专门的定制视频,以全新的方式让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能够呈现在人们面前,尤其是现阶段的年轻人,吸引他们了解并关注优秀传统文化的本质内涵,实现不同形式的传统文化的传播与继承。除此之外,政府在开展相关群众活动时要以正确的文化为开展导向,积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正能量,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同时,不能只注重活动形式,要深刻挖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并在活动中有所体现,使群众活动的举办是有目的、有意义的。
        3.2从人们的衣食住行入手,融入传统文化的色彩元素
        当下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衣食住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例如饮食上由原本的五谷杂粮蔬菜水果被洋快餐的垃圾食品所取代,在风俗习惯上也发生了一定的转变,人们越来越喜欢过国外的圣诞节、感恩节等节日,人们越来越喜欢过洋节,其中大部分原因是因为中国的风俗节日在不断演变中失去了原本的节日风俗气息,把原本走亲访友、互送礼品、扫墓祭祀、风俗节日会演的传统文化全部进行简化,逐渐人们对风俗节日的了解越来越少,节日风俗气息越来越淡化,身处这样的生活环境中慢慢遗忘了过节的真实意义,所以更应该在大家的衣食住行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本质,例如在改变周围环境的传统文化氛围,穿着具有代表性的唐装、汉服、旗袍或中山装,跟上时代变化的脚步,品鉴中国的茶文化和酒文化,只要把传统文化加以创新和改革,就能够让传统文化再次绽放新的色彩。
        3.3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物质承载体维护工作
        承载传统文化的载体不同,大多是具有价值与意义的事物,比如最常见的村落整体面貌、寺庙的建筑结构、石碑雕刻文字、古城遗址等规模比较大的建筑体等等,还包括一些体现民族特色的事物,比如,少数民族服饰、器皿、园林建造、雕刻雕塑等,这些都需要安排专业人员予以维护和监督。以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群众文化活动中为目标,应该重视开展宣传工作,将其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结合,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技术,多途径、多渠道、多方位的进行传播和宣传。另外,可以根据人民群众的兴趣爱好,融合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活动,强化不同的群众群体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深度,从而使传统文化内涵能够切实融入到社会体系当中,将传统文化中的内涵底蕴渗透到当下发展的社会中去。例如,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可以将其作为向人民群众渗透传统文化的载体,邀请专业的京剧表演人员参与到各地的文化馆活动当中,为人民群众普及京剧文化,传授简单的京剧表演动作等,促使京剧文化在人民群众的心中扎根。以这样的方式借助群众文化活动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全民的文化素质水平。
        结束语
        总而言之,优秀传统文化的建设需要结合人文精神以及物质条件的共同推动进行,同时更要尽量保留原有传统文化的本质和内在含义,最大限度的展现传统文化蕴含的无限魅力,在优秀传统文化兴起的时期,让中华传统美德源远流长,通过大家的不懈努力不断地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董隽.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的群众文化发展[J].北方文学,2019(12):168-169.
[2]嵇加龙.浅谈书法艺术在群众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J].明日风尚,2018(24):354.
[3]毛志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卷宗,2019,6(3):22-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