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浅析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9月下   作者:陈兵
[导读]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学会设计探究实验方案是突破本节课重难点的一种方式。

深圳福田南园小学  陈兵

        1.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学会设计探究实验方案是突破本节课重难点的一种方式。
        在六年级上册《抵抗弯曲》的教学中,先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路,直接让学生研究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降低学生的研究难度,激发学生的参与度。在此基础上进行开放思考,让学生自主选择研究因数,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有些学生选择纸的宽度,有些选择纸的形状,还有些选择纸的长度来研究。有层次的进行教学方案的设计是一种有效的设计探究实验方案的方式。

       

        2.有效的分组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沟通合作、互帮互助的团队精神。
        在六年级上册《斜面的作用》教学中,三人一小组分组合作实验,探究不同坡度斜面的作用,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亲自动手实验,培养小组合作探究能力以及沟通协调的能力。
        在六年级上册《电和磁》教学中,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实验,亲手体验通电的铜导线可以让小磁针发生偏转的过程,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习惯,以及观察实验现象和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
        3.教材上有些实验材料并不容易获得,或者做实验效果并不理想,教师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实验材料改进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寻找实验材料进行实验的积极性,并能更好地达到实验效果,突破重难点。
        在六年级上册《建高塔》教学中,教材中的黄沙并不容易获取,教师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常见的胡萝卜、泡沫、纸杯、竹签等易得物品,改进实验材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对科学课的参与度,达到了一个良好的实验效果,更加有利于理解如何能更好地建造不容易倒的“高塔”。
        在六年级下册《月相变化》教学中,在模拟月相变化活动中,只能让参与活动的个别同学看到完整的月相,并不能让每个学生看到,为此教师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小球,比如玻璃球、乒乓球模拟月亮,用手电筒模拟太阳进行模拟实验,可以让每个同学都能亲眼看到各种月相形状,学生兴趣浓厚,课堂参与度高,效果显著。
        在六年级上册《用纸造一座“桥”》教学中,利用家中的报纸和透明胶或者胶水造桥,有些同学从增加宽度入手,有些同学从增加厚度入手,有些同学从三角形稳定性强的特点入手,有些从拱形抗弯曲能力强入手,搭建各种纸桥,比较谁的纸桥承受能力强。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4.规范填写实验记录表是进行有效讨论的前提,是突破难点的有效途径。
        在教学中每次实验每个同学都需要填写实验记录表,但是每个同学只能知道自己小组的实验数据和结果,并不知道其他组同学的情况。其实这时候很多同学特别想知道自己做的对不对,想知道其他组的同学有多少和自己一样,又有多少同学的数据和结论和自己不一样,因此利用制作大表格这种方式将每组的实验数据填写到大表格中并贴到黑板上。这时候学生会观察思考和其他组一样和不一样的地方,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沟通问题、表达问题的能力,进而突破本节课重难点。
        在六年级上册《抵抗弯曲》研究纸的抗弯曲能力中,大表格的效果显著,培养了学生依据数据事实以及实验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六年级上册《斜面的作用》研究不同坡度斜面的作用是,大表格有利于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不同坡度斜面的作用不同。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