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古代画论对绘画实践的现实意义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9月下   作者:邓霞 曾雨萱 杨光伟
[导读] 中国古代画论是中国古代画家绘画实践的理论结晶,是中国传统绘画思想的集中体现。

西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邓霞  曾雨萱  杨光伟  四川成都  610039

摘要:中国古代画论是中国古代画家绘画实践的理论结晶,是中国传统绘画思想的集中体现。从中国古代画论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出各个时代人们对于绘画的理性认识以及绘画的发展脉络,而且也可以了解当时社会的审美意识和精神风貌。
关键词:古代画论;绘画实践;提升策略
        一、古代画论传授现状
        1、知识量大,内容涵盖面广,课时有限
        中国古代画论伴随着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而产生,大致可以分为品鉴、理论和画法三个部分,而这三个部分又联系着中国艺术创作系统和中国思想史,进而赋予了中国画论课程具有课程内容多、历史跨度大、知识涵盖面广的特点。另外,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国古代画论自先秦发展至今,所含内容之丰富不言而喻。但是,当前中国古代画论课程的课时有限,因此,为了在有限的课时内呈现中国古代画论的精彩观点,教师往往会对其内容进行选择,主要选取了六朝、五代、唐、宋、元、明、清的代表性画论作为课程重点。
        2、学生缺乏对绘画技巧的直接感知
        当前中国古代画论的发展处于重中技术教育、轻道德素养培养的大环境中,因此,中国古代画论无法得到进一步发展。第一,对绘画技法实践类专业学生而言,他们并不重视人文修养和理论的学习,认为中国古代画论只是一门理论课程,并不是必须学习的内容。尽管有些学生对中国画论充满兴趣,但是由于缺乏广阔的文史背景,也无法得到系统的学习。第二,虽然中国古代画论是美术史论专业的学生的必修课程,但是仍然缺少对具体绘画技巧和经验的直接感知,再加上美术史论专业的学生不重视操作性强的论述,阻碍了中国古代画论的进步和发展。
        3、对中国古代画论的研究不够深入。
        在对中国古代画论的研究方面,于安澜以及沈宗骞等老派学者对画论的基础性工作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但是,中国古代画论与中国古代文论或中国古代美学相比,其研究领域并不广阔,可以说是十分薄弱。就算在文献整理、版本校勘等研究工作领域,中国古代画论的研究依然存在大量的工作值得去做,也有相应的问题需要解决和澄清。因此,中国古代画论教学缺乏相应的科研成果的支撑,且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较为滞后,无法及时得到改进和更新。再加上,中国古代画论研究属于冷门研究领域,很少有人愿意选择中国古代画论作为研究领域。基于此,中国古代画论教学缺乏完善的教师团队,导致中国古代画论研究无法得到进一步发展,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阻碍中国古代画论课程的建设。
        二、提高古代画论传授相关策略
        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古代画论的内涵
        站在知识社会学的层面上看,中国古代画论是体现中国古代绘画形成的传统意境的途径,包含了具有史学品境的意味形式,由此看来,中国古代画论是一个拥有较高传统审美境界且涵盖知识面甚广的知识系统。而从画论的知识形态的层面出发,研究者认为中国古代画论主要研习中国古代艺术和中国古代绘画,是一门独特且知识涵盖量广的学问。


而中国古代画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精神的重要载体,不但给予了后人很多优秀的艺术作品,也对绘画历史以及理论进行了完美的概括。因此,中国古代画论作为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促进中国古代画论的发展。
        2、完善中国古代画论的课程体系建设
        鉴于中国古代画论的知识体系存在很多个侧面,因此,学生在学习中国古代画论的过程中,教师要立足于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学科专业的学生设计相应的学习目标。因此,中国古代画论的教学设置,必须开设相应的绘画理论史学专业、中国古代画论专题研究以及中国古代画论选读三个课程体系。教师可以充分考虑实践类和理论类专业的不相同,对教学目标进行调整。其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善于对绘画经验进行总结,将技法进一步深入,教授绘画技法课程,教师则可以利用传统画谱、画册,为学生传授绘画经验和技巧,并将经验与理论论述相结合。在绘画技法专业中,高等院校应该把中国古代画论设置为公修课程。教授传统绘画技法课程时,要让学生能够通过学习中国古代画论,掌握具体的绘画技巧和绘画规律,要让学生可以通过对画谱和画决的研究,对绘画造型和绘画形式语言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因此,在中国古代画论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将绘画层面上的技巧与理论层面的审美规律进行统一。为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承受力,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挑选相应的画谱和画决,让学生通过对画谱和画决的研究,提高自身绘画技巧。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与沟通,使学生能在讨论和研究中对绘画造型和绘画形式语言进行进一步的学习,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的绘画能力。同时,教师还应该在教学学生画论的重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具体技巧进行学习和实践,以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强画论元典的阅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进行经典作品品鉴时,可以从品鉴中掌握古代画论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因此,提倡各大院校应该加强对画论元典的阅读教育。在对中国古代画论的课程进行设置时,应该安排选读和精读类的课程。鉴于中国古代画论的历史演进与社会文化史以及古代美术史之间有着紧密联系,为了让学生能站在历史的角度上对中国古代画论进行学习和研究,教师应该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古代画论是一个随时在变化的开放性体系,无论是中国古代画论的思想演进,还是中国古代画论的理论问题变迁,都值得每个人去学习和研究。因此,各大院校在对中国古代画论的课程设置上,应该特别设立“中国古代画论史”课程。
        结束语:
        中国古代绘画的功能作用大体不出两大类,即实用和审美。在实用功能之中,又包括了认识功能和教化功能,而教化功能中不仅有一般教育作用,礼制作用,同时又存在宗教作用;而审美作用与实用相区别,主要起到“怡情”“达情”之功效,陶冶心性,提高品位。提高古代画论的传播,对绘画实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迫在眉睫的难题。
参考文献:
[1] 朱亮.浅析中国古代绘画的作用[N].郑州学院学报.2002(10);
[2] 张宽.论中国画论生成方式[N].中州学刊.2010(05);
[3] 周春梅.唐代画论及文化研究[N].明日风尚时报.2014(09);
作者简介:
邓霞(2001-),女,汉,四川省宜宾市,本科,研究方向:美术学
曾雨萱(1999-),女,汉,四川省泸州市,本科,研究方向:美术学
指导老师:杨光伟,现任西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教授(通讯作者)
本文系美术学专业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科研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