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文艺复兴与达达主义——以《蒙娜丽莎》为例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9月下   作者:龚玥 邓宇 丁文淋 杨光伟
[导读] 文艺复兴发源于意大利,以古希腊的古典艺术为楷模,人文主义为宗旨,反对宗教禁欲主义,提倡写实主义,开创了科学理论和实际考察相结合的绘画技法,对西方绘画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西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龚玥  邓宇  丁文淋  杨光伟  四川成都  610039

摘要:文艺复兴发源于意大利,以古希腊的古典艺术为楷模,人文主义为宗旨,反对宗教禁欲主义,提倡写实主义,开创了科学理论和实际考察相结合的绘画技法,对西方绘画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此时的科学对绘画的影响是巨大的,如透视学、几何学、解剖学等。达达就是小孩子那时候玩的木马,会发出哒哒哒的拟声词,象征着一种自由,随心所欲。达达主义是追求清醒的非理性状态、拒绝约定俗成的艺术标准、幻灭感、愤世嫉俗、追求无意、偶然和随兴而做的境界等等。[1]达达主义者们坚信是中产阶级的价值观催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而这种价值观是一种僵化、呆板的压抑性力量,不仅仅体现在艺术上,还遍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关键字:绘画;艺术;达芬奇;杜尚
        佛罗伦萨是文艺复兴绘画的摇篮。约13世纪起,欧洲许多地方的画家都着手在中世纪流行的湿壁画和蛋彩画的基础上,探索一种比较方便又更有表现力的绘画材料,逐渐形成了油画。油画的颜料用快干油,既能表现出丰富的色彩效果,又能塑造形象的层次、质感和肌理。它以具象摹写、再写客观现象为基础,重在反映客观真实,故重视远近、大小和明晦的正确性,讲究透视、明暗和投影的关系,以造成空间实体如能触摸的效果。画家用富于情感的色彩、构图、节奏和韵律,以突出创作的意图表达作品的内涵,使它更加强烈地感染观众。
        主要代表为达芬奇,他的特点是融艺术与科学于一炉,他既是大艺术家又是大科学家,艺术典型的加工与科学研究的深邃紧密结合,相得益彰,因此他的作品在体现人文主义思想和掌握现实主义手法上较之前人有了极大的提高。[2]
        《蒙娜丽莎》描绘了一位恬静端庄的美丽少女,画家敏捷地抓住少女一瞬间微笑的表情,表现出她微妙的心理活动。画像没有眉毛和睫毛,面庞看起来十分和谐。直视蒙娜丽莎的嘴巴,会觉得她没怎么笑;然而当看着她的眼睛,感觉到她脸颊的阴影时,又会觉得她在微笑。蒙娜丽莎的微笑中,含有83%的高兴、9%的厌恶、6%的恐惧、2%的愤怒,其实在我个人看来还有一点和蔼,我觉得她是一个十分善良的人。蒙娜丽莎人物形象,与背景界限不太明晰,人物轮廓不那么明确,仿佛融入背景之中。坐在一把半圆形的木椅上,背后是一道栏杆,隔开了人物和背景,背景有道路、河流、桥、山峦,它们在达·芬奇“无界渐变着色法”的笔法下,和蒙娜丽莎的微笑融为一体,散发着梦幻而神秘的气息。作品折射出来的女性的深邃与高尚的思想品质,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于女性美的审美理念和审美追求。
        《蒙娜丽莎》有着更让人为之动容的神态,头、鼻、双手和较小的嘴唇,她的脸微微向右转,既然连目光也是向右的,真的很美。蒙娜丽莎本人的肤色应该是暖粉色,她身后的天空应该是生动的蓝色,而不是如今人们所看到的灰绿色。科特认为,画面如今展现出的深绿色背景是500年岁月中,油墨颜色沉淀的结果,营造出蒙娜丽莎嘴角模糊和阴影效果,令人隐约感到她在微笑,但仔细看时笑容就消失无踪。《蒙娜丽莎》打破了传统的构图方式,突破了对女性的刻画到了腹部。[3]
        达达主义者认为“达达”并不是一种艺术,而是一种“反艺术”。无论现行的艺术标准是什么,达达主义都与之针锋相对。由于艺术和美学相关,于是达达干脆就连美学也忽略了。达达的创作则追求“无意义”的境界。对于达达主义作品的解读完全取决于欣赏者自己的品味。


此外,艺术诉求于给人以某种感观,而达达艺术品则要给人以某种“侵犯”。讽刺的是,尽管达达主义如此的反艺术,达达主义本身就是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的流派。
        对于达达主义,我也就主要想说说杜尚这个艺术家。百度百科上这样说:了解西方现代艺术的关键,杜尚不是用震撼人心的画作来出名,恰恰相反的是他放下了画笔,转而做另一件事,他从超市买来了一个很常见但是又很奇葩的小便池,这个东西引发了西方艺术圈对艺术的反思,有人常常说看不懂一些现当代的艺术,我认为源头可能就是因为这个杜尚,其实在杜尚之前西方的艺术主要是指美术,主流是两个门类一个是绘画《蒙娜丽莎》一个是雕塑《大卫》,在这个时候艺术是为了让人能够看的懂,被古罗马打压下的基督教徒们,顽强的在地下室进行教会活动,组织者让画匠在墙上画下很多圣经故事。
        19世纪可以看到拿破仑的意气风发,20岁的他用闪电般的速度突袭意大利北部连战连胜,为了纪念,请艺术家大卫画下了一幅拿破仑过圣贝尔纳山,画中骑的马气宇轩昂,我所了解到的是拿破仑只是骑着一个小毛驴翻越雪山,他让大家看到的是一个战无不胜的将军,一个全能的统治者,这时艺术是为政治服务的,这么久以来,艺术是为了宣传,为了教化。绘画、雕塑就像服务行业,你给钱我创作,我来帮你宣传和教化,这种带着目的的创作,肯定就是能看得懂的,而这帮人谁有权有势就为谁服务,但是为什么后来艺术就慢慢看不懂了?这跟西方的艺术思潮有关系,在上个世纪的一二十年代,爆发了一次世界大战,战争会带来什么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然后人们就开始想谁导致了战争,是权势是这帮操持着权力的人,他们带来了杀戮和死亡,然后惊魂未定的艺术家们,纷纷表示自己厌恶战争,也厌恶为权力而创作艺术,然后这帮艺术家就集结起来发起了一场达达运动,他们想告诉世人艺术到了我这,不在为强权服务,为自己而活,要有颠覆性的创作。
        马歇尔·杜尚开启了《带胡须蒙娜丽莎》肖像的无限重复创作。用铅笔涂上了山羊胡子,美人的神秘微笑立即消失殆尽,画面一下子变得稀奇古怪、荒诞不经。并标以“L.H.O.O.Q”的字样,暗喻画面形象是淫荡污浊的。在这里,杜尚将达·芬奇的经典名作当作公然嘲讽的对象,展示了他真正藐视传统、无视约束的品性。他把反艺术推向了极致,给后继的艺术运动以新的启迪。这一改造成为现代艺术史上的标志性事件,杜尚也成了“恶搞”《蒙娜丽莎》的“始作俑者”。
        达芬奇与杜尚的《蒙娜丽莎》都有与当前社会情况做斗争的情感倾向,都是艺术很好的表现,达达主义的杜尚更加明显的做出了颠覆,让艺术的边界变得无限大,我想说“艺术即生活,生活即艺术”,就算是生活中的一个杯子,它也是艺术的表现,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发展的很快,从《蒙娜丽莎》上表现出来的是完美的立体感与空间感。
参考文献:
[1]纳坦.艺术成谜?比蒙娜丽莎更神秘的画中女子[J].世界博览,2021(09):86-91.
[2]皮皮不调皮.蒙娜丽莎讲名画——致敬梵高[J].红蜻蜓,2021(12):24-25.
[3]蒙娜丽莎的微笑[J].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2019(Z2):36-37.
作者简介:
龚玥(2000-),女,汉,四川省成都市,本科,研究方向:美术学
邓宇(1999-),女,汉,四川省成都市,本科,研究方向:美术学
丁文淋(2000-),男,汉,四川省成都市,本科,研究方向:美术学
指导老师:杨光伟,现任西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教授(通讯作者)
本文系美术学专业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科研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