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意识的艺术表达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9月下   作者:陈卓然
[导读] 20世纪80年代西方的生态美学理论在生态批评的基础上发展完善,90年代我国出现了徐恒醇、曾繁仁等学者对生态美学理论的探析,生态美学与万物一体的老庄思想相契合,从古至今伴随着中国的传统文化。

天津工业大学人文学院  陈卓然  天津  300387

【摘要】:20世纪80年代西方的生态美学理论在生态批评的基础上发展完善,90年代我国出现了徐恒醇、曾繁仁等学者对生态美学理论的探析,生态美学与万物一体的老庄思想相契合,从古至今伴随着中国的传统文化。随着现代生态文明的发展,生态意识逐渐融入到了电影、电视、综艺节目等领域的创作当中,当下热播影视剧受众广泛、话题丰富、具有大量的粉丝群体,更易向受众传达生态意识与生态理念。目前热播的电视剧《司藤》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以及中国传统生态意识,万物一体、生态审美、文明理念角度分析电视剧《司藤》的生态意识表达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及意义。
【关键词】:万物一体;生态审美;文明理念;《司藤》
        随着我国对生态美学的研究,平等对待生物圈中的所有生物依然是生态伦理学,建立生态美学需要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寻找理论支持。中国传统哲学蕴含浓烈的生态意识,纵观古今,无论是魏晋南北朝《搜神记》或是唐传奇中《广异记》都有人鬼恋、人狐恋的故事母题,万物一体的生态观念在不断发展中影响着文学与艺术创作。电视剧《司藤》改编自网络作家尾鱼的同名小说《半妖司藤》,影视化过程中,原著中的半妖司腾改成植物异变的苅族与现代人秦放相爱的故事,自然景观的画面呈现、人与苅族相恋的故事建构,体现电视剧对中国传统生态意识的嵌入。
        一、爱情主线:人与万物一体的融合
        万物一体的观念出自道家的老庄哲学,“复归于朴,复归于婴儿”表现人与自然终归一体的观念,强调人回归自然的生态性。道家的哲学观念影响古代文人创作,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志怪小说《聊斋志异》贯穿着人与天地万物一体的生态意识。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幻化成美丽少女与人产生爱情,《黄英》中菊仙与人类的诗意浪漫爱情蕴含着人与万物相生相惜的观念。
        《司藤》这部剧中人与苅族相爱的故事设计可以从中国传统的志怪小说当中追本溯源,电视剧《司藤》同为人与苅族的结合,男主秦放不幸跌入了山崖,他的血复活了埋在地底的异族司藤,司藤救了秦放,两人的生命被融为一体,他不能离开司藤百米之外,这种生命共存的情节设计传达的是万物一体的观念。秦放与司藤相爱的故事情节与《聊斋志异·黄英》中菊仙与马子才的诗意爱情相契合,同样是植物、花朵的拟人化与人类相爱,表现的是人想要脱离了自然万物,但却始终离不开自然万物的生态意识。综上,这部剧中藤妖幻化出人型的美丽的司藤与醉菊幻化出的美丽的人形相似,马子才历代爱菊给予了醉菊的灵性,植物拟人化的诗意创作表达出自然万物的美好。《司藤》的故事结构具有中国传统的生态观是电视剧的基础和大框架,在框架基础上通过视听语言传达出来的生态审美智慧值得我们重视。
        二、视觉表达:生态审美智慧的呈现
        西方哲学家海氏提出“诗意地栖居于大地”的审美智慧与中国传统美学的“中和美”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和美强调的高贵的单纯,静默的伟大,与强调人的吉祥生命的安康与诗意栖居的审美智慧相契合。海氏生活在工业文明发展阶段目睹自然资源环境遭到破坏,尝试运用审美的观念帮人们找回“诗意的栖居”。


当下城市带给人们的喧嚣,人们对物质生活的需求和依赖远远超过精神的需求,这种物质与精神的不平衡,会使人们脱离自然的栖息地、忽略掉生活的诗意,影视剧通过丰富的视觉体验使受众找回诗意栖居的审美智慧是影视视听艺术的价值功能。
        《司藤》的导演李木戈要求实景拍摄,拍摄期间,全组工作人员走遍香格里拉、大理、西双版纳、无锡等取景地,在短短的几十天内在不同风格的风貌中实景拍摄,呈现出电视剧精美的视觉效果。在拍摄过程中,苅族的生存环境设定在大自然中,茂密的灌木丛符合白藤角色设定,为找到一个适合藤树的森林环境,故定在云南实地采景,实地取景画面丰富,森林、河流、花的光影和层次展现了静默而伟大的自然环境,例如,司藤第一次出场就是在茂密的灌木丛中、菌类幻化而成的沈银灯居住地的取景是云南的一家具有地方特色的寨子里,沈银灯身着云南少数民族的服装。综上《司藤》这部剧热播不仅是因为IP改编影视剧拥有一批原著粉,剧中大远景的呈现,高山丛林、针叶林风貌的实景拍摄的是其影视化呈现的成功,在视觉呈现上就使受众眼前一亮。导演对大自然的壮丽的热爱及审美智慧与中国古代的中和美及诗意栖居的审美智慧相契合。
        三、价值观念:生态文明理念的传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大计。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当下环境与资源冲突、资源的过度开发必然产生环境的危机。当下热门IP改编的电视剧有广泛受众群体,与生态文明理念结合可以使更多人们潜移默化的了解生态环境重要性。
        电视剧《司藤》通过剧中人物传达生态文明理念,倡导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司藤爱穿旗袍、喜欢阳光、精致独立,深受观众喜爱,在剧情设计上设定了司腾与秦放在商场购买衣服时,反对穿戴动物皮毛制成的衣物。把生态理念巧妙的插入故事情节中,并且司藤居住周围环境一定有其养的绿植花草等,在剧中司腾反对虐杀小动物,反对穿皮毛的观念,也让受众观看自己喜欢的人物角色的同时潜移默化接受到生态观念。这部剧中从细节入手,向受众传递一种环保的理念和生态观。人类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相生相惜的,自然环境的价值远不止于资源的开拓,它更包含着家园情怀、生态情怀等生态审美情怀,剧中《司藤》体现的环境画面、人物性格、居住环境都是表现着对自然环境的热爱,蕴含着人与大自然和平相处的生态理念,她认为人类不应该去破坏苅族的生存环境,传递着一定的生态观念。
        结语
        综上,电视剧《司藤》在爱情主线、视觉画面、价值观念等方面融入了生态意识和生态审美以及生态理念,展现出自然环境的壮阔和优美,即提高了电视剧的品质和口碑,又展现云南高木冠林的自然环境,使观众一览大自然景象,在剧中生态文明理念中受到启示。生态题材的影视剧展现生态美的特性决定了同类电视剧应当具有的一种担当,提倡文明理念价值导向。电视剧《司藤》充分的展示了自然环境的美好,力求真实地描绘人类与大自然的共存,体现了影视艺术的真、善、美的表现功能。
参考文献:
叶朗《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4(196)
曾繁仁 谭好哲《生态美学与生态批评空间》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6.10(60)
赵青《中国道家思想话语下的好莱坞生态电影》黑河学刊2015-08-20(50)
曾繁仁《生态美学导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331)
曾繁仁 谭好哲《生态美学与生态批评空间》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6.10(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