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工业视角下演技竞演类节目的批判性分析——以《演员请就位》为例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9月下   作者:高凡
[导读] 近些年来,将“演技”作为“pk”主要内容的演技竞演类综艺节目颇受关注,各大卫视平台以及视频平台相继播出了此类综艺节目。

天津工业大学人文学院  高凡  天津  300387

摘要:近些年来,将“演技”作为“pk”主要内容的演技竞演类综艺节目颇受关注,各大卫视平台以及视频平台相继播出了此类综艺节目。作为演技竞演类节目,其对传统综艺节目类型进行了探索与创新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将以演技竞演类节目《演员请就位》为例,从文化工业视角分析节目中存在的工业批量生产下的节目雷同、“伪事件”话题制造下的娱乐狂欢以及内容缺少思想内涵等问题。
关键词:文化工业;演技竞演类节目;《演员请就位》
        文化工业是由法兰克福学派学者阿多诺与霍克海默提出的,其强调了文化的消费性、商品性、复制性、技术的渗透、意识形态等因素。他们对大众文化的批判主要体现对大众文化的商品化特征、标准化特征、欺骗性以及意识形态功能进行批判
        自我国综艺节目发展之始,竞技类综艺节目始终保持着热度自2017年浙江卫视播出的《演员的诞生》开始,以明星为竞技者演技竞演为竞技内容的演技竞演类综艺节目大受欢迎。作为演技竞演类节目《演员请就位》,继在2019年10月在腾讯视频播出了第一季之后,在2020年10月播出了第二季。该节目由50名演员在节目设置的重重关卡中接受来自导演和观众的考评,最终来角逐“最佳演员”的称号该节目自第一季开始,一经开播便观众中有着很高的关注度。由此,本文将从文化工业视角下对该节目进行批判性分析。
        一、同质化:工业批量生产下的节目雷同
        阿多诺认为,文化工业生产产品不再像经典艺术作品那样是创作者个性的展现,而更多的是为了消费而生产,从而使得这种生产完全成为一种标准化的生产。[1]220作为演技竞演类节目,国内最早出现是2017年播出《演员的诞生》,之后2018年在爱奇艺播出的《演员的品格》,2019年在腾讯视频播出了《演员请就位》,2020年在优酷播出的《演技派》,以及2021年在优酷和江苏卫视播出的《我是女演员》等节目。在节目模式上,之后的演技竞演类节目仍然延续了《演员的诞生》中的“演员演技竞演+导师演技指导+经典剧目翻演”的模式。在节目总体流程上,《演员请就位》仍然是由演员通过完成剧目表演,之后由导师进行演技点评。在节目剪辑上,为了博得观众眼球,节目往往通过剪辑制造虚假的冲突点以及矛盾点。就单个节目而言,会给观众带来新鲜感与新奇感,而当这些同类型节目大量出现时,就会在整体上凸显出节目的创新性不足以及节目雷同的现象。同一类型节目长久批量生产下的节目雷同,会造成受众对同一类型节目的兴趣减弱,甚至产生厌倦的审美态度。
        总之,正如阿多诺所认为文化工业按照规定的程序、标准,大规模地批量生产的齐一化、标准化的大众文化商品扼杀了艺术品本应有的创造力与艺术个性就演技竞演类而言,在节目形式上,虽说各有各的特点。但总体上而言,节目往往因缺乏亮眼的创新,而难以逃脱复制的窠臼。
        二、欺骗性:“伪事件”话题制造下的娱乐狂欢
        阿多诺认为,文化工业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在它迎合了人们对于娱乐的需求的同时,使人们在无限娱乐消遣中逃避现实,使人们沉溺于无思想的享乐之中[1]220。在《演员请就位》节目中,其欺骗性主要体现在节目的“恶魔”剪辑以及“伪话题”的制造上。


在剪辑方面,《演员请就位》节目通过剪辑放大明星演员间、导师间以及演员与导师之间的分歧,来营造矛盾冲突、制造节目看点,放大娱乐部分。在“伪话题”制造上,《演员请就位》通过节目的剪辑和刻意的曲解制造引起广泛关注的“伪话题”事件。如在第一季中,李成儒老师对“小鲜肉”演技的犀利点评,让节目直冲微博热搜,也让更多人关注到了这档节目。即使《演员请就位》到了第二季,仍然通过李成儒与郭敬明以及郭敬明与尔冬升等矛盾剪辑点来制造话题。在每期结尾的下期预告中也总是以导师间一触即发的矛盾,以及导师犀利点评和演员的掩面哭泣的镜头穿插剪辑,进而营造节目紧张的氛围感。
        罗斯认为,电视节目的竞争其实是受众消费趣味和需求指挥下的盲目的竞争。《演员请就位》节目本身目的是通过知名导演对演员的演技的指导与磨练来提升演员的演技。但是,由于节目陷于用话题制造热度的怪圈,进而导致忽略了节目本身的初心。在节目欺骗性的娱乐狂欢下,使观众也沉溺于对节目娱乐性的关注。
        三、泛娱乐:节目内容缺少思想内涵
        阿多诺在《启蒙辩证法》中指出,作为文化产品的艺术产品, 并不是真正的艺术,而是作为准备在市场上销售而被生产出来的商品。文化工业对交换价值的过度重视,进而使其艺术价值丧失,文化成为了工具,其思想深度也在随之流失。《演员请就位》节目为了高收视率以及高经济效益陷于博眼球以及节目热度的圈层,把节目只当做一件可以买卖的商品,而忽视对节目中正确价值观以及思想深度的思考。在第二季中,一开场便将40位演员仅仅按照市场评定进行划分为S级、A级以及B级,按照评级他们也会有不同的待遇。如此节目设定固然是为了考虑现实市场情况,但主要还是以此来引发关注度与热议度。如倪虹洁、温峥嵘等一些有演技的老演员被分配到冷板凳,而像张月、任敏等一些当红流量小花却可以被评为S级以及坐到软沙发。《演员请就位》明明一个考验演技以及磨练演技的节目,却仍然被流量的怪风所裹挟着。
        总体来说,网络综艺受众群体的偏年轻化,以及网络综艺过度娱乐化的现象,会使节目缺少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引领。关于这方面,《演员请就位》等一些演技竞演类节目应向《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等一些优质节目学习,将娱乐和现实意义、教育意义结合,做好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引领。
        四、结语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限模令”国家政策出台以及观众审美需求变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的综艺节目的创作面临着新的挑战,而演技竞演类节目的出现便是对我国综艺节目类型的一种新的探索与创新,因而在其发展中出现一些问题也在情理之中。本研究从文化工业角度对演技竞演类节目《演员请就位》进行评价分析,希望能够帮助大众对文化产品进行理性的判断与思考。同时,也望演技竞演类节目在往后的创作中能够避免此类问题,将具有更具创新性、更具思想内涵与正确价值观引领的内容呈现给观众。
参考文献:
[1]史可扬.影视批评方法论[M].中山大学出版,2009:219.
[2]王韵,于佳歆.2020年我国台网综艺节目观察[J].当代电视,2021,{4}(03):53-59.
[3]曾娜妮.演技竞技类节目的模式探索与成因探析[J].电影评介,2020(20):102-104.
[4]薛民,方晶刚.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理论述评[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4}(03):93-98+105.
[5][英]戴维·莫利、凯文·罗宾斯.认同的空间[M].司艳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15.
[6]王凤才.批判与重建———法兰克福学派文明论[ 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74 .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