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帮外村德昂族念经仪式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9月下   作者:李南星 周群
[导读] 德昂族被称为是一个无文字的民族,在其念经仪式中,所用的经文全是以“老傣文”和新傣文撰写的经书,德昂族的念经仪式在其社会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云南民族大学  李南星  周群  650031

摘要:德昂族被称为是一个无文字的民族,在其念经仪式中,所用的经文全是以“老傣文”和新傣文撰写的经书,德昂族的念经仪式在其社会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德昂族的诵经仪式以所念的经书类型分类,大体可以将其分为四种类型:第一,为个人、全家人、进新房时、身体不适时念经;第二,为全村人念经;第三,葬礼时为死人念经;第四,泼水节时的自发性念经。以上四种类型,除了经文的种类不同外,仪式过程无大异。本文,笔者试图通过对德昂族念经仪式的大体概况的一个梳理,进而窥探到其仪式背后所蕴含的特殊文化内涵。
关键词:德昂族;念经仪式;文化内涵;
        帮外村就是隶属于三台山乡全国唯一的德昂族乡管辖中的一个行政村,同时相传亦是整个三台山乡德昂族居住最早的一个村寨。根据笔者的采访得知,帮外村其名是根据德昂话的谐音(bang fwai)而来的,“bang”在德昂语里是根的意思,而“fwai”在德昂语里则是哥哥姐姐般的长者的意思,两个组在一起就是在德昂族众兄弟的根“寨子”中,帮外老寨是“大哥”或是说成三台山最早的德昂族村寨。在很久以前帮外村的德昂族是从缅甸一方的德昂语为“lai long”的德昂族聚居地迁移上来的。帮外村的德昂族先民不知历经了多少险阻磨难,最后才来到了如今的三台山乡帮外村,并在此成立了第一个德昂族的村寨,而帮外村“rao bang fwai”这个名字就是在这个时候嫣然而生。
        帮外村作为三台山乡历史最古老的德昂族村寨,念经这一项仪式亦是一直作为德昂族历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而存在。从古至今,发展到现在,帮外村的这一仪式活动被很完整的传承下来。但是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体制的改革,亦使得德昂族的社会发生着微妙的变化。由于念经所用的经书是“老傣文”,现如今除了老一辈们,能掌握“老傣文”的德昂族人已经越来越少了,如果老一辈们没人传承下来,那么德昂族此项传统文化的处境就危险了。在对此文化事项有一定的了解后,本文笔者想对念经仪式的概况做一个阐述,希望从阐述中不仅能透出其背后所蕴含的意义内涵,亦能够寻觅到德昂族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良策。
        一、经文的来源及传说
        当我们要谈论德昂族念经仪式时为什么会使用傣文,我们就不得不先谈论一下关于德昂族文字的历史传说。据笔者的采访得知,关于德昂族的文字传说,目前有以下三种:
        (一)从前傣族和德昂族是亲兄弟,德昂族是哥哥,傣族是弟弟。哥哥在家待不住,所以就喜欢跑到外面去闯荡。而弟弟因为年纪小,则只能老老实实的呆在家里打理家事。就这样发展到后面,在外面闯荡的哥哥“德昂族”就在外面安了居,虽然用的文字和弟弟一样,但文本却是在大家里,由弟弟“傣族”打理并掌管着,从而亦就变成了如今的傣族文字。而如今,德昂族虽然也用其文字,却已经演变成了借用其他民族的文字,而不是使用自己的文字了。——李岩相
        (二)当年唐僧师徒四人去取经的时候,过河时是老乌龟载着他们过去的,当时老乌龟请唐僧见到佛祖的时候帮忙向其问问,自己是造了什么孽,才沦落到世代只能呆在水里当一个乌龟?然而,当他们师徒四人取完经,原路返回到河边时,老乌龟托他们过河到一半,想起来问唐僧有没有帮它问的时候,唐僧才发现自己忘记了,于是连忙给老乌龟道歉。老乌龟一听没帮它问,一生气就将他们四人掀翻,直接沉入海底。于是他们师徒四人和经书则全部落入水中,而写着德昂族文字的那一本经书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不慎落入水中消失了。剩下一些从水里捞救出来的书,唐僧师徒将其凉在石头上。这时一条泥鳅爬到写有傣族文字的一本书上,并在上面爬来爬去,使得原本的文字与其身形合一,从而形成了如今的傣文。而在另外一本书上,则是有一只鸟落在上面,用爪子在上面乱踩,而其爪印与原本的文字结合就变成了如今的中文。——李岩相
        (三)在很早以前,德昂族是生活在德宏一带最早的世居民族,亦可以说德昂族是德宏一带的王。虽然那时在德宏也生活着其他民族,但是他们都被德昂族统治着。然而,不知过了多久,德昂族人的统治开始衰落。傣族见状便联合汉族及其他民族一起攻打德昂族,由于统治者的衰败以及傣族的突然出击,使得德昂族被打了个猝不及防,从而兵败,向四处逃亡。从此,傣族成了这一带的统治者。由于之前被德昂族统治过,所以他们懂得运用德昂族的文字(亦就是如今的“老傣文”)。慢慢的,就这样一代传一代,便成了如今人们所说的“老傣文”。对于“老傣文”的说法,德昂族人曾去向当地的老一辈的傣族人求证过其文字的来历说法。经过一番求证下来,很多老一辈的傣族人都认可说如今的“老傣文”是德昂族的文字,并不是傣族人的文字。所以,也就出现了现在的新傣文。因为“老傣文”毕竟不是他们的,里面有很多东西与他们社会生活还是会有些许差异的,所以为了更好的贴近他们的生活,新傣文才得以孕育而生。——李腊拽
        根据以上三种关于文字的传说,我们在理解德昂族念经仪式中所使用的经文为何是“老傣文”或新傣文时就变得很明了了。
        二、诵经仪式的分类及过程
        在笔者的调查过程中得知,德昂族寨子里对个人的职务、任务分配的很明确,哪些人负责什么,哪些人又负责什么有着明确的规定。由此,亦形塑出了德昂族人各司其职的美好景象。而德昂族人的念经仪式一般由村子里面当“da rie”的人负责执行,亦可以说是他的工作,无论是哪一家人需要念经都是要请他去执行。
        (一)念经仪式的分类
        念经仪式中所念的经书可以将其分为(为个人念经、为全家人念经、进新房念经、身体不适念经)、为全村人念经、葬礼时为死人念经和泼水节时自发性的念经四种类型。
        1.为个人念经、为全家人念经、进新房时念经、身体不适时念经;这时候念的经文是德昂族为“a pi tam ma jian brong”这一类的经文。这一类型的经文的主要内容是,人的心里藏着两个“人”,一个是好的你,一个是坏的你。当你看到有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你帮助了他,那么你会有好报;反之,你不但没有帮人家,你还数落人家,那么你将会被拖下地狱,被油煎……。你的好与坏取决于你自己。
        2.为全村人念的经文与其它经文不同,这时候的经文主要是德昂话“man ra ”为主,此类经文类似于咒语,大意为驱鬼逐疫,其旋律走向类似于德昂族的“格当调”。
        3.葬礼时为死人念的经文,全部都是子孙后代及亲戚朋友送给逝者的经文。念经也是为了念给逝者听的,参加仪式的老人相当于托逝者的福气而得以听经文里面的故事。此时的经文内容种类繁多,但是类似于指路经、嘱咐经等这一类的经文是必然会有的。


在念经的过程中,除了给逝者指路,在德昂族的传统里还要与逝者切断所有关系,生死两别,互不干扰。有什么需要给逝者的,都是通过念经这一项仪式来完成。
        4.泼水节时的念经仪式刚开始是属于自发性的,只是慢慢的流传下来,年复一年,就变成了传统。每到这个时候大家都会不约而同的来赴奘房参与仪式。所以,泼水节时念的经文亦是风格不一,什么样的经文故事都可以拿来念,当然那样一个喜庆的日子,经文里的故事内容一般不会太悲观。这时候的念经仪式纯属闲暇时间下的“娱乐活动及学习”,大家在一起,一边陪请出来的佛,一边愉悦的听经文里面形象生动的故事。
        (二)诵经仪式过程
        在笔者的田野过程中,曾有幸亲自参与了多次诵经仪式。以其中的为个人念经和为全家人念经为例。在仪式之前,家里的老人或长者会挑选时间,时间的挑选可以请人看也可以自己选。仪式的日子定下来以后,主办的家庭向亲戚们告知,然后嘱咐一人或两人帮忙叫人(叫的人除了是寨子里的老人外,一般都是叫有亲戚关系的人来参加,其中叫的老人主要是因为在德昂族社会的规定里面,这类仪式活动属于他们必须涉及的领域)。最后在仪式当晚,具体的步骤如下:
        1.待客人来齐后,主人家献上烟草给最老的长辈、爷爷们抽、嚼烟。
        2.摆饭时向来客人寻求祝福词德昂语为“孟格拉”。吃饭的时候,男人们先上桌女人紧跟其后上饭桌。
        3.饭后向念经者德昂语为“da rie”的人请求念经仪式的开始。这时主人家要先为其洗手,寓意为饭后要干干静静的去举行念经仪式。
        4.念经仪式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洗完手后,念经者带领大家先念经拜佛;其次,由念经者吟诵经书;最后,念经者再次带领大家集体为佛念经以表结束。
        5.经书吟诵结束后,主人家受到念经者和来客的祝福后,要给予回礼(回礼为:事先准备好的小零食。具体的零食看主人家的条件而定),意为:给予念经者和来客祝福。通过相互祝福、赠礼,从而实现双赢。
        三、念经仪式的社会功能与挑战
        (一)社会功能
        德昂族念经仪式的主要作用为:驱鬼逐疫,祈求家庭和谐,家人平安、健康、幸福……。每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既然存在,那必然有被可取之处及其特有的意义。德昂族的每一个念经仪式能得以流传至今,早已融入到德昂族人民的生活中,并与之紧密相连。
        早期,在德昂族执政衰败后,德昂族开始走向下坡路,在长期遭受到其他民族带来的压迫以及贫苦生活下,使得德昂族人民变得对外界的事物充满恐惧,并慢慢的远离世俗争分,走向大山,过着一种自给自足的生活。直到新中国建立以后,党对少数民族的政策慢慢变好,德昂族人才慢慢的敢于向世人露面。但是由于早期的长期处于“自闭”的状态,使得德昂族的发展早已与时代脱节。而今,在国家的指引下,方才使得其慢慢接上各民族发展的正轨。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德昂族人一直以自己的方式来维系着其民族内部的稳定与发展,德昂族的念经仪式即是其中之一。整个仪式过程,首先是为了满足念经仪式的主办家庭的意愿,从而达到一个仪式的效果;其次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作用就是,给老人们和亲戚朋友们提供一个相互学习交流的一个“场”。在参加了众多念经仪式后笔者发现,在整个念经仪式过程中,除了少许几个老人会认真的听念经的内容,有许多人其实是没有在听的。而没听并不是他们不愿意,而是他们根本听不懂,因为念经所用的经书是由“老傣文”与新傣文所译的,而且在念的过程中,念经者亦是先用新老傣文吟诵一段,而后才用德昂语进行翻译。所以,当念经者在用傣语吟诵时,许多人听的一头雾水,于是便在这个环节中进行了一些小声的甚至是无声的交流活动。其中有两三个人细声交头接耳的在议论着某段经文里故事或者是一些生活琐事的有声交流,也有相互向好友投递烟丝的无声之举。在这一活动下,来参与仪式的人不仅可以得到一个到场的人情,还可以收获经文里面的故事以及与亲朋好友相互学习、交流和联络感情的机会。在饭桌上,大家在一起谈笑风生;在念经开始时,大家又在一起相互学习,其乐融融。
        (二)挑战
        德昂族念经仪式作为其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体现,发展至今,同其他民族一样都面临着如何传承与发展的问题。以传承而言,念经仪式当中,最重要的人即是德昂语为“da rie”的人,据笔者的采访得知,此类人必须熟练的掌握经文里的“老傣文”和新傣文,并且能够熟练的将其翻译成德昂话。此类人一般都是从小就到奘房和老佛爷学习,然后谁学的最好,才能有资格竞选或是被评为“da rie”,而谁能当上“da rie”谁就来负责念经。
        但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与社会体制结构的改革,德昂族人的社会亦在发生着变化。由于国家体制教育的实施,小孩从小就要去学校接受国家义务教育,接受汉文化的熏陶。因此这一改变直接影响了德昂族社会中的:奘房为学校,老佛爷为老师的教育形式。发展至今,越来越多的德昂族人对“老傣文”和新傣文已经逐渐趋于陌生,只有少数人还在掌握并能运用。
就此发展下去,“承”这一载体在发生改变,那么“传”怎能运行呢?传承遇到了严峻的考验,那发展岂不是雪上加霜了。
        四、结语
        德昂族的念经仪式,作为民族文化的传承载体,承载着无数德昂先辈的智慧与展望和寄托。民族学最常说的一句话:以小见大,以微知著。眼看这么一个小小的念经仪式,其背后承载着多少德昂族人的精神与智慧。德昂族念经仪式的主要作用为:驱鬼逐疫,祈求家庭和谐,家人平安、健康、幸福……。“在你误入歧途时,它能驱散迷雾,将你从中带出来;当你萎靡不振时,它能使你振作起来,并给你指点迷津,引你走向成功……”这些经文里面的故事,都是念经仪式想告知与德昂族人并期望达到的效果。
        而面对当下新时期给我们的挑战,我们将如何保护好我们的传统文化,这是我们每一个人应该考虑的问题。而本文,笔者亦是想通过对德昂族念经仪式概况的简述,从而为德昂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发展献上一份绵薄之力。文中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望给予批评与指正。
参考文献:
[1]《德昂族简史》编写组.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之一.德昂族简史[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86.8.
[2]《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书》修订编辑委员会编.德昂族社会历史调查[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6.
[3]丁菊英.德昂族的传统文化[M].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2.
[4]黄光成.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编.中国人口较少民族丛书.德昂族[M].北京: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0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