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9月下   作者: 罗丽君
[导读] 就我个人看来,写作教学要做到这一点可以有以下的途径:一是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让学生有更多的自由表达的时间与空间。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罗家桥虹小学   罗丽君  511450

摘要:就我个人看来,写作教学要做到这一点可以有以下的途径:一是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让学生有更多的自由表达的时间与空间。二是挖掘丰富的资源充实课堂,使文章就在身边。综上所述,从语文新课程标准出发,丰富作文教学的活动形式,挖掘作文教学的素材,使学生的习作的时间和空间得到拓展,使封闭的课堂得到解放,对于激励学生自由表达、培养他们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语文 ;新课程标准 ;开放 ;表达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应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由此看来。通过写作让学生乐于表达、自由表达和交流是小学语文课程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当要很好地引导学生乐于表达、自由表达,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体现学生的语文教学的人文内涵。就我个人看来,写作教学要做到这一点可以有以下的途径:
        一、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让学生有更多的自由表达的时间与空间
        从时间来看,应使封闭的课堂变成开放的课堂。作文的教学,假如仅仅局限于课堂时间,学生要表达的少之又少。而且学生之所以不愿表达或想表达却无从表达,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语言的积累太少了。这样看来,开放学生的课堂,在课外注意让学生多积累生活中的素材,把他们的所见所闻浓缩成持久的记忆,经过有效的加工,生成新的东西,使学生在课堂当中觉得有话可说,有说的欲望。
        从空间来看,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是使学生乐于表达、自由表达、有个性有创意的重要途径。
        通过各种活动刺激学生的各种器官,从而产生习作的兴趣。各种器官的刺激包括听、说、看、闻和操作等。而听、看、闻和操作等是为学生的“说”做准备的。首先是听。没有声音的时间是可怕的。世界上各种声音如花开、鸟语、雷鸣、电闪、动物的叫声、音乐等自然界和非自然界的声音,都可以加深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在作文教学中把它引入课堂,给学生直接的刺激,强化了学生的感官感受。也有助于学生想象的产生,为学生在习作中的表达创造了条件。
        其次是看。有道是“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可见,一个人对世界的认识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眼睛所看到的东西来反映的。所以,眼睛之所见应该可以净化学生心灵。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如何去“看”世界。如“观察”是看的重要内容。在看图说文中、描写事物等的作文中,掌握观察的方法很重要。


可指导学生多角度观察、对比观察、结合想象、生活实际进行观察等,这样可以扩大学生说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使他们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举个例子吧,在描写“狮子”这一作文当中,光是叫学生看着图片来讲述,学生可能思维会局限在所看的图片中。但是通过多媒体课件把狮子生活的一些片段展现给学生,学生就能够联系狮子的生活实际进行观察,并且还能由狮子的生活习性想象出它的一些动作、神态、习惯等。这样作文就活起来了,从生活中观察到的东西说起来也更有一种真实感,可以激发学生表达的兴趣。
        再次是闻。闻的作用体现在通过闻,学生更加了解所写事物的特性,更能真实地了解事物。如描写“春天”时,学生看到小草树木的绿、花的多姿,但假如让学生去闻一闻小草的、叶子的味道,花的香气,泥土的清新气息,他们能闻到春天是清新的,芬芳的,使人神清气爽的,因此,他们就体会到春天是这样的生机勃勃,把自己和美好的春天联系在一起,就能知道怎么去表达春天才是准确而生动的。也即学生心中有底方感言。
        最后说说操作。操作是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重要体现。操作是过程的反映。那么,在习作教学中,我们就要为学生提供操作的空间。例如实验、制作、绘画、表演等。这些都可跟科学、自然、技能等联系起来,通过科学小实验、自然现象的认识、绘画的巧妙运用、多媒体的使用等让学生体会实验的过程、科学的真理,获得动手操作的快乐与表达的素材。并且在表演的过程也是学生对教材语言的再创造的过程,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个性得到发挥,从而使学生的表达更自由,更有创意。
        二、挖掘丰富的资源充实课堂,使文章就在身边
        关键是看如何去利用身边的资源来为我们的教学服务。例如,教材里面蕴涵的丰富的人文内涵是我们的教学的资源之一。学过的课文,有英雄人物的事迹,对祖国河山的赞美,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的提倡,所有这些,不仅作者的文笔优美可以学习,写作方法可以借鉴,而且文章所渗透的思想感情更是可以让我们吸收,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而后在我们的习作当中体现。这样,我们就可以把我们的课堂延伸,开放,让学生有更多自己的话可讲,自己的感情可表达。实际上这是一种迁移的方法的使用。又如,利用教材里的“口语交际”,使学生得到自由表达的锻炼机会。“口语交际”跟学生的习作是紧密结合的。并且,口语交际提高了他们说话的技巧,一旦形成了某种口语习惯,迁移到习作当中去,对学生的表达将起到很大的帮助。
        综上所述,从语文新课程标准出发,丰富作文教学的活动形式,挖掘作文教学的素材,使学生的习作的时间和空间得到拓展,使封闭的课堂得到解放,对于激励学生自由表达、培养他们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傅华强 张银华.《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设计》.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王霞.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J].新课程,2021(07):57;
[3]吴冬昊.小学语文习作作业设计策略研究[D].渤海大学,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