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黑咖啡》创作分析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9月下   作者:牛丽琨
[导读] 《黑咖啡》是一部关于咖啡行业发展的纪录片,曾作为美国精品咖啡协会第21次全国年度展览会的一部分,在亚特兰大的乔治亚州世界会议中心进行了放映。

天津工业大学人文学院  牛丽琨

摘要:《黑咖啡》是一部关于咖啡行业发展的纪录片,曾作为美国精品咖啡协会第21次全国年度展览会的一部分,在亚特兰大的乔治亚州世界会议中心进行了放映。本部纪录片从咖啡的起源记录开始,展现了咖啡从远古世界开始传播,并且成为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也记录着咖啡原料地的风土人情的故事。本文将从创作理念、叙事策略、视听语言等方面研究其蕴含的创作价值。
关键词:纪录片、《黑咖啡》、创作理念、叙事策略、视听语言
        一、《黑咖啡》的创作理念
        (一)以小见大的审美视角
        一粒小小的咖啡豆的被发现,发展到如今咖啡文化如此盛行,以至于影响到众多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其背后故事的挖掘极有极大的意义。通过纪录片将咖啡发展的历史展现出来,本身具有较大难度,创作人员要历经众多国家与严苛环境的挑战。通常在国际主流平台传播成功的作品主要是选取人类共同关注、世界一流的重大题材,采用国际化的创作方式,表达其蕴含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但本片选取的咖啡元素在世界各国的社会发展中,数百年来,咖啡一直在社交中担任重要角色,它每到一个地方都会改变当地的文化和生活。
        (二)鲜明的思想表达
        美国学者C.R.赖特针对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问题提出了“四功能说”,《黑咖啡》纪录片中往往可以明确地捕捉到清晰的观点,这种鲜明的思想表达发挥了纪录片的社会认知功能与文化传承功能。
        纪录片中圣克鲁斯咖啡经营者认为:低廉的咖啡价格使1.25亿人的生活受到了影响,咖啡农肩上的负担一天比一天重,就连吉赫卡他的市长都表示人们需要种植来钱快的经济作物来维持生计,艰难的咖啡农们战胜毒枭,最后人们开始购买公平贸易咖啡。无论是纪录片拍摄到的真实画面还是经营者的采访叙述,都深刻的表露出在动荡的历史中,黑咖啡以其独特的品质,孕育了人类历史上珍贵的宝物,同时也有黑暗的一面。
        (三)真实的时代记录
        真实是纪录片的本质属性,这要求导演在拍摄和制作纪录片时,要记录现实生活情境,再现或基本还原现实生活的流程。《黑咖啡》的纪录片用镜头记录咖啡与时代的变迁,整体的纪录片所呈现的作品通过对于各行各业咖啡研究者的采访,基本达到对咖啡产地的完整还原以及咖啡产业在发展中是如何真实发展的过程。
        二、《黑咖啡》纪录片的叙事策略
        (一)多元化的叙事结构
        在影视作品的叙事结构上,故事片注重情节发展和因果关系,纪录片以“记录”为主,构架则相对单一。但在《黑咖啡》纪录片中则呈现出多元化的叙事结构,叙事层次丰富。比如《黑咖啡》整体分为三个篇章,第一篇章讲述咖啡在各个国家的发现、种植与发展;第二篇章讲述了廉价咖啡和大众化营销给咖啡消费者以及种植者带来的影响;第三篇章聚焦于世界咖啡龙头产业“星巴克”等企业脉络背后蕴含的贸易往来。三个篇章层次分明,三条主线都以咖啡豆为背景,逐渐扩展到各个国家的咖啡产业,影响到各国的经济发展,叙事结构清晰明了,具有层次脉络。



        (二)递进式的叙事角度
        递进式叙事方式指的是以事件的实际发展情况、发展进程、情节推进为基础,融合观众对事件的认知逻辑顺序,系统地对事件进行记录。这样的叙事方式可以循序渐进的展示不同的故事、不同的人物特点,具有强烈的叙事逻辑性。通过这样的叙事方式拍摄出来的电视纪录片可以让观众更好地理清电视纪录片的情节发展和事件内容。
        在纪录片开头对于采访到的作家—马克.彭德格拉斯特表示:咖啡的发现者或发现时间都比较模糊,但能肯定的是它起源于埃塞俄比亚,今天依然生长着野生咖啡的埃塞俄比亚山区,流传着“牧羊人”地传说。主创团队真正的走进埃塞俄比亚采访到了一个村中长者,由他为观众讲解起发现咖啡的第一人以及咖啡诞生的故事。采访之后,为表现埃塞俄比亚地区习俗,主创团队拜访了埃塞俄比亚家庭,镜头中哈吉的孙女哈吉玛正在精心准备古老的咖啡仪式,她把烤裂的咖啡豆装入金属盘中,祈求丰收繁衍之神的保佑。这么一小段故事无法呈现当时发现咖啡第一人的影像,则由村中长者的叙述娓娓道来,荧幕展现与故事相近的牧羊人的画面。而随着故事的推进,真实的拜访画面则增加了古老地区以咖啡为神祗的可信性。这样的叙事方式层层递进,可以使观众清晰明了的接受咖啡在发源地发展的脉络及地位。
        三、《黑咖啡》纪录片的视听语言
        (一)富有真实感的画面造型
        画面造型包括摄影的景别、构图等,形式被内容存在左右,每一种画面造型手段都有其意义所在。《黑咖啡》纪录片的画面造型主要表现为远近交替明显的景别。影视艺术中的构图是指创作者根据影视作品主题和美学效果的需要,对拍摄对象在取景框中的位置进行安排。本片中对于受访者的构图也有巧妙设计。
        在纪录片中,大多选用采访不同的行业人物来讲解咖啡发展不同环节,可以看出主创团队采访人员行业、国家跨度之大。在采访诸多不同行业人士时多采用近景的景别,这些被采者大多在画面构图中占用偏左或偏右的二分之一,剩下的构图则展现不同受访者当地的环境。比如咖啡工人斯纽.李.朱维的背景就是咖啡工厂、而精品咖啡企业家乔治.豪威尔他们的背后则是精美装修的办公室或是咖啡店。无形之中,构图背后所展现的阶级差异也在一个个采访镜头中体现出来。
        (二)“情景再现”的合理运用
        任何类型的纪录片,都是在讲述故事,如何讲这个故事,运用怎样的手段,让虚实之间、时空之间、历史和现实之间自由转换,是有技巧的。本纪录片则运用了“情景再现”。用“情景再现”的影像方法去模拟当年历史,比如第一位发现咖啡的那位牧羊人,由于时代久远,纪录片无法拍摄到真实的牧羊场景。只能使用“情景再现”的方法模拟当时牧羊人发现羊儿们误食咖啡豆后兴奋地状态。这种再现不能拍得像影视剧那样实在,虚实结合,似有似无,情绪性的影像处理到位,才能让观众在观赏片子的同时自然地进入历史,又从历史回到现实。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01-102.
2.王庆福,黎小锋.电视纪录片创作[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12.
3.罗佳,张南.乡村振兴战略视阈下焦波乡村纪录片创作特点分析[J].黄山学院学报,2021,23(01):85-89.
4.李宗斌,王中伟,肖涛.《看不见的客人》构图技巧分析:人性的对决[J].传播与版权,2018,{4}(06):101-1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