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高校大学生核心素养提升视域下示范班级培育建设研究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9月下   作者: 田旭 沙瑞
[导读] 高校基层班级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组织载体,如何更好地发挥基层班团组织团结学生、教育学生的职能,至始至终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

天津工业大学  田旭 沙瑞  天津 300387

摘要:高校基层班级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组织载体,如何更好地发挥基层班团组织团结学生、教育学生的职能,至始至终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抓牢基层班级建设的灵魂,强化班级文化氛围、组织制度、骨干培养,才能有效提升班级凝聚力,增强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在建设班级的同时带动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从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核心素养、示范班级、载体、模式
        一、加强班级建设与学生发展的联系
        加强高校班级文化建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依托,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依托班级、社团等组织形式,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班级是大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组织载体。要着力加强班级集体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等活动,发挥团结学生、组织学生、教育学生的职能。建设示范班集将统筹社会、学校、学院各级各类有效资源,创造性的将班级建设带动学生个人发展有效结合起来,不仅使学生明确集体及个人的奋斗目标,同时还能实现班级建设(班风、文化、任务、成果)过程的可视化、可控化的一体化建设目标,真正实现以班级为抓手,创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机制体制,行之有效的班级精细化教育管理体制。
        (一)营造良好班级文化的重要意义
        班级文化是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关键,良好班级文化的建设需要全班学生的共同参与,需要发挥集体的智慧。班级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班学生的精神面貌和学习氛围的“泡水坛”,也是建设示范班集体的基础。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是一种教育力量,集体的氛围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有助于其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示范班级建设中,班级文化建设是示范班级建设重点内容之一。
        (二)班级组织制度建设的重要意义
        班级组织建设是学生管理的基础单元之一,保持班级组织稳定发展是保障学生个体良好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不断增强班级的组织性、纪律性,规范学生自觉遵守规章制度,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制度可以保障班级有效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提高同学的政治觉悟、道德水平等为代表的核心素养,做到自觉维护集体荣誉,自觉参与校院各类活动,促进同学间、师生间的和谐互助,不断提升同学们对支部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三)学生骨干培养的重要意义
        学生骨干作为班级主体领导力量,作用发挥将直接影响班级班风建设。班级骨干带动班级成长,这点毋庸置疑,因此班级骨干工作能力提升、工作意识培养、工作过程的监督是必须要开展的研究工作,一旦形成性质有效的培养模式,即可达到辅导员、班导师以点带面,全面提升育人能力水平的目标。
        二、提升核心素养视域下示范班级建设的路径
        (一)突出班级文化建设的新方法
        首先要确立班风标准,促进优秀班风的形成,明确目标,共同奋斗。其次以班风为基础, 以学风为学习重心,引导大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强化学习的意义,完善班级各项学习制度。班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可以在文化活动中得到很好的体现,有助于发现班级存在的问题,从而得到更好、更及时的改进。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开展了以1+4班级文化建设工程。1是以党带团为支撑引导班级青年团员开展活动,包括“党员带班工程”“党员一对一学业帮扶”“新生入党知识启蒙”“我为群众办实事”等多项工作;4是“班级达标创优考核”“创建班级工作手册”“文明生活区创建”“班级管理系统”,使班级的文化氛围得到有效提升。



       (二)班级制度建设的路径方式
        班级制度建设可以分为组织工作制度、宣传工作制度、学生骨干培训制度、综合测评制度。首先,构建示范班级体系就要抓好班级组织制度建设,实行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的原则,加强班级制度创优考核。其次做好宣传教育工作的基本职能,在班级内设定班级“网络联络员”岗位,引导学生学习、贯彻、宣传新思想,传播正能量,纠正青年的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加强学生基层组织的意识形态工作。利用多媒体网络平台,通过学院微信等平台组织大学生青年进行政治理论学习、时事政策评论、让学生积极参加上级组织举办的各种宣传、教育和其他社会性活动。“综合素质测评体系”,使每名同学在校期间的党的理论学习、参观实践、科技创新、竞赛荣誉、活动参与、宿舍文化等表现情况可以做到实时记录和并用于评优考核等。
       (三)班级学生骨干培养模式建立
        高校班级的管理,由院系选拔的优秀学生组成的学生骨干团队,是班级正常运转的核心,也是辅导员和班导师开展班级建设工作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是实现新时代高校班级建设核心目标的重要保证。因此在院系内成立学生骨干培训组织实施小组,学生骨干训练计划,科学的制定学生骨干培训内容与工作方法,做好工作计划与学生骨干分层次、分类别的培训实施方案,包括领导力专题培训、主题化团体辅导、爱国主义教育实践主题活动为主的培训体系等,将培训制度化、系统化、长效化,不断提高培训时间效率与形式多样性,培养好学生骨干团队精神、团队协调能力、班级工作务实创新精神。
        三、示范班级培育过程中的重点难点
        (一)社会环境对示范班级建设的影响
笔者在进行示范班级的建设过程中,发现社会因素影响着班级的学习、生活、活动、工作的气氛和精神状态;同时网络问题、家庭就业等也对班级建设有所影响,所以辅导员要不断学习,利用现有条件来改变现状,多调查、多研究,弥补环境对班级建设的影响。
       (二)班级中师生人际关系的不和谐阻碍
        学生中的人际关系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调节和改善的,但在班级建设中,尤其在学风建设中,部分学生因个人喜好和习惯问题,导致个别同学人际关系不和谐会对示范班级建设形成一定阻碍。辅导员要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动态,深入班级听课,掌握学生生活及心理情况,对症下药,促进学生人际关系和谐,形成良好学风,排除障碍。
        (三)学生骨干在示范班级建设中的管理和服务缺失
        一个完善的班级也会存在缺陷、缺点和失误,也就是说班级建设中出现了管理合服务缺失。学生骨干在管理和服务过程中,随着年纪越长,学生骨干的管理和服务性就越差,因为学生骨干是班级的主要核心力量,起着桥梁与纽带作用,他们的管理和服务性越差,班级的问题将会越多,工作越滞后。因此,辅导员必须加强班级骨干的培训和培养,定期指导他们如何改进学生工作方法,督促和鼓励他们坚持全心全意为同学们服务的理念,最终才能避免学生骨干在灯塔示范班级建设中出现的管理和服务缺失。
        四、结语
        示范班级建设需要在组织、制度、文化方面重点建设,同时也离不开广大师生的积极参与,示范班级创建的理念引入班级建设工作,通过开展班级制度创优考核、创新班级骨干培养模式、建立班级信息管理系统、丰富班级文化活动等工作,构建了基于班级的精细化优创管理体系,实现了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极大提升了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的绩效和水平,切实把工作覆盖到了每一个学生,提高工作实效性,进一步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参考文献:
【1】鲁晓川,王 栋.新时代高校班级核心价值观视域下优良班风建设新模式[J].教育观察,2020,9(41):64-66
【2】王旭东,罗少杰.高校班级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探索[J].管理视野,2019.(10):118-120
【3】粟凤华.高校班级建设核心目标及实现路径[J].教育理论研究,2020.(13):128-129
【4】张纪新.高校班级建设影响因素分析及解决策略[J].科教文汇,2020.(26):15-16
该文系2021年度天津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三全育人”背景下“灯塔示范班级”的创建的研究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