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劳动教育中挖掘学生的写作素材 刘嘉杏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9月下   作者:刘嘉杏
[导读] 写作素材是创作写作的源泉,而写作素材又源于生活。由于小学生的活动空间区域比较狭隘,主要以家里和学校为主。

广州市番禺区罗家桥虹小学  刘嘉杏  511450

摘要:写作素材是创作写作的源泉,而写作素材又源于生活。由于小学生的活动空间区域比较狭隘,主要以家里和学校为主。教师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素材的积累,通过劳动教育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获取有效的写作素材。从劳动教育和写作教学的关系中,开发和利用写作素材,把三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引入到课堂中,拉近学生的生活和课堂的距离,为学生提供一个环境描写、生活体验、价值观的写作素材,从而提高劳动育人的时效性。
关键词:劳动教育;挖掘;写作素材
        教师通过劳动教育,开发与利用写作素材,能够让学生的写作更加贴近生活,只有贴近生活的写作,才能写出真情实感,从而将自己的情感和态度上升到价值观层面。究竟怎样才能把劳动教育与写作素材有机地结合起来呢?我们必须弄清楚这两者的关系。在劳动教育中,应该有意识地帮助学生筛选有效的写作素材,究竟哪些才是有效的写作素材呢?要完整地叙述一件劳动的习作,写作素材无非就是环境与氛围,经历与过程,情感和态度。教师应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将有效的写作素材积累好,并用于写作中,下面,我将以一次劳动教育为案例,介绍写作过程中的环境描写、生活体验、价值观等写作素材进行写作指导。
        一、从合劳动教育中挖掘“环境描写”的写作素材
        “环境描写”是指作为人物和情节的背景来辅助叙事的,是一种烘托叙事,传达情绪,增强作文感染力的一种技巧。在记叙为主的劳动教育中,人物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中活动,思想感情也寄托在环境中,所以,环境描写是在劳动教育的写作上的必需装饰品。环境描写能够反映生活,刻画和烘托人物,环境与事件的关系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特别是在一件叙述性的作文中,环境能够推动事情的发展,表现主题思想。正因为写作素材源于生活,我布置了一篇劳动教育的作文,题目为《一次有意义的植树活动》,要求学生写出这篇作文的第部分中的环境。教学指导写作情景(一)。教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利用环境与氛围写一写《一次有意义的植树活动》这篇作文开头部分。环境与氛围的描写究竟包括什么呢?环境描写是指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花草鸟虫,以及人物活动的具体背景,人际关系的描写。要想写好环境描写这个部分的内容,请同学们首先确定植树的时间,地点,人物;然后描写一下天气的情况,一写到天气,必定会描写到景物,描写景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观察的顺序,我们可以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描写,天空,太阳,云朵,树木......既然面对那么美好的景物,同学们,通过上述老师的叙述,只要将他们连起来,环境描写就写出来了,就成了《一次有意义的植树活动》这篇文章的第一自然段。
        二、从劳动教育中挖掘“生活体验”的写作素材。



        劳动教育中的生活体验是一次教育劳动中的精髓。很多学生全程都在参与,但是,劳动结束后,当老师让学生把过程写出来,学生却不知怎样下手,即使能写出来,也是泛泛而谈,没有步骤,没有条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劳动的过程中,教师没有进行写作上的指导。在这次习作中,我就地取材,充分利用班级组织的植树活动为素材,要求学生按一定的步骤写出植树的过程。教学指导写作情景(二):教师:同学们,我们利用生活体验来写一写《一次有意思的植树活动》这篇文章的第二部分。同学们,生活体验这个部分,我们应该怎样写呢?正所谓生活体验是指你与同学在植树过程中发生了某些事情,例如:在植树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一些开心的、不愉快的或者是合作得不和的事情,你可以将这件事情简单记录下来,之后,重点写你和这个同学是怎样解决事情的。在劳动教育中的体验更重要的是在植树过程中,用文字有步骤地写出来。指导学生用上“先、然后、接着、再、最后”等连词,使得文章很有条理。在这次劳动教育中,生活体验就成了《一次有意义的植树活动》这篇文章的第三和第四自然段。
        三、从劳动教育中挖掘“价值观”的写作素材。
        一篇好的文章,必须要表达出作者在情感上的升华,才能震慑读者的心灵,引起读者的共鸣。劳动教育中的情感和态度是一次劳动教育中价值观的表现,而价值观又是写作素材中生活体验的必然产物,我们不是记录生活的机器,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生活体验实际上就是作者思想感情上的流动变化的过程。作者在教育劳动中积累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转化为文字,写出有血有肉、有思想内核又有生活气息的好文章。如教学指导写作情景(三):教师:同学们,我们利用价值观来写一写《一次有意思的植树活动》这篇文章的第三部分。同学们,这次劳动教育中,你肯定会有收获,这个收获,可以是你学会了植树,以及植树对我们周围环境的影响,从而产生爱护花草树木的环保意识;也可以是你在这次植树过程中感悟出的道理,例如植树就等于我们现在的学习,要经过挖土、浇水、施肥、除草等一系列的付出,才能长成大树。在劳动教育中的收获就是写作素材中价值观的展现,也就成了《一次有意思的植树劳动》这篇文章的结尾部分。
        从劳动教育中挖掘学生写作素材,有利于学生就地取材,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要从生活中取材,从劳动教育中获得写作素材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他们树立劳动最光荣的价值观,把语文写作与劳动教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教师在指导劳动教育的同时,注意引导学生积累环境描写、生活体验、价值观的写作素材,在劳动教育中参与到写作素材的开发与利用,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他们的劳动性、创造性、和人文性,这也是人文教育的重要思想和理念。
参考文献:
1.邓航.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资源的开发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19
2.王淑玲.小学语文写作素材积累指导策略分析.课堂教育研究,2016
此文是番禺区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劳动教育的小学语文写作素材资源可发与利用的案例研究》ZX2020资助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