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刘越月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9月下   作者:刘越月
[导读] 由于语文这一学科本身具有人文性,再加上小学生在这个阶段受到年龄的影响,容易对语文的学习感到枯燥无味。

重庆市南川区水江镇双溪小学校  刘越月  408400

摘要:由于语文这一学科本身具有人文性,再加上小学生在这个阶段受到年龄的影响,容易对语文的学习感到枯燥无味。但是由于小学语文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及表达理解的能力,因此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教师应该在教学方面去引导学生们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打破传统的教学思路。教师在语文教学上要做到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要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在有利于教学效率提高的同时,也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兴趣;培养
        引言
        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下,国家越来越重视学生门的全面培养,而不是培养出只会做题的学生。然而语文的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思维方式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工作上要下功夫,用巧妙地方式去积极培养学生们对语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只有对一件事物感兴趣、有热情,学生才会在语文的学习上由被动变主动,效果才会大大提升。因此本文就小学语文的教学工作中,如何培养、引导学生们的兴趣进行了简要总结,希望能够帮助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提升效率,进而促进学生们综合能力的提高。
        一、学生对语文缺乏兴趣的原因
        1.教师教学方式单一化
        由于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上课的方式比较死板和老套,学生常常会产生枯燥和无聊的感觉,因此对语文的学习产生不了兴趣,不利于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教师应该想办法调动学生们的激情,语文这门学科其实与生活是比较紧密接触的,若把两者进行独立教学,这很难培养学生的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该使教学方式多样化,进而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都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从而保证课堂的教学质量。
        2.学生自身因素
        小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因素的限制,以及小学生的思想、身体发育都不成熟,在语文课堂上容易发生跑神,有时候也会由于教师的讲课方式不能适应从而产生烦躁的的表现,也有可能在语文课堂上睡觉。这些情况的发生有一部分原因是学生自身的因素引起的,小学生不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起到一个很好的控制作用。小学生的身心也不够成熟,意识不到自己做的事情的后果是什么,不知道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因此也得不到自己的重视。小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不同,有的小学生由于学习能力不强导致跟不上教师的讲课思路,进而听不懂教师传授的内容,这都不利于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
        3.师生关系不融洽
        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呈现出了师生关系不是很融洽以及课堂氛围不是很活跃等问题。当前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还是在以传统的教育方式进行教学工作,不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师生关系之间不能够进行有效地沟通,关系也不够活跃,互动较少,课堂的氛围也不能够调动起来,这就很难激起学生们的兴趣,不利于教师在语文教学工作中的开展,也不利于学生对语文学科兴趣的培养。



        二、培养语文学习兴趣的策略
        1.教学方式多样化
        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工作中,要使教学方式多样化,进而引起学生们的注意力,激起学生们学习的热情,随着我国信息化的发展,教师要学会运用好多媒体这一手段,通过一些图片、短视频、音乐等形式,来与同学们进行较好的沟通与交流,增强师生互动的频率。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有利于提升信息显示对语文学习兴趣的提升。例如在讲授《曹冲称象》这篇文章中,教师可以先进行讲解课文,在关键的地方给同学们提出疑惑,最后通过在网上找到视频,给同学们放映,学生可以身临其境,更加清晰地明白其中的道理,这样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与语文教学紧密结合,提高学生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课后教师应该布置相应的作业,布置作业时要根据学生能力的情况进行针对执行的布置,让不同程度的学生能够在自己能力的基础上,较好的完成作业,同时也有利于教师语文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展开。
        2.利用小组学习培养学生兴趣
        在语文的教学课堂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们参与课堂的程度,只有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法,有不同意见时能够进行沟通交流,才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因此,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后进行小组讨论,让每个人发表出自己的意见,让学生们都参与到课堂中去,并且可以准备好一定的奖励,比如:文字卡片、书籍等,由于想要得到这种奖励,学生便会提高学习的动力。比如:当教师在教授《学习大自然的声音》这篇文章时,可以分组让同学们去教室外面感受大自然的声音,然后回教室进行讨论,最后发表一下每个人的感受。这种教学方式才能够起到培养学生兴趣的目的,在学习的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交流的能力,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3.发起奖励机制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可能并不意味着享受,而教师应当起到积极引导作用,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这样就能够激励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表扬学生,比如:言语上称赞那些经常积极喜欢发表自己想法或看法的学生,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老师喜欢这样的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一种学习上的成就感。还可以对考试成绩较好的同学基于一定物质上的奖励,可以奖励学生一本书籍,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在成绩上的提升,还能够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在阅读书籍的同时也增长了学生们的知识面。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目前的教育体系中,教师必须要重视小学生们对学习的兴趣培养,这样才有利于小学生进行主动的学习,效果才会事半功倍。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缺失的原因以及提出了培养小学生兴趣的具体方法,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做好相应的改正,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们兴趣的培养,在有利于教师语文教学工作有效进行的同时,也有利于小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俊霞.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分析[J]. 考试周刊,2020(40):49-50.
[2]郭连英.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15):870.
[3]李凌俊.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初探[J]. 考试周刊,2019(9):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