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建设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9月下   作者: 杜绮瑶 苏垚慧 盖译之 罗艺丹
[导读] 经济的大幅度增长对社会各个领域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21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与科技再次创下新高,对于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大连工业大学汉语国际教育  杜绮瑶  苏垚慧  盖译之  罗艺丹

摘要:经济的大幅度增长对社会各个领域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21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与科技再次创下新高,对于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随着时代的推动,应用型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类型出现在大众视野里,本着“产—学—研”一站式教育理念,为我国经济发展夯实了基础。其办学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为基础,注重学生的执行力。本文主要针对应用型高校汉语本科专业建设现状进一步研究出建设方向。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课程;汉语国际教育;
        引言: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在我国已有30余年的历史了,随着我国逐渐面向国际化发展,汉语国际教育也在诸多高校热门专业上榜。本世纪以来,我国大学生就业率日益下滑,尤其对于文科方向,起步学历要求硕士以上,导致一些本科生在就业问题上比较迷茫。随着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设办,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当前就业难难的局面,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直接扩展了学生对于专业的应用范围。大数据显示,我国汉语专业人数居多,对于整个职业造成了威胁,但是国外汉语教师稀缺,本科生前往国外就业现象较少,为改善这一现象,接下来重点研究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建设现状
        (一)专业特色不突出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在创设中缺乏自身独有的特色,首先按照表面意思来理解,极其容易与汉语言文学混淆,若缺乏深入探析,则普遍以为二者是同一专业,缺乏专业建设之间的差异性。其次从专业指导方向来理解,二者培养目标不同、课程内容不同、就业方向不同,各自有学术专攻[1]。加之专业名称与内容在教导的过程中有一定的相似性,国外留学生在面对选择专业的过程中无法进行区分,可能会将二者画上等号。因此高校在建设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过程中,应突出其专业特色。汉语文化博大精深,专业之间又存在一定的关联,在建设上不突出该专业的特色,极易产生理解误区。
        (二)课程体系不完善
        汉语国际教育起源距今30余年,相较于其他文科起步稍晚,课程体系不完善是必然现象。我国高校当前的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主要包括专业必修课程、基础课程、选修与公共课程、实践课程。当前的教材虽然有部分改进,但是与专业的教育方向存在差异,或由于认知的误区,在课程构建上有不同程度的侧重:首先是过分强调外语。外语在文科专业占较大比重,又涉及考级,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将其与现代汉语知识画上等号;其次是重视现代汉语文学,忽视了外语课程的学习,难以将二者权衡;最后是侧重于才艺的培养,忽视了学生专业知识与掌握第二语言的实践活动。
        (三)专业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度不高
        新时代下,专业教学应面向信息技术,尤其是语言类的学习,部分深奥的知识点离不开信息技术的辅助性学习。但目前部分高校在进行汉语国际教育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缺乏资源的有效利用,导致专业在教学中未体现显著的教育成果。高校当前普遍是多媒体教学,但是部分教师在使用的过程中并未发挥其存在价值,对于信息化课堂概念较为模糊,导致专业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度不高[2]。更未向互联网平台拓展教学,没有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以传统教学为主,导致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建设思考方向
        (一)明确专业定位和专业特色
        高校在汉语国际专业建设上必须体现出专业的独特性,因此明确专业定位与专业特色是首先考虑的建设方向。对于当前高校教育而言,专业定位主要指类型定位、人才定位、就业定位、能力定位四方面[3]。类型定位很清晰,即应用型高校就是新时代下的教育类型,传统的主要指研究型高校,两种不同的类型面对不同的方向,对于学生的影响也有所不同。人才定位、就业定位、能力定位在不同类型的影响下各有不同,应用型高校建设专业方向主要以其教育宗旨为主,培养应用型人才,注重学生的实践技能,强化学生的专业能力,多维度培养新型人才,发挥应用型教育价值。同时,根据地理位置优化资源配置,打造地域文化背景下的专业特色。
        (二)优化课程体系,构建立体实践教学体系
        课程是教育的载体,是学生学习的主要资源,是教师教学的主要途径,因此优化课程体系是当前专业建设最主要的研究课题。优化课程主要指两个方向的优化,一是课程教材的优化,根据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在原有的教材上进行添加或删减部分内容,突出其简洁明确性。一是课时上的优化,对于专业课程时间设计科学合理的百分比,既要凸显专业的重要性,也要提起外语在课程中的占比,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大部分就业导向是对外汉语教师,因此掌握第二语言尤为重要,高校在优化课程的过程中,尽可能考虑到学生的就业方向,构建立体实践教学体系。
        (三)专业教学与信息技术彻底走向融合之路
        信息技术不仅在教育领域成为主导趋势,在社会各个方面都有它的影子,新时代背景下,对于教育的要求不再是讲台式教学,因此高校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带来的便捷性,促使教育目标的达成。传统教育在教师心中已经根深蒂固,实现与信息技术融合教学,首先应该变教师对于教学的传统观念,对于信息化设备有一定的了解,试着接受新资源为教学提供的平台。其次教师应加深对于网络新媒体的了解,对于数字化教学有一定的认识,以及网络平台第三方教育软件、教育网址等,学习全新的教学方法与优化课程体系同等重要。最后就是在前两个观点成立的条件下,构建以信息技术驱动下端的汉语国际教育的本科教学改革,从本质山解决教育问题与专业建设问题,使专业教育与信息技术彻底走上融合之路[4]。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时代对于人才的要求,应用型高校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建设上应加大力度,改善以往教学中的弊端,从打造专业特色、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与信息化融合三方面彻底实现教育改革,为社会输出高质量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田田, 孟昭上. 应用型本科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定位与发展思考——以华东地区高校为例[J].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 2018, 35(04):297-302.
[2] 檀晶晶. 应用型本科院校汉语国际教育\"一流专业\"建设的难点与对策[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8, 000(046):160,135.
[3] 刘曼琴, 黎洁. 对民办高校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建设的思考——以广东培正学院为例[J]. 企业家天地(下半月版), 2009.
[4] 王皓宇.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初探——以晋中学院为例[J]. 汉字文化, 2019, No.239(19):41-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