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 朱楠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9月下   作者:朱楠
[导读]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更加硬核。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象鼻中心学校  朱楠  644012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更加硬核。当初只是掌握课本知识的死板人才已经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对开拓者的要求,国家和社会想要得到更加稳健而持续的发展就要求培养出更有个性,更有创造力的新型人才。当然,教育改革绝不能只是纸上谈兵,更需要是基层教育者学习探索出符合需求的新式课堂教学方法。语文作为多方面培养学生的一个重要学科,对学生素质教育的意义也就越大。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正文】在国家提出素质教育以来,各阶段学生的教育重点已经从以“知识”为核心逐渐转为与以“学生个人发展”为核心,从当初的应试化教育变为当下“以学生为本”的素质教育。本文将从群文阅读的概念意义,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课堂的特点意义以及结合核心素养推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几大方面展开论述。
        一、群文阅读的概念意义
        1.1群文阅读的概念
        群文阅读教学就是老师把课本中课文内容进行总结,列出每一篇的特点,并根据文章特点把课文分成几类。然后围绕一个主题把相似的课文拿到一起利用更短的教学时间引导学生阅读思考并进行讲解的教学方法。在这个群文阅读的过程中涉及到的阅读内容一定比每个阅读段落单独讲解用时要少,相当于一个单独设立的小主题阅读,老师一般只用一两个课时,同时还强调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读和听的过程中能够自己发现阅读的主题。另外,教师的讲解也更加集中,利用的文本要更多,以此来突出群文阅读的主题,帮助学生更容易理解文本内容。
        1.2群文阅读的意义
        小学老师进行群文阅读教学可以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教材内容,掌握课内外阅读材料的表达方式。同时在课内外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加入了更多种的教学工具,更好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在这种教学环境下,老师会更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很大程度的关注了学生的学习动态,让学生更自由的去学习,最快最扎实的学到适合自己的小学阅读知识。另外,现在的教材本身就是分章节的形式,每一章的标题就是这一章课文共同的特点,所以小学群文阅读教学还可以更多的将教材内容进行了发掘。同时也有利于老师进行备课,不再像往常一样一节课文一备课,减少了内容的重复。
        二、具有核心素养视野的课堂特点以及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
        核心素质培养的课堂,以学生为中心,体现了教与学的换位思考。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知识面为起点向上准备合适的教学内容,古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放到课堂教学,只有教师清楚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以及知识掌握能力,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教学,如此具有针对性的课堂,才能够最大程度的引起教与学的共鸣。还要明确学习过程中学生才是首要执行者,教师也从课堂的高位置变为与学生并肩学习的同步体时,丰富而轻松的课堂环境才能得以实现。另外,教师的教学准备不应该只包括课堂前的备课教案,更应该具备的是课堂进行中对于学生掌握知识进度的观察能力,面对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不同反馈,教师能够及时对自身的教学进度做出调整,把教学形式和教学速度一定程度的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充分思考和理解下步步为营。在小学英语的教学中,注重核心素质培养不仅可以改善教学效率还有利于将学生培养的更加全面,方法更健康,效果更全面。
        三、结合核心素养推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
        3.1增加阅读趣味,激发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热爱学习,乐观进步的核心品质素养
        好奇是小学生最大的特点,孩子们都愿意把注意力和精力放在有趣的事情上。


老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在阅读过程中增加一些有趣的元素,比如使用多媒体教学播放和阅读片段相关的视频或者图片,让孩子们的注意力转移到阅读上,由此来激发学生们对阅读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喜欢阅读,爱上阅读。同时,在课前老师要做好教学准备,选择课本中符合阅读主题的片段,尽量内容丰富并且容易理解。在这个过程中,表面上是方便了老师进行群文阅读教学,学生课堂上能够跟紧老师思路,但深层意义上挖掘其实是这种阅读的教学方法以及利用的教学工具推动学生在积极投入,是一个培养学生从根本产生热爱学习,渴望通过学习让自己更优秀,更进步的一种优秀的核心品质素养。
        例如:在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中,这篇课文分别给学生们介绍了四季的特点和每个季节中的美丽景色,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展开了丰富的想象,目的是让学生由此对大自然美景产生兴趣和向往。根据这个阅读主题和目的,老师在群文阅读教学要把同教材中其他具有相关写作色彩和主题的段落拿到一起来进行讲解,像《桂花雨》中描绘八月桂花雨的细节场景描写;《鸟的天堂》中有关树鸟辉映的夕阳景色描写等。另外,教师可以准备有关自然美景的科教视频给学生们播放观看,比如海底世界、热带森林等;还可以展示体现大自然生机活力的图片,像雪地里的狐狸、沙漠里的骆驼、森林草地上的狮子等。除了文章和老师展示的视频图片中出现的自然景象,还可以让学生们展开讨论进行补充。这种和多媒体结合起来的教学方式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们在课堂上保持积极热情的学习状态,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热爱学习,乐观进步的核心品质素养。
        3.2明确阅读主体,增强学习自主性,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认真投入的核心品质素养
        无论是教学还是学习,针对的主体都是学生。所以让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以及教师引导学生乐于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只有让学生发现学习的乐趣,愿意将注意力和精力放学习上,才能激发学生真正产生学习动力,提高教学和学习的效率。对于在小学语文阅读主题教学中,老师可以在学生阅读过程中不断的提出阅读理解问题,让学生边阅读边思考,引导孩子们逐步理解阅读内容。
        例如:在四年级下册《飞向蓝天的恐龙》的学习中,文章内容首先写了有关恐龙飞天的研究记载,引起了学生们的好奇,紧接着开始讲述恐龙是怎样一步一步飞上天空,让学生的思维一直在探索和思考。老师可以在学生阅读课文前让同学们说一说,自己心目中的恐龙是什么样子的?在学生阅读完文章的前两段时让同学们展开想象,对于恐龙如何飞天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让同学们继续阅读文章中有关恐龙飞天的介绍,最后向同学们提出几个问题,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记忆和理解。比如,文章中提到的恐龙是什么样子的?人们为什么认为恐龙最后飞向了天空?关于恐龙飞天文章中的猜测是怎样的?像这样在学生阅读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的方式,可以引导孩子们不断对文章内容进行思考,突出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增强了学习自主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认真投入的核心品质素养。
        3.3提高教师水平,保证教学有效性,保证核心素养的更好渗透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就是把知识教给学生,解答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惑的,所以学生学的好不好和老师教的好不好有很大的关系。因此,老师要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可以多向优秀骨干教师学一学,获得一些比较好用的教学方法和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另外,老师也要经常阅读,比如一些讲小学语文阅读方法或者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等方面的书籍或者文章。老师提升教学水平的方法,除了要自己多学习,还要多观察自己的学生,知道每个学生的阅读水平。只有了解学生哪些阅读不容易理解,哪些阅读容易出问题,才能够让课前的准备有方向,提高课上的效率,更方便教师灵活安排课上时间,有效插入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结束语】小学语文是小学的主要学科,具有一定的思维要求和社会性,同时又和自然生活有紧密的联系。渗透核心素养的语文课堂在课上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想法,让学生们在课堂上不拘束,不畏惧,在枯燥的知识内容里也能保持良好的学习热情和精神状态,同时,这种课堂模式营造了和谐、包容的学习氛围,更有利于培养灵活,具有创新力的学生。
【参考文献】
[1]桑雪梅.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策略探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5):206.
[2]杨蕾.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0):1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