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在高中智慧课堂教学的渗透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9月下   作者:王珊
[导读] 民族音乐能够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怀,能够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优秀的音乐价值,并增强少数民族的凝聚力,教师在高中智慧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民族音乐的教学,让学生重新认识少数民族。

铜陵市第18中  王珊  244100
 
摘要:民族音乐能够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怀,能够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优秀的音乐价值,并增强少数民族的凝聚力,教师在高中智慧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民族音乐的教学,让学生重新认识少数民族。智慧课堂就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将民族音乐更加清楚的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智慧课堂让高中生对民族音乐有更深刻的理解,将民族音乐更好的传承下去。
关键词:民族音乐;智慧课堂;多媒体
        1.引言:
        音乐课程在传播知识的同时更肩负着时代的使命: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民族音乐,自然也成为音乐课程中的重要内容。本文对高中生的音乐鉴赏中民族音乐的教学现状展开全面的研究,总结了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有效的改进措施。从学生实际出发,在智慧课堂中创新教学方式,就此提升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2.民族音乐教学概况
        在民族音乐教学中,鉴赏课是培养高中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具备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对情操的陶冶、情感的丰富有重要作用。鉴赏课,是当今我国国民音乐教育的主要课型。其他有可能实施的课型还有歌唱与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和戏剧表演。由于我国的教育体制,与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后五个模块(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的实施。所以,虽然说六个模块都有其不同的侧重点,都能对学生的音乐素养的能力产生不同的功效,但是,作为一种在高中阶段实施的音乐教学的最佳模块与课型,只能是“音乐鉴赏”。
        3.智慧课堂在民族音乐教学的问题分析
        3.1 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在教学中,教师还停留在灌输自身对音乐感受和理解的阶段,教师放什么,学生就听什么,教学方法乏味,知识的传授更多地以教师为主,而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导致学生的各种综合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发展,学生没有选择的主动权,自然也就不能激发出他们的浓厚兴趣,这种情况大大降低了学生的能动性和参与性,使学生产生枯燥和厌倦的感受,消极被动的接受音乐,也难以参与到教学互动中去,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能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3.2 音乐审美教学受到现有教学手段的制约
        单一式的欣赏教学仍然是现阶段常用的音乐欣赏教学方法,教师在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时,还停留在简单的介绍作品背景、自己演奏或演唱、提问问题要求学生回答这样的阶段上,而学生在平时的音乐接受中早已经开始利用到了各种先进的设备,接受到了各种新鲜的资讯,按教学参考书提供的资料向学生介绍作品这种陈旧的教学手段已经不能激起学生的审美兴趣、审美想象和审美情感的共鸣,反而让学生觉得枯燥和无味,使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创造音乐的需要不能得到满足。


传统的音乐教学不仅设备资源匮乏、教学效果单一,使得教师在唱、奏、讲、演诸多的各环节的处理上往往力不从心,不能面面俱到,这造成的直接后果是使学生在欣赏音乐时显得很被动,注意力也容易分散,达不到很好的课堂效果。
        4.智慧课堂在民族音乐教学中的优化对策
        4.1 在智慧课堂中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主动探究
        新课程标准的改变带来的是学习方式的改变,新课标倡导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性、探究性,而交互式网络技术的应用就可以为主体探究式的课堂教学提供重要的保证。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和教学之余,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设计更多的网络互动方式吸引学生参与,能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这个基础上,师生的及时交流互动,就能使学生得到与被动欣赏音乐完全不同的感受。
        在多媒体演示中引导课堂提问,就是一个贯穿知识点的过程。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除了带领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赏析、审美、品味之外,还有一点是需要注意的,那就是不能忽略音乐学科知识点的渗透,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等信息技术手段,围绕知识点的揭示、阐述、展开、归纳、总结等环节组织提问,有效的开展教学。
        4.2创设音乐情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创设情境策略指的是通过应用智慧课堂的基本材料,包括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案例、课件等,在智慧课堂模拟多元化教学情境中,让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中完成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在高中音乐欣赏的智慧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完全能够为学生学习音乐、欣赏音乐提供一个声情同步、声形并茂、时空统一的多媒体音乐情境。
        例如:陕西民乐博大精深,陕西各地常见的民间乐器有堂鼓:框用木制,牛皮蒙面,周围铆钉密钉、木架、鼓槌。腰鼓:框用木制,长筒形,长约尺余,中间略粗,蒙牛皮,两面敲。民间音乐常见的乐曲调门及表演形式有长安古乐、上阳化鼓乐、五圆鼓、八仙鼓、南留锣鼓、华阴素鼓素鼓、榆林小曲等等,多不枚举。
        结论:
        学习民族音乐可以让学生了解国家与各个少数民族在自己历史、宗教、语言、风土人情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音乐,让人体会到一个民族的灵魂。文中在展开智慧课堂教学中,高中生只要通过半年的认真系统学习少数民族音乐,就可以收获用平等的眼光欣赏各少数民族独具特色的音乐财富,用不同的眼光来理解音乐中的少数民族性格、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
参考文献:
[1]徐成容. 论民族音乐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J]. 读与写(教师), 2019(004):192-192.
[2]李凤珍. 谈民族音乐在高中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 北方音乐, 2019(02):156-157.
[3]刘丹. 谈如何在高中音乐教学在渗透民族音乐[J]. 文渊(高中版), 2019(006):453.
[4]刘洋宇. 浅析高中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的教学策略[J]. 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 2019(5):52.
[5]闫小芸.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渗透民族音乐的几点尝试[J]. 新课程(教师版), 2019(007):128-129.
作者简介:王珊  性别:女  职称:中一  学历:本科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